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向海图强 坚决扛起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使命

高端解读 2023-05-27 丁磊/文 总第463期 放大 缩小


  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经略海洋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明显上升。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党的十九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十年间,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超常的治国智慧,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民族复兴和国家安全,就海洋强国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临海国家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领域之一,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海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产业蓬勃发展,海洋经济布局不断优化,海洋对外经济合作深化拓展,成为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枢纽。据《2021年中国经济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万亿元,同比增长8.3%,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

  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区域上“畅联”,从产业上“互联”。海洋经济是横跨陆海的“两栖经济”,海洋经济的发展要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从北到南,依托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经济圈,形成一条蓝色经济带。在三大经济圈内要按照“功能区域化,产业集群化,规模适度化”的原则来定型和布局。推动海洋强省和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逐步构建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支持海洋渔业、油气、海上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传统海洋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数字海洋、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要支持发展关乎国家能源、食物和水资源安全等方面的海洋产业。坚持“大食物观”,因地制宜发展“海洋牧场”等现代化的海洋产业,让海洋提供丰富的、安全的“海洋食品”,“海洋面包”。

  二、坚持创新驱动,实现海洋科技自立自强

  自立自强的海洋科技实力,具有竞争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和源源不断的海洋科技创新动力,是海洋强国建设的不竭动力源泉。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提出:“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发展”。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随着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关键领域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蛟龙”“深海勇士”“奋斗号”成功研制,载人深潜突破万米大关,海洋探测运载作业技术实现质的飞跃,沿海地区坚持海洋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双轮”驱动,着力激发海洋科技力量新活力,形成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国产化技术和装备。但总体来看,当下海洋科技的发展仍存在基础科学研究短板突出,基础技术和基础材料瓶颈突出,不少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发展海洋科技,要面向海洋科学前沿组织开展战略性基础研究,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产、学、研结合,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理念,加大海洋高科技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海洋人才队伍,为人才强国、海洋强国建设增砖添瓦。聚焦深水、绿色、安全等海洋高新技术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先导性技术,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着力突破海洋核心装备和关键技术瓶颈,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建立陆海统筹,上下协同,空、天、地、海、水下一体化的数据信息应用保障系统,构建对我国管辖海域的智能监控体系。

  三、加强空间治理,建设绿色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妥善处理发展和安全,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在守牢生态安全边界的前提下,高效有序利用海洋资源,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构建区域、海域、流域一体化的空间治理体系,制定“三域”相统筹的生态环境管控制度,提高空间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推进生态海岸带建设。设立国家海洋公园,保护好滨海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坚持保护优先,节约优先,精细化使用海域,尽量减小人类开发利用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最小的海洋资源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不断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管好用好海域资源,除国家重大项目和重要行业、民生项目用海以外,严格禁止围填海,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规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加强海洋督察,压实地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构建以海岸带、海岛、滨海湿地相衔接的海洋生态安全格局,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湾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海岸线,保障公众享受碧海蓝天,洁净沙滩的亲海权利。实施海洋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提升抵御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预警的能力。加快海洋助力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推进,持续提升海洋系统的碳汇能力。减少陆源污染物排海,制定陆源污染物排海标准,实行总量控制。加强对船舶、港口、海水养殖等污染治理,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强化生态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

  四、坚持命运共同体,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交代表团团长的讲话中指出:“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海洋的和平安宁关乎世界各国安危和利益,需要共同维护,倍加珍惜”。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全球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双边多边合作,建设好维护好海上通道,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计划,持续做好南极科学考察和保护,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参与北极务实合作,强化极地事务统筹协调和综合保障能力。加强在应对海洋与气候变化危机、合作开展海洋空间规划和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务实合作。

  构建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涉海对话合作机制。积极参加国际海洋事务和涉海条约的制定修订,积极参与海洋新兴领域国际技术标准和行动准则的制定工作,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坚持维权维稳并重,引领地区海洋事务,创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坚决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海洋秩序,联合开展重大海洋国际合作项目。探索开展与欧洲海洋国家海洋法律互认谈判,切实加强双边海洋事务务实合作。加强与国际海底事务管理局的合作,开展环境资源调查等活动,提高深海矿产和生物资源开发能力。

  增进海洋文化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海洋故事。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创新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中华文明特点的海洋文化,大力宣传海洋治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大力宣传中国与相关国家海洋事务合作的成功范例,用生动鲜活的故事使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价值更加普适。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蓝图,海洋强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历史责任感,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向海图强,坚决扛起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使命,建设“美丽之海,富饶之海,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