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努力走出一条成功之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大商所样本”解析之一

关注 2019-09-26 16:53:57 中央党校调研组/文 总第412期 放大 缩小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衍生品市场成立29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嘱托大家“脚踏实地、大胆探索,努力走出一条成功之路”的第六个年头。中国期货市场从无到有,用不到30年的时间追赶上发达金融市场170多年的发展道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期货市场如何在一个全新格局中诠释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如何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专程对大商所多元开放、转型发展进行了特别调研。

“脚踏实地、大胆探索,努力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2013年8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商所时的殷切叮嘱,已经成为大商所全体员工开拓进取的座右铭。大商所26年的发展历程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期货市场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大商所多元开放、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之路,正是中国期货市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充分体现。

道路自信:大胆探索,从无到有,从单一封闭走向多元开放

现代衍生品市场诞生于19世纪初期的美国芝加哥。1848年,82位谷物交易商在美国最大的谷物集散地发起组建了现代首个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随着国际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多种国际大宗商品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全球定价中心,如CBOT的农产品、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有色金属以及洲际交易所(ICE)和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的能源品种。在此过程中,国际衍生品市场逐渐演变成国家金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期货市场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末、由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198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加快商品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各类贸易批发市场,探索期货交易”,在当时“新兴+转轨”的特殊环境中,拉开了新中国期货市场探索发展的序幕。由于我国期货市场是政府主导、改革开放的产物,具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特色,因此,自诞生之日起就走出了一条与西方衍生品市场不同的发展道路。

从市场建设推进看,美国衍生品市场在1970年代建立政府统一监管体制之前,经历了120多年相对混乱的发展历程。中国期货市场1990年正式创立、1993年纳入中国证监会集中统一监管,在经历了两次清理整顿后,从无序走向有序,很快步入规范稳健发展的快车道。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建设,使中国期货市场有效规避了西方衍生品市场面临的长期摸索、混乱发展局面:从规范的批发市场起步、再向期货交易过渡,审慎高效;摒弃公开喊价,计算机撮合成交,便捷准确……另外,操纵、逼仓等衍生品市场屡见不鲜的问题在中国均得到有效遏制。

从品种开发创新看,我国期货市场探索初期,主要参照国际市场,上市大豆、小麦等农产品,以及铜、铝等金属品种。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依托中国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和强大的资源禀赋基础,期货市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品种发展之路。化工、煤炭、铁矿石、鸡蛋等中国特色品种逐步登上国际衍生品舞台。比如,国际市场没有化工品期货的成功先例,但中国期货交易所自2006年起,推出精对苯二甲酸、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等化工品期货并获得成功。目前,在化工领域,中国期货交易所推出了9个品种,拥有全球最大的化工品期货版块。再如,铁矿石是全球第二大贸易额商品,中国是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但国际上只有铁矿石指数衍生品。2013年,大商所推出全球首个实行实物交割的铁矿石期货合约。上市6年来,其定价功能已初露端倪。

制度自信:强监管,牢守风险底线;重服务,打造风控平台

调研中发现,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中国期货市场长期坚持的发展理念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坚持“共建、共赢、共享”,与市场各方共谋发展。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中国衍生品市场强监管、重服务,实实在在地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监管体系上,早期中国期货市场借鉴国际,形成了中国证监会、中国期货业协会和各期货交易所构成的“三级监管”体系。以2006年成立的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为重要标志,逐步确立了由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和中国期货业协会组成的“五位一体”监管工作机制。五方合力监管、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共享资源,为中国衍生品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监管手段上,“穿透式监管”最能体现中国期货市场的监管特色。期货交易所和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穿过经纪公司账户,直接看到交易信息,实时跟踪、监察市场变化,有效防范违规交易。这种监管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并无先例,能够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引起全球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

监管制度上,中国期货市场建立了一整套适合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实际的监管制度安排,如梯度保证金、涨跌停板、强平强减等制度。这些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规则制度体系、监管运行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使中国衍生品市场成功经受住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15年股市异常巨幅波动等重大风险考验,成为期货市场稳健发展的基石。

产业服务上,与西方衍生品交易所作为上市公司、以盈利为目的不同,中国期货市场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以大商所为例,从2005年开始开展的“千村万户”“千厂万企”市场服务工程,到近年相继推出的场外期权、“保险+期货”和基差贸易试点,乃至2018年推出“农民收入保障计划”试点、2019年推出“企业风险管理计划”试点,无一不从实体经济需求出发,产业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推动什么,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换提供新动能、新支撑。

对外开放上,与国际主要衍生品市场一开始即是对外开放的市场不同,中国期货市场采取了稳妥推进的策略,先期侧重于国内发展、待市场运行稳定成熟后,再对外开放,引入境外交易者。如铁矿石期货上市初期,大商所便制定了铁矿石期货发展“两步走”的构想,第一步通过铁矿石期货的推出和培育,为行业企业提供一个公开、公正的价格参考,为国内铁矿石增强价格话语权提供平台;第二步推动铁矿石期货国际化,引进境外交易者,增强价格权威性和影响力。

2018年,上期所原油、大商所铁矿石、郑商所精对苯二甲酸期货先后作为特定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打通了境内衍生品市场与境外市场的业务通道。至此,中国期货市场实现由封闭向开放的战略转型。

发展迅速:商品期货交易量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近30年来,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中国期货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8月底,中国衍生品市场共上市商品期货55个、金融期货6个,期权品种7个,在农产品、能源矿产、金属、化工等大宗商品和证券、利率等金融资产领域构建起日趋完整的衍生品品种链条。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衍生品市场成交量30.29亿手,成交额210.82万亿元,相较2000年,年均增长率分别达30%和36%。2013年以来,中国商品期货成交量占全球商品衍生品成交量一半以上;2018年,中国3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分别位列全球衍生品交易所的第10、12和13位。其中,在全球农产品和金属衍生品成交量排名中,中国品种占据前10位中的8席    ,螺纹钢、铁矿石位列全球金属衍生品前2位。

在连续多年平稳运行的基础上,中国期货市场充分发挥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等市场功能,得到实体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以大商所为例,目前,豆粕、焦炭、焦煤、铁矿石等品种期现货价格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国内70%的豆粕和棕榈油、40%的豆油等现货贸易以期货价格进行基差定价;保险公司2015年开始基于期货价格开发农产品价格保险;国家相关部委利用期货市场信息预研预判经济形势。大量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中国90%以上的大中型油脂油料企业、85%以上的棕榈油进口企业以及600多家化工企业、700多家煤焦钢企业参与期货交易,通过套期保值改善经营管理。

如今,以大商所为代表的中国期货交易所正斗志昂扬地向国际一流交易所迈进,为全球产业企业和交易者提供交易工具和风险管理平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服务构建国际贸易新秩序。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