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房产预售制再一次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起因是2022年全国两会,其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周世虹表示,应该尽快把取消房产预售制提上日程。此前,周世虹已经连续4年提交“实行商品房现房销售”的提案。
除了周世虹,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卢天锡,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工商联副主席张建明等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委员,也提出了“取消房产预售制”的建议。
近年来,房产预售制造成的烂尾和各种交房纠纷不断呈现。不少专家呼吁,房产预售制已经到了该“寿终正寝”的时候。
为什么会有预售制?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房产预售制并不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即使部分国家存在着房产预售制,也不同于国内现行的预售即交全款的模式。
在美国,大部分的房产都是现房销售,而且开发商在交房之前无法从购房者处拿到资金。
在美从事房地产中介业务的华人郑洋表示,在美国,通常一半上的房屋被预定之后,开发商才能从银行获得建筑贷款。买家在初期支付的订金约为房屋总价的3%,这部分的资金由第三方保管,开发商无法获取。在房屋封顶完成交付之后,开发商才能获取购房款。
而在英国,在双方签订购买协议的21天内需要支付10%-25%的首付款,6-24个月再支付第二笔及第三笔各5%-10%的房款,购房的尾款,则是在交房时支付。
我国房产预售制始于1994年,并在《房地产管理法》和随后发布的法律文件中予以明确。该制度自颁布以来深刻影响了中国地产市场。
“当初出台预售制的背景是地产行业资金普遍不足。”一位在地产行业工作多年的行业人士回忆。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内地不少房地产制度,都学习自香港。香港的“卖楼花”模式几经发展,成为内地现行的预售制度。
“预售制最开始只在地产销售中占很一小部分,当时国人还不放心期房。但期房常常比现房价格低,后续价格优势吸引了更多的购买者。后来各大城市房产热,房企开始高周转模式,预售制成为普遍主流。”上述行业人士回忆。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今天,中国地产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最近公开表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向存量的提质改造和增量的结构调整并重转变,也就是说,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周世虹认为,随着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开发商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方式,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商品房预售制度存在的历史条件已经不复存在。
风险转嫁给了购房者
周世虹认为,房产预售制之所以不合理,原因在于预售制对购房人非常不公平。
“预售制度的实质是购房人预先付款,开发商后交房,中间交房等待期一般约为两年左右,这段期间购房人不但要承担银行贷款利息,损失了首付款投资的收益,而且还要承担逾期交房或者不能交房的风险。”周世虹表示。
施卫东认为,期房销售的巨大风险之处在于付全款,甚至可以贷款付全款。对于银行来说,实际上是巨大的风险资产。
“首先,房都没建好,借给买房人的钱几乎是无抵押。其次,通过收预售款,房地产商等于已经加过了杠杆,再来银行贷款的话,杠杆就太大了,一旦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开发商破产和跑路事件,房子烂尾,就会严重损害购房者的利益和银行的资金安全。”施卫东说。
近年来,在预售制下,房产维权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精装房,出现不少“交房即维权”的案例。
在施卫东看来,从2020年开始,住房整体上供过于求,只有局部地区、少数大城市存在结构性短缺。
“这时老百姓买期房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开发商会因为房子销售不好,资金链断裂、规划调整、建筑成本增加、建筑商违约等各种原因停工,即使房子勉强造好了,也会有各种质量问题、房产证办不下来等风险。而且烂尾楼盘几乎无开发商接手,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这种现象在全国有很多案例。”他说。
在周世虹看来,正是预售制助推了开发商盲目扩张、恶性竞争,形成高周转、高负债,极易引发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项目烂尾闲置等一系列问题。
更严重的是大型房企一旦资金链紧张,更多潜藏风险将被暴露。
周世虹直言,恒大集团尚有在建未竣工项目778个,涉及223个城市。恒大债务总金额中有数千亿元为国内外金融性债务。在房子没交付办证之前,由恒大向银行提供担保,银行已经向恒大发放了贷款,如果不能按期交房办证,恒大既不能承担还款担保责任,又不能向银行办理抵押房产,银行贷款的偿还也处于不确定状态。
试点工作亟待加速
如果全面取消预售制,房价会上涨吗?在众多担忧中,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不一定造成房价上涨”,周世虹说。他分析,一旦取消预售制,行业会加速优胜劣汰,即使淘汰一批资质不达标的小房企,依然会有资金充沛、实力强的优质房企参与到相关建设中。
2021年,随着各地房产政策收紧,不少房企资金链处于紧张状态。
易居研究院首席研究院严跃进分析,鉴于近期房企销售和资金压力,盲目过渡到现房销售模式则会进一步加大压力,实际上近期部分地方反而降低了预售许可标准,而不是提高了预售许可标准。
施卫东分析,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高负债行业,房企需要投入极大的前期资金,取消商品房预售,开发商少了一条融资渠道,融资能力差的中小型开发商将被迫退出。大型房企的资金压力也将变大,从而拿地更加谨慎。进而地方政府的土地卖不掉或者卖不上价格。这些都可能会导致新房供应量总体减少,引起房价上涨和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
但不少专家看来,多管齐下的“组合拳”,可以把取消预售制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
“比如要尽快开展全国房地产税试点落地,此外城市的拍卖地价要合理,对优质诚信的开发商,政府和银行可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施卫东建议。
在取消预售制的呼声下,部分地方已经开始试点。
2020年,海南出台文件实行现房销售制度,成为我国首个全面实施现房销售的省份。
而在不少城市集中土地竞拍中,开放部分“现房销售”地块成为最新的举措。
2021年8月,杭州市第二批供地推出的10幅现房销售地块,但到了10月,上述地块全部无人竞拍。
北京也在全国率先推出“竞现房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在2月进行的北京2022年度首批集中供地中,18宗地块中有50%的项目设置了“竞现房销售面积”环节,但最终只有朝阳区崔各庄1宗地块以4.1万平米的“现房销售”条件最终成交。
南京、成都等城市早年都提出实行现房销售,但进展既不顺利也不理想。2018年,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向会员单位发过一份摸底的通知提出,将逐步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全面实施现售,但马上被媒体披露“只是征集意见而已”,后来无疾而终。
“由于行业惯性,取消房产预售制一定会遭遇强大阻碍,但不论是推出现房销售地块,还是区域试点,现房销售探索亟待加速进行。”周世虹说。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