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绍兴:独特的中国乡村治理路径

特稿 2020-04-07 15:54:45 汪廷/文 总第423期 放大 缩小

乡村治理,是国家现代治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课题,可以说,现代治理真正成功的标志就是乡村治理的成功。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实》杂志发表《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的重要文章,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总方向。基于各地自然禀赋和产业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乡村治理模式选择的各异,当下中国各地的乡村治理,实际上呈现着极不平衡的形态。

在绍兴采访期间,记者惊讶地发现,绍兴的乡村治理有着一种别样的风景,呈现出让人讶异和惊喜的社会生态,不仅吸引着记者、取经者,也吸引着很多学者,将绍兴的乡村治理当做典范,去学习和研究;而媒体界则普遍认为,绍兴的经验和模式,是中国当下极具示范价值的现象级模板。而这种现象级模板的精髓,总结起来却只有简洁的8个字:“五星达标、3A争创”!

2017年7月,绍兴市委发布《中共绍兴市委关于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进农村各项工作全域提升的实施意见》的文件,揭开了绍兴乡村“五星达标、3A争创”的序幕,两年多时间,绍兴给出了一份惊艳中国的答卷。

有的人乐意去看绍兴的乡村风景,却不知在绍兴低调的砥砺前行中,为当下中国的乡村治理,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智慧和思想资源。那么,绍兴的经验和模式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我们应该学习绍兴什么呢?

创新的发展理念

事实证明,以传统模式,对当下的中国乡村进行政策性整理,对乡村经济文化元素进行局部修缮,或者行业条块单兵突进,都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当下中国乡村的内在机理和面貌,很多时候亦不具备良性与可持续性。

绍兴“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是以党建为引领,通过规划先行、标准统一、资源统筹、晒比推进,敲开了农村通往“富裕、美丽、和谐、文明”的大门,开上“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的快车道,推进基层党建全域提升,实现农村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其中,五星达标,指的是党建星、富裕星、美丽星、和谐星、文明星。而3A,则是将乡村当做3A景区来打造。

把村庄做成3A级景区,听起来像一句口号,因为这项工程面对的不是几个单点村庄,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三五家样板,而是要将散布于全域各处星罗棋布的村庄,纳入到一个可控、可操作、可细化、可量化的体系盘面来。绍兴市将这项工作所涉的规划编制落实、资源生态保护、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配套、文明成果共享、产村融合发展等,都建立了明晰的标准,使创建工作进入到一个“按图索骥”的标准化模式,从顶层设计,到民生锱铢,全方位无死角的塑造。这套标准和模式,首先基于绍兴市委市政府创新型的发展理念,同时又兼顾绍兴区域内农村发展的内在逻辑,彻底摒弃搞形式、走过场的“作秀”方式。换言之,绍兴乡村的3A创建,不是“目测”的、也不是“感觉”的,不是“被誉为”,也不是“传说中”,而是不搞“一刀切”“一阵风”,不搞“大干快上”“跃进式”创建,坚持实事求是、按部就班,始终保持坚定的工作定力,不急着出效果,一步一个脚印,把步子踩实,在润物无声中化茧成蝶。这无异于一个不可企及的童话。

但是,绍兴做到了!

细雨蒙蒙的时节,记者来到著名的花木之乡棠棣村,一下车,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兰花飘香,花木葱茏,宁静的乡间别墅错落有致,整洁的乡村道路蜿蜒逶迤,仿佛置身于异域,却处处盈溢着浓郁的中国情结。

棠棣村是依靠种植兰花发展起来的,从这个村子出去的兰花,馨香遍播于大江南北,从棠棣村走出去的花木老板,也活跃在中国大大小小的花木市场。可以说,棠棣村是中国最为知名的兰花之乡。村支书刘建明从年幼时用担子挑着兰花远赴上海销售起家,之后带领村民致力于兰花的培育和种植。“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的启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根植于棠棣村的发展机理之内,棠棣村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美、人居美”的绿色经济之路,刘建明书记还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谈及绍兴市正在开展的“五星达标、3A争创”,刘建明书记说:五星3A的内涵非常贴合绍兴本地区农村发展的内生需求,这也给棠棣村未来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完美的政策环境。行走间,记者将拍摄的棠棣村图片发到朋友圈,国内外的朋友纷纷询问:这是中国的农村吗?在哪里?

前几年,“全域旅游”的概念曾风靡全国,一时间所到之处都在谈全域旅游。我们也同时发现,有些地区的全域旅游,成了基建设施兴建潮。绍兴的经验表明,全域旅游绝非是用3P模式修建几条马路、再做几项景观工程的事情,它需要地方政府真正具备现代治理的智慧、以及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思想。

“五星3A”工程实施第一年,绍兴市就有42个村获评“浙江省首批3A级景区村”,位列全省第二;“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被第十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评为“2017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截止到2019年底,绍兴市已累计成功创建“五星达标村”1118个(占62.4%),“3A示范村”102个。

独特的治理路径

与记者先入为主的判断不同,绍兴市的“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的牵头机构,不是预想中的农办、农业局,也不是环保或旅委等政府职能机构,而是组织部。

这让前来绍兴取经的不少兄弟省市的同行甚为惊讶。采访中,偶遇一位安徽来此学习取经的干部,他说,绍兴市以组织部牵头,实施这项乡村振兴工程,为其他地方的乡村治理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重要的是,绍兴的经验可以学习,其模式也可以复制。

在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看来,“五星达标、3A争创”事关绍兴发展全局,事关绍兴全市人民美好生活。市长盛阅春更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视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举措。也正因为如此,“五星达标、3A争创”并不是一个应景之举,而是绍兴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选项。

在顶层设计里,“五星达标、3A争创”包含四大体系:第一,规划引领;第二,涉村项目资源整合;第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第四,健全基层治理体系。这四大板块,涉及到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参与机构不是某一职能部门,而是整合了全市诸多职能部门和区县一级的行政机构,包括政法委、宣传部、农办、旅委、规划局、财政局、市直开发区、农业局、教育局、编办、公安局、综合执法局、流管局、水城办、教育局、人力社保局、国土局、交通运输局、卫计委、市场监管局,以及各区县市,而牵头组织实施的则是组织部。

绍兴市委市政府将“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当成一把手工程,其工作内容和工程巨细,涉及到城乡的方方面面,单靠政府某一职能部门,较难统筹政府的各项政策和资源,形成不了合力,凝聚不成强大推力,推进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乃至掣肘、阻力等,单靠某个职能部门,可能无法顺利化解。基于此,将市委组织部推向“五星达标、3A争创”的前台,既可有效地统和政府多边政策和行政资源,形成巨大的推动力,又在此过程中,极大地凸显了党建引领的理念,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构建大党建机制。

事实证明,这个创新举措,带来了巨大的实践效应。

枫源村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之一。“五星达标、3A争创”过程中,枫源村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与引领民主治村、服务基层结合起来,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中创新决策机制,在全市率先实施“三上三下”民主决策制度。打造以“枫桥经验”红色主题的宜居、宜游、宜业的3A级景区村庄。注重宜居理念,“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时注重宜游理念,打造一条自然风景观光的特色旅游线,串起十里枫林摇曳生姿、枫溪江秀丽灵动的美景,全面提升周边的民宿品质。还将宜业理念提升到一个高度,完善区域内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配套服务功能,梳理和优化交通布局,不定时组织篝火节、麻糍节、文化节等文化活动,集聚了人气、积累了口碑,名重一时的枫源村,又再度焕发出新的生机。

绍兴像枫源村这样的示范村很多。全国文明村大山西村把党建理念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着力打造“大山西处有人家”基层党建示范点,对全村党员实行“先锋指数”评分清单,以党建作为乡村治理各项工作的引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稳健的产业支撑

中国当下的乡村治理,其中一大难点在于乡村的空心,这个空心包括产业的空心。缺少产业支撑,乡村便缺失了良性发展的基础,乡村振兴也不具备可持续性。对于一级地方政府来说,没有产业的支撑,再完美的治理和振兴方案,都将变得“无枝可栖”。

绍兴市委市政府深知稳健的产业支撑在“五星达标、3A争创”中的重要性。市委书记马卫光特别强调,在提升发展乡村产业上,要突出“特、优、强、好”,使产业加快兴旺起来、乡村加快活跃起来、农民加快富裕起来,形成产、村、人共融共进的良好局面。

前文提到的棠棣村,呈现了“三个95%”现象:一是全村95%以上的土地种上了花卉苗木,二是全村95%以上的劳动力直接或间接从事花卉业,三是村民95%以上的收入来自花卉产业。

解放村是绍兴诸暨下面的一个行政村,过去,解放村以稻米种植为主,吃饭基本靠天。随着绍兴民营经济的勃兴,解放村发展了珍珠养殖和加工产业、生态种植产业。村干部带着记者沿街而行,自豪地指着街边鳞次栉比的楼房说,这些小洋楼,很多都来自于珍珠的馈赠。解放村还有另一张名片,那便是AAAA级观光休闲景区米果果小镇。米果果小镇规划占地5000多亩,由解放村出让闲置土地,引入外来资本投资,园区内果木葳蕤,生态丰茂,园区不仅将土地价值发挥到最大化,还吸纳了很多当地村民就业。

注重增强乡村振兴工作的造血功能,各地都结合当地产业优势,培育发展了一批特色小镇,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村村都有自己的集体经济。

让人欣慰的是,绍兴在发展乡村产业的时候,不是采取狂飙突进的模式,粗放式,一刀切,遍地工业园,处处开发区,而是结合乡村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引导性开发,其最明显的效应是,形成了人、村、产的融汇与和谐。

所以,我们把绍兴在“五星达标、3A争创”中精心构建的产业,称为“稳健”的产业支撑。

深厚的文脉传承

众所周知,绍兴是中国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迄今,才人辈出,大家荟萃,其文化之厚重、文脉之深蕴,让每个来到绍兴的人,都有一种朝圣之感。

然而,在大文化的另一面,绍兴本土的原住文化,同样极具江南情致,是绍兴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

在乡村治理中,人们见多了粗放、甚或是粗暴的模式,对本土的民间文化遗存缺乏足够的尊重,借开发建设之名,毁掉文脉和历史的遗存,或者恃仗资本的傲慢,重建和重构历史及文化的遗迹,造成另一种文化暴力。

而在绍兴,我们看到的是,在“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过程中,对文化和乡土文脉的尊重和保护。

在绍兴,村村有文化礼堂、文化古迹、村歌、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既能让群众时时刻刻受教育,同时又能从精心保护和修葺完善的乡土建筑和文化遗存里,感受历史的渊源,浸润于乡土文化的滋养。

香林村,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小村,村子的标签是生态农业和乡土旅游。村子内民居错落,溪水缓流,食肆酒旗,民宿悠然。香林村有10多个明清时期保存下来的老台门,这些老台门内,都有一个“仁德堂”,老一辈香林村人,在这个“仁德堂”里定下“仁、义、礼、德”的祖训家规,一直深深影响着当代的香林人。走进香林村,除了干净整洁,你能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门楣上都挂着家训,村干部介绍说,这也是香林村的一道人文风景。有谚语云,金桂银桂万千桂,天香地香山水香,说的就是香林村。香林村外,有一颗几百年的桂花老树,所谓独木成林也成景。美妙的乡村风景,悠远的自然生态,醇厚的人文韵致,这样的香林村,无疑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前来观光和短住。

乡村治理能否实现现代化,不仅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败,也体现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整体水平的高低。正因为如此,绍兴在乡村治理中的理念和模式创新,对当下不少地区极具借鉴价值和参照意义。随着绍兴“五星达标、3A争创”的继续深化和推进,我们期待绍兴给中国的乡村振兴带来更多的智慧资源。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