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经验为世界发展提供借鉴 大国尊严系列之四十四

高端解读 2021-06-04 11:40:56 杨宝荣/文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总第439期 放大 缩小

中国的发展经验是可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复制的。首先因为它是对人类社会实践及发展规律的重要总结。它是实证的结果,是大规模的制度探索和建设的结果。当我们说中国经验不可简单复制时,更多语境是因为中国经验的庞大认知体系和复杂历史背景和制度因素。说中国经验的可复制性突出的是中国发展经验是普遍性规律,说中国经验的不可简单复制强调的是产生中国经验的历史文化传承等个性。从人类对科学规律的应用成效看,只要是规律的东西,都是可以学习利用的。其次,在当前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发展成效目标考核背景下,中国成功的发展经验应该成为现代国家自主发展道路选择的有益参考。

中国发展经验是理论化的经验。一方面,当中国以“经验”表述制度建设和发展成效时,凸显的是中国文化的谦和。但客观上,当一个制度取得了人类史上史无前例的发展成效时,将其描述为“发展理论”无疑是更为恰当的。如果这样的发展经验不能称为“发展理论”,其他的发展经验又如何能成为发展理论?特别是当中国的发展成就并不像一些早期工业化国家的快速发展建立在掠夺和殖民基础上的时候,这样的发展理论对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预期更应该具有实用性。另一方面,作为发展理论,中国的发展经验是尊重发展规律,并能在面对新的发展挑战时与时俱进修正自己的发展理论。真理的相对性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社会科学方面,中国发展经验之所以应该称为发展理论就在于并不是僵化、教条地使用别的发展经验,而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国家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规律积极探索并作出的规律总结。革命时期,中国根据自身国情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革命理论,成功地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实践。建设时期,中国根据自身国情广泛吸收国际发展经验,成功地走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经验是用科学的方法得出的科学规律。

中国发展经验就是通过发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现象上,中国经验最直观的,也是最受世界关注的是快速发展和减贫成效。仅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为例,2012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使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国家,2020年成为第一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为全球的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力地支持了联合国框架下的全人类共同发展议题。中国发展经验是发展中国家在追求快速发展和平等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探索成效和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和中国化发展,是融合和开创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经典。中国发展成效和制度探索,既是中国的,也是西方的;既不是中国独占式的经验,也不是中国盲目学习来自“西方”的经验,它是对人类发展进程中,社会制度经验的广泛吸纳和创新。如果我们站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可以说,始于19世纪的来自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复制的。如果站在那些不愿意触动特定利益集团根本利益的国家和政府角度,改造社会等于革自己的命,中国经验也是不可复制的。但如果站在现代国家探索独立自主发展角度看,中国经验就是开放式自主发展的制度探索实践和发展规律的总结和应用。

中国经验是人类对制度发展方向思考和实践的成果。中国发展经验的起点是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全球大规模反思和探索制度发展方向同步的。如果将新航路的开辟和率先工业化国家的全球扩张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伴随这一全球化进程的是长期存在的国际发展的不平等及民族国家独立自决意识兴起。中国正是在这一全球反思制度发展方向的浪潮中开始重视和选择通过社会主义来挽救中国。马克思是对人类制度发展及全球演进规律总结的集大成者,其理论不仅包含认识论也包括了方法论。这种科学理论为中国的制度探索和社会发展实践提供了重要支持。中国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发展规律的应用和发展。中国发展经验的中继是冷战后的多极化和全球化加速发展时期,这也是中国发展的加速时期,是中国发展经验的兼容和完善时期。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会停止,制度的进步就没有终止。只要人类社会集体安全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仍广泛存在,我们就需要不断反思制度建设该有的正确方向。

中国发展经验是顺应全球化发展的产物。从生产力变革和技术进步角度看,中国的发展经验,就是积极融入全球化的发展经验。近代以来全球化的发展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这一概念也被形象地描述为“工业化”。如同认为“历史终结论”是短视一样,人类工业化进程也不会停止消除。技术的进步必将带动人类的交往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带来人类的全球化、一体化关系更加密切。如果人类不终结,技术进步还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后现代,后后现代……中国的发展经验属于人类的制度探索成就,是适应全球化发展议程的新制度建设。从人类发展的制度进步角度,不断主动改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应能力,不仅有利于避免特定阶段形成的利益阶层固化,也有利于技术创新和进步,特别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经验是政府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市场、区位等优势促进落后国家快速弥补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其中包括分阶段分层次逐步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单一发展向全面发展的具体发展战略。客观上,中国经验的探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认识过程中也存在过失误。由此,从过程评估看,参考中国的发展经验能够降低现代国家探索有效发展道路的制度成本。因此,从此角度看,学习中国经验就必须正视和积极融入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经验可操作层面的特点是有效发挥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一方面,积极改造旧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制约,在促进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方面,这种经验是具有可复制性的。形式上,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中国制度探索与人类发展进步中的其他科学经验的兼容性。当中国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伟大成绩,中国的发展经验为人类发展经验的有效探索做出了积极贡献的同时,并不强调中国经验与世界其他发展经验的排他性与独占性。如果说20世纪中国的伟大革命探索是世界秩序变更的时代特点反映,那么,这一时期中国重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的突出表现是通过勤奋和节俭来弥补现代化发展的基础短板。现代化、全球化的发展特征之一是社会化。这一时期中国确立的国家基本制度正是对这一特征的反映。另一方面,在维护国家基本制度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探索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验,突出的是如何在市场发展中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并提升其能力,这种经验也是可以复制的。其集中体现是并不强调夸大政府的调控作用,而是遵循价值规律让市场发挥作用。

中国经验国际交流面临的挑战。在国家发展实践中,自身的发展应该是一国最大的政治议题。由此,国际交流中,如何从中国的发展经验汲取符合自身发展国情的有效成分促进一个国家的发展才是主要的。事实上,很多国家在依据本国国情进行自主发展的过程中,最大的风险挑战并非来自自身,而是源自国际霸权干预。由此,发展中国家文明互鉴和发展经验平等交流就更需要坚持多边主义和维护多边主义舞台权威。这也是为何中国一贯强调多边主义的重要性。正如2021年4月14日伊朗驻华大使克沙瓦尔兹扎德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过去这些年中,中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已成为世界大国,精确的规划、良好的执行、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是取得这些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中国的治理模式一种全球可参照的范例,它能够以最快、成本最低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过去,西方一直将其自己的西方式民主模式作为可达成良治的唯一制度,并一直试图将此施加给别的国家,但中国的良政善治已然对这一模式形成挑战。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