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新闻发言人的使命与智慧

特稿 2020-10-14 15:47:13 赵启正/文 总第431期 放大 缩小

十五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降临,让北京市政府,乃至于中央政府遭遇了严峻的考验。在面对这种公共危机的管理过程中,信息发布和信息公开的重要性第一次广泛深刻地被社会各界所认知。

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适应新的信息舆论传播环境,做好信息公开与舆论引导工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并积极推动在国务院相关部委进行试点,设立新闻发言人,由此开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化建设的征程。

十五年来,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化建设经历了从试点到推广,从个别到普遍的过程。如今,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机关到企事业单位,都普遍建立起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近年来,中办、国办持续就政务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新闻发布等事项颁布相关条例、办法、意见、通知等,从政务公开、新闻发布的原则、程序、形式、内容,乃至发布的平台、渠道,方式、方法等都有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可以说,在十五年后的今天,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化的建设,已经逐步走向健全、规范和完善。

多年来政府通过新闻发布,在政务公开,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对中国社会的改革与进步起到了特有的推进作用。通过新闻发布也及时对外国公众和政府发出了中国声音,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舆论环境中表达立场,解疑释惑,发挥了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双重的积极作用。

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潮流同步前进的。今天虽然还有不少需要进行改革之处,但是应该承认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进入了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回顾一下我国关于新闻发人的专门规定,只有两个,一个是1983年2月的《关于实施<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加强对外国记者工作的意见》和1983年11月《新闻发言人工作暂行条例》。暂行到如今,此后一直没有更新的文件发布,其他有些重要文件虽然涉及新闻发言人的工作,但都不是一个专门的文件。新闻发言人制度要与时俱进,新闻发布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规范,现在到了制定一个新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时候了。

新闻发言人制度,不仅使国内民众扩大了知情权,使政府更贴近人民群众,使人们了解政策制定的缘由及执行中的问题,它也是中国政府向世界最快捷、最有效的表述立场的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天发生的事情特别多,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也特别多,如果政府机构、包括社会的各种专业机构不主动发布新闻,就会引发各种猜测,甚至引起误解。

新闻发言人只是一个机构的代表,日常表达由他负责,实际上,他所说的内容是由他所代表机构的各部门、部局科室,大家共同的观点。他说的话,虽然有个人的风格,但绝不是个人的观点或评论。

如果公务员都不能给发言人提供一个好的信息基础——没有明确的观点、足够的资料、精确的数据,那么新闻发言人肯定也表达不好,新闻素养不只是发言人的个人素养,应当是更多公务员的素养。

我国的干部序列当中并没有发言人的位置,任用标准也是各单位自行决定的。重要机构的新闻发言人应该是专职的。新闻发言人不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而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他要随时观察国内外舆论,观察本领域有关的动态,研究相关政策,与时俱进地进行“议程设置”。有这些准备,才能保证成功的新闻发布。

一个机构不能只是孤立地任命一位发言人,还要有常设的发布的团队做支撑,一个人再优秀也孤掌难鸣。我在担任全国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时,就请政协的干部、主流媒体的编辑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博士生组成的小团队帮助我收集各方信息,同时设计可能的答问要点。

我在国外做过很多调查,一个新闻发言人手下是有一群人在忙碌的。成员一定要专业化、专职化。突然出一个事件,没有经过训练的新闻发言人是必然应对不好的。要有工作团队,大家协同工作。

新闻发言人也应当能够列席所在机构的重要会议。法国总统的一位资深发言人跟我说过,他作为发言人最重要的工作是跟着总统走,总统到哪儿,他到哪儿,他了解总统的思想、观点和决策,才能做好他的发言人。

单位领导对发言人要有足够的体贴,足够的宽宏,不能因为偶尔的失误就过于苛刻的责罚。令我和许多发言人印象最深的例子,那年温甬动车事故后,没有给发言人了解情况的时间,就让他仓促上阵,结果有两句非政治性的“失言”,就给予免职,这样处理是很不妥当的。政府各部门的领导必须为发言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护。

另一方面,很多发言人表现优秀,工作要提升,位置会变动,成熟的发言人走了,新手来了。发言人更换得太快,对工作是有损失的。

 

为什么要开新闻发布会

新闻新闻发布会的目的对内是沟通公众、保证监督、争取理解;对外是沟通世界、说明中国、解疑释惑。政府机构的新闻发布是请媒体把政府的政策主张向公众做传达、做解释、做说明。同时,向公众报告后,还要请公众监督。因此官员有两重心理,第一欢迎记者采访,以表达政府的主张,获得民意的支持;但是,提到监督,被追问就有人可能就感觉不舒服。究其原因,还是新闻素养不够。

官员的新闻素养已经是执政能力的要素之一,不善于和媒体沟通,执政能力就不完整。我们所处的是信息时代,信息就如同空气,每天都要呼吸,就离不开它。一个现代人不可能不关注信息,特别是领导干部,每天要有一定的时间阅读信息、思考信息、发出信息,那就必须重视媒体,要利用媒体做桥梁和接力棒。如果你做不到,就给小道消息留了空间和时间,再去辟谣就事倍功半了。

 

如何应对公共危机事态

国家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已有明确规定,要及时、要准确。经验告诉我们,每当遇到突发事件,不及时说明事实、我们的立场和处置办法,就常常失去最好时机,给事业造成很大伤害。

当事情发生时,你不及时地讲真故事,别人就会讲假故事,因为假故事离奇和制造者别有用心,它跑得快,真故事往往追不上它。

“先入为主”各国都是一样的。不能以还没有调查清楚就不去发言,并且说“后发制人”来遮掩自己的迟钝。这是不对的,很多事实证明后发制人往往失败。了解到多少情况就先说多少情况,以后可以再补充。这样舆论就可以接受和理解,知道你尽了责任。

突发事件有复杂性,要做到迅速、准确的发布,就得讲究效率。所以,报道好突发事件,首先必须建立起有效的责任系统,这个系统要极其高效才行。

所谓新闻发布,不是有了紧急事态和突发事件才发布,而是在日常就要建立本机构新闻发布的机制,随时发布应当让公众知道的信息。

这里包括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有新闻发布工作的小组,他们平时要关心与本机构有关的社会动态,包括民意、包括政策变动、包括自己同类的其他城市或其他机构的动态,这样就有一个观察和了解,知道国情,知道本行业行情,知道政策。

第二,平常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有“议程设置”。比如医院,如果发生严重的“医患冲突”甚至聚众闹事,怎么办?有预案的话,一步一步执行起来不会有大的闪失。

第三,发生危机事件的时候,新闻发布只是危机处理中的环节之一,还要顾及其他工作环节的进展。比如灾难事故,如何让损失减少到最小,如何救治伤员,如何恢复交通等等的应急处置。

在报告当中,人比财产更重要。不能在发布会上,说了很多事情,最后再说人员伤亡,甚至对伤亡含糊其辞,这是不对的,首先是人的安危,然后再是其他。

 

如何面对尖锐问题

敏感问题往往是国内特别是国际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越是敏感的问题越有回答的必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是清楚的回答,而不是含混的回答。含混的回答,会使敏感的问题更加敏感,延续对问题疑惑的时间。

对于敏感的问题的背景、进展的过程、国内外主要媒体的报道、国际舆论以及本国政府的态度、本国的民意,所有这些情况我们都要做仔细的研究,有所储备。

每天都有新的问题出现,不能用几年以前的见解或情况来对付今天,新闻发言人自己要随时了解这些敏感问题的进展。

在新闻发言现场不必过于注意追求所谓“技巧”,技巧不是最重要的要求,有几点要提起注意:1、不要为幽默而幽默,生动往往不一定准确,出节外生枝的麻烦;2、不可意气用事,不必“怼人”,那会说错话。理直气壮在胸,心平气和在外;3、不必卖弄聪明,那记者们会更聪明,非“打倒”你不可。

 

如何提高新闻发言人的素质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带来了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变革,社会的发展变化之快速与剧烈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与此同时,中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中国面对的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在这样的变革的时代,新闻发言人需要加强理论、政策、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充分认识和了解当代全新舆论传播格局下的新闻传播规律,扩展知识领域,增强品格修养,提高专业能力,使新闻发言人的工作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闻发言人只有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新闻发言人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我在2003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两次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把新闻发言人的素质概括为三句话:政治成熟,立场正确,勇于负责;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兼修文化;讲究逻辑,有理有节,善待记者。

第一句话中,“政治成熟”就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对党和国家的政策,包括新闻发言人所代表的政府部门的政策有融会贯通的知晓和掌握,能够在政治上很纯熟地把握和应对局面。“立场正确”就是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勇于负责”是指有时我们遇到临时发生的问题,如果不予回答,会引起不良的后果,那时候容不得你去请示,能答的还得答。因为你维护的是国家的利益和荣誉。

第二句话中,“内知国情”是指要有关于我国国情的基本的知识储备和本机构工作领域的知识储备,还包括对一些随时发生的时政性问题的了解。“外知世界”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知道你所回答的问题在国际社会上是一种什么情况;另一方面应该对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同时对他们理解我们话语的能力有所估计。了解外国人与中国人的文化差异,这样有助于准确地表达我们希望他们了解的信息,也就比较容易有好的效果。“兼修文化”指是的新闻发言人应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有较深厚的文化修养,特别是要认可人类文明的多元形态,了解不同的文化构成,了解不同的价值体系,在此基础上为促进多元社会群体和多元文化群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谐共生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工作。

第三句话中,“讲究逻辑”和“有理有节”其基础就是实事求是。如果碰到我们尚不了解的情况、不知道的问题,或涉及国家机密的问题,那么可以说“下次告诉你”,或“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绝不可以说假话或胡乱应付,破坏新闻发布的权威性。

“善待记者”说的是要理性看待新闻发言人与记者之间的关系。记者是新闻人,他追求的是新闻。他不是你的学生,不是你的部下,也不是你的“敌人”,甚至不是你的朋友(作为个人关系当然也可以是朋友,这里是就新闻发布的场合而言)。他是你的挑战者。记住这点很重要!这会使你随时处于发言人状态中,不会松懈。记者不是你的学生,所以你没有必要像讲课一样长篇大论;记者不是你的部下,所以你不能以作指示的口吻讲话;记者也不是你的朋友,不能说我只告诉你们,千万别说出去;他们更不是你的“敌人”,虽然有时他们会提一些尖刻的问题,但这多数是因为职业的需要。

记者是新闻传播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你希望他们传播你的立场和消息,他们要逼你说出惊人的消息,希望你说出你本不想说的话。记者是新闻发言人的挑战者。

经过了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会关系到世界的利益,各样的人们,无论他怀着什么样的立场和心情,都会关注中国的发展。而新闻发言人是向世界讲中国故事效率最高,传播最快的一个岗位。归根结底,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在讲中国的故事。讲中国故事最重要的成功的要素是充满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有了这份自信,加之自己的艰苦努力就会成为一个卓越的发言人,为这个时代做出贡献。

(本文转自《新闻发布实训:新闻发言人的使命与智慧》,高钢、万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