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建设交通强国 青岛地铁在行动

特稿 2020-03-09 16:23:34 总第422期 放大 缩小
国家要强盛,交通需先行。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将交通强国建设全面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格局。青岛地铁坚持建设人民满意的地铁为目标,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推进城市轨道高质量发展。

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19年12月16日,青岛地铁2号线西段开通。2号线西段抵达之处,是广义范围上青岛人所说的“老东镇”,是青岛曾经的“繁华深处”。但近年来,这块老城区却成了市区的价值洼地。2号线五四广场站地处繁华比邻城市行政中心、香港路商圈、青岛市金融街,集中了行政、消费、通勤功能,2号线西段的开通,让“老东镇”与城市中心的公共出行时间成本降至10分钟。未来,2号线西段还将实现与4号线、1号线的换乘,老城区居民将尽享三线换乘带来的便捷出行,体验绿色、快捷、安全的公共交通服务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交通拥堵基本缓解,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

《纲要》中提到,“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这体现了“交通强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指明了青岛地铁努力的方向。青岛地铁开建十年来,始终坚持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放心工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为总目标,以“畅达幸福”为服务品牌,从单线建设跨入到“大建设、大运营、大经营”阶段。至2019年,运营线路4条线176千米,比照2018年MOPES行业协会年度报告全国地铁排名情况,2019年关键运营生产指标排名跃升至行业前十,其中正点率、兑现率及票务设备可靠度等4项指标在保持行业前列的前提下仍有稳步提升,列车服务可靠度、清客频率、机电设备可靠度等5项指标从行业中下游提升至中上游水平。青岛地铁以乘客满意为核心,客运服务优化升级,调整运行图14次,早高峰最小行车间隔压缩至2分55秒,运力同比提升34%;首次开展季节性延时,期间服务时长超17小时,位居全国前列,进一步提升“畅达幸福”服务品牌社会影响力。根据《青岛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略作战方案(2019-2022年)》提出的目标,到2022年,青岛地铁开通8条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达到330千米,日客运量达到200万人次/天,地铁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35%。

支撑城市发展,加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

《纲要》指出:加强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引导绿色公交出行。

随着4条地铁线路运营通车,青岛地铁线网客流不断增加。特别是在2014-2016年公共交通出行总量不断下降的背景下,依靠4条地铁线路的运营,青岛公共交通年客运总量2017年同比增长12%,2018年同比增加7.3%;同时,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逐年增加,2018年达16%,轨道交通服务居民出行的作用逐渐显现;地铁沿线地面交通拥堵状况大为缓解,2017年青岛市荣登十大缓堵城市榜首,同比缓解9.7%,2018年同比缓解3.7%。

疏堵只是青岛地铁之于城市发展的一个基础功能,支撑城市发展,助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青岛地铁践行“建地铁就是建城市”理念的更高目标。2019年8月16日至10月8日,青岛地铁首次季节性延长运营时间,服务于夜经济圈,助推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2019年10月26日,青岛地铁2号线延长段拉开建设大幕。2号线延长段可使邮轮母港片区突破胶济铁路及新冠高架所造成的交通瓶颈制约,全面支持邮轮母港片区海陆空交通一体化发展策略、国际海洋名城建设,助攻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助力邮轮母港的开发和建设。值得一提的是,2号线延长段作为青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发起以来新开工建设的首条地铁线路,青岛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顶格协调、密切配合,仅用9个月时间完成了项目全部前期工作,创造了青岛地铁当年规划、当年开工的“新速度”。

有人说,青岛地铁目前在运营线路的形状像一只展翅的雄鹰:2号线、3号线像雄鹰的躯干,优化了主城区居民的出行方案;向北延伸的11号线像一只翅膀,撑起青岛未来可持续发展重要一极的青岛蓝谷;西段的13号线是另一只翅膀,延伸到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地铁加速度。青岛地铁的布局,在让“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的同时,密切了与各城区之间的联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地铁加速度,也推动了全局经济的发展。

2019年底,青岛地铁6号线开工建设,至此,青岛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项目全面开建。按照目标,到2022年,青岛初步建成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串联起主要对外交通枢纽,实现内外交通一体化、中心城区运营网络化。

2020年,青岛提出“建设轨道上的青岛”“多网融合、快线骨干、普线肌理”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新版线网规划修编,开篇布局新一轮建设规划,三期建设规划形成推荐方案。

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

《纲要》对于交通行业的科技创新,做出了以下表述:鼓励交通行业各类创新主体建立创新联盟,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实验室、实验基地、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

去年年底,青岛地铁和中车四方所共同研发的轨道车辆智能检修机器人进行批量测试。这个外形酷似卡通形象“瓦力”的智能机器人,是青岛地铁对下一代工业互联网技术在轨道交通运营维护领域应用的新探索,未来有望带来地铁新线路检修生产作业新模式。同期,青岛地铁6号线开工,其智慧工地实现PM10超标自动喷淋、人机定位调配等应用,未来6号线的地铁列车,也将实现自动运行,成为新轨道交通样本,甚至有望成为新的“中国名片”。

无论是轨道车辆智能检修机器人的研发,还是6号线的智慧工地、无人驾驶技术,都是青岛地铁科技创新和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万千成果中的一个。青岛地铁着力打造以“市场+产业+技术+人才+服务”为核心的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并逐步形成全球轨道交通新技术的辐射中心,为城市区域功能再造、产城创融合发展、提升区域活力带来新契机、增添新动能。

2019年8月,青岛地铁召开产业项目招商大会暨城阳地铁创新产业园集中签约仪式。城阳地铁创新产业园以轨道交通上下游产业链总部基地、双创孵化基地、大数据中心、检测认证中心为主要发展方向,规划布局综合实训基地与专业院校,打造“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国家级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助力青岛轨道交通千亿级产业链建设。该产业园仅是青岛地铁打造城际轨道生态圈的其中一环。近年来,青岛地铁依托自身产业和市场优势,积极运用平台思维做乘法,先后规划推动西海岸国际海洋智区、即墨城轨配套基地、城阳地铁创新产业园三大产业园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TOD+产业导入”的理念为指导,三大产业园积极构建“双招双引”平台和载体,以商招商、以才引才,经过积淀与积累,青岛地铁已与16家轨道交通科研平台,70余家轨道交通企业形成庞大的业务网络,已具备链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进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产业要素快速聚集,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

未来,青岛地铁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习总书记“9.25”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始终保持国际最先进水平”,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乘客提供一流服务,建设轨道上的城市。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