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飞机不够要飞两遍,如今,空中梯队战鹰列阵。这盛世,如您所愿!”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阅兵进入倒计时,这句感人的话再次刷屏。
随着长达12分钟彩色的开国大典画面公布,70年前的这场盛典再次打动人心。
为何选在天安门
1949年7月,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成立,周恩来为主任,朱德为阅兵司令员,聂荣臻为阅兵总指挥。毛泽东对此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城楼前已经举行过15次阅兵了,选择天安门似乎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但当时,这还真是一个问题,让中央着实犹豫了一番。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迁到北平的第一天,在北平的西苑机场就举行了一次阅兵。而开国大典反复讨论的两个地点,一个是西苑,另一个是天安门。
这两套方案都有优点,但也都有缺点。天安门地处市中心,但当时的长安街还不够宽阔,而西苑机场有成功经验,却缺少检阅台,并且几十万群众往返郊区也不方便。
时间仅剩下一个月,参加阅兵的部队已经开始进行分列式训练了,经过反复权衡,周恩来写下了意见:
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
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之由聂担任。阅兵司令之请朱总司令担任。
最终,中央同意在天安门前举行开国大典。
为何选在下午开始
当时,让聂荣臻最头疼的就是开国大典的防空问题。在解放战争即将全面胜利时,国民党空军的空袭也日益频繁。就在几个月前,国民党还空袭了南苑机场,造成了人员伤亡。如果开国大典时遭空袭,那损失就大了。
当时,国民党用于轰炸的飞机是美制B-24轰炸机。聂荣臻深入分析了敌机特点后,向中央提议将大典时间安排在下午3时,这是因为敌机长途奔袭,大多上午行动,下午一般不出动。这个时段敌机从所占机场起飞,向北平飞行,都将面对太阳,在空战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难以在天黑前返回,对于夜航能力差的B-24,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空袭的难度。
举行开国大典的具体时间一直保密,直到大典开始前5小时,才由新华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发出公告。
受阅飞机为何要挂实弹
1949年9月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在中南海召开。突然,上空飞机通过的声音传来,令与会人员心有余悸,以为是国民党的飞机来空袭。周恩来说:“这是我们人民解放军自己的飞机,他们是来保卫我们政协会议的,还准备参加开国大典的空中受阅。”
但按照原定的阅兵方案,空军不参加阅兵式,原因就是硬件确实不行。最后参加受阅的17架飞机,又“杂”又“旧”,有的刚从战场上下来,有的甚至是东拼西凑组装起来的。
8月下旬,不甘心的周恩来、朱德和聂荣臻再次来到南苑机场,见了飞行员就问:“情况怎么样?能不能接受检阅?”“现在能飞给我们看看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们看着飞机编队起飞,又安全落地,心里才有了底。几天后,朱德和聂荣臻再次看了17架飞机表演后,才向毛泽东汇报了情况,决定开国大典上要有飞机编队。
聂荣臻向参加大典的部队发出了一道命令:如遇空袭,要原地不动,天上下刀子也不能动,保持原队形。为了防止空袭,其中4架受阅飞机还是携弹飞行,一旦发现敌情,立即解除受阅任务,前往拦截,这也创造了世界阅兵史上的先例。
大典当天起飞前,全体飞行员立下“绝密誓言”:“一旦飞机出现故障,宁愿献出生命,也不让飞机掉在广场和附近的建筑物上”。
一波不平,一波又起
9月30日,政协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也正是这一天,战士们竟然在城楼上铺设的两块苇席下面,扫出了一个炸药包。次日就是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的警戒工作,提到了嗓子眼上。
然而此时,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也出了问题。大典筹备之初,整修天安门广场的任务就交给了北平建设局,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设计与修建国旗旗杆,因为毛泽东将在开国大典上亲手升起第一面国旗,受领这个任务的人叫林治远。
他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旗杆的高度,这个在当今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却难倒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旗杆应和天安门城楼的高度匹配,为35米。林治远多方寻找才在自来水厂找到4根不同直径的水管,一根套一根地焊接在一起,经过反复试验,最后旗杆只能达到22.5米,经过汇报,上级同意按这个高度修建。加上林治远设计的电动升旗装置,能保证国歌奏毕,国旗正好升到旗杆顶端。
整个安装施工直到9月30日中午才完成,现场试验都很正常。但当天晚上,林治远最后的试验出现意外,试验旗到顶后没有停止,被绞在旗杆里。那时脚手架已拆掉,消防云梯还要差几米,棚彩工冒着危险取出绞破的试验旗,林治远立刻检修反复试验到凌晨,确保万无一失。
第二天,开国大典开始。林治远站在毛泽东身侧,升旗电钮在毛主席面前,林治远悄声告诉主席:“把电钮向右转动一下就可以了。”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林治远准备切断电源的备用措施并没有用上。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盛大的阅兵式开始。
飞机为何飞了两遍?
下午4点,指挥员发出“起飞”命令,参加受阅的17架飞机依次从南苑机场起飞,盘旋待命。4点35分,无线电里传来了“空中受阅开始”的命令,受阅飞行部队满怀信心地飞向天安门上空。
9架P-51战斗机按预定方案,第一次通过天安门上空后,迅速脱离航线向北向东转180度紧跟小飞机分队后,再次进入受阅航线。参加开国大典的几十万首都军民,为新中国有了自己的人民空军感到骄傲、自豪!并没有发现有的飞机飞了两遍。
受阅任务完成后,这17架飞机还继续担负了空中摄影、散发传单、战斗值班巡逻等任务。
当天晚上,朱德总司令高兴地说:“从现在起,我才真正是陆海空军总司令了!”而周恩来脸色苍白、疲惫不堪,他已经四天四夜没有合眼,因为开国大典需要他考量的实在太多。
五星红旗
“一颗大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以四颗小星象征广大人民群众,每颗小星各有一个角对准大星的中心,形成‘众星拱北辰’的格局……”这是一个名叫曾联松的33岁的上海青年,在设计五星红旗时的思考。
十月一日这一天,梁启超的儿子梁思礼正在回国途中的一艘海船上,他拿着一个收音机,爬到高处把天线接上,听着新中国的广播。当听到新中国成立,听到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升起来时,船上的中国人欢欣鼓舞,想要开个庆祝会。但五星红旗什么样子,由于没见过,只好根据他们的想象,拿一块红布,把一个大星放在中央,然后四个小星放在四个角,这就是他们当时心目中的五星红旗。50年后,为航天事业奉献一生的梁思礼,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看着导弹方队从眼前威武驶过,他感慨万千。
我们把目光转向还没解放的重庆,歌乐山下的白公馆和渣滓洞,当时还关押着大批共产党人。当开国大典的消息传到监狱,人们得知国旗的名字叫五星红旗,他们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并悄悄地传遍所有牢房。大家一致决定等重庆解放的时候,要扛着他们亲手做的红旗,流着热泪,去迎接新中国,迎接解放。
不幸的是,1949年11月14日,包括江竹筠(江姐)在内的265位烈士倒在了黎明前最后的黑暗中。
7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看着铁流滚滚、战鹰掠过的大阅兵时,除了那句“这盛世,如你所愿”,我们也应该想到这句话:
"红旗为什么这样红,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