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创新已成为世界焦点

聚焦中国 2018-12-05 逯阳/文 (英国伦敦商业学院院长 Incoming Provost, London School of Commerce, London, United Kingdom) 总第393期 放大 缩小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崛起,中国创新已成为世界焦点。在过去的两年中围绕中国创新的探讨和研究也日渐受到中西方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和热议。2017年1月清华管理评论出版《创新在中国》增刊,汇集全球专家学者对中国的创新进行探讨,不仅从国家战略层次分析了蒸蒸日上的大国创新,从创新政策角度提出国家技术战略导向,而且从中国企业创新的发展总结了中国创新的系统驱动和集成创新等特点。其中更谈到了中国创新在西方乃至全球的战略地位以及在目前反全球化和探索新一轮引领全球创新中的重大意义。

在回答“中国式创新,未来怎么走?”这一问题时,清华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陈劲教授指出增强理论创新,原创能力是关键。2016年清华管理评论首发李华教授《拥抱矛盾,和式创新》一文并提出“中国和式创新”理论之后,国内外学术届引起广泛反响和热议。2017年5月由清华技术创新中心,英国剑桥中国创新研究院主办,由来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科院,《瞭望中国》杂志社,英国伯恩茅斯大学中国创新中心等单位的30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围绕中国和式创新理论,中国创新模式以及中国的和平崛起,深入探索中国创新在目前中西方巨大变革进程中深远影响及其战略意义。

本期特刊不仅总结了该论坛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发言,而且通过特刊约稿和中外专家访谈形式就中国和式创新的理论及其发展根源与历史背景,从文化,哲学,科技,企业和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和式创新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社会创新,其蕴含哲学思想意义深远。李华教授指出:“在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中,一个民族国家的崛起,常常与其民族精神的崛起和民族文化的复兴密不可分。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常常与这个国家的创新意识息息相关”。高旭东教授在文章中指出“创新需要哲学思想的指导,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制度的创新和事物发展的演变规律”。同样李兴森教授也从哲学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和式创新中的矛盾观及其可拓性,并且提出“中国和式创新理论作为东西方政治,文化的沟通的一种新理论,其求同存异,包容发展的理念”。方竹兰教授在分析中国和式的内因和外延之后指出“中国实现和式创新一定要通过文化反思完善中国的文化体系”。不仅如此,李平林教授和彭剑博士也分别通过研究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演变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指出“中国式创新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中时代变化发展中的经济社会与管理创新提供了根植于中国自身悠久历史文化的持久动力。”这种持久动力,也是余江教授在文中提出的。他们指出“中国的软实力的内涵”是发展和培育发展中国创新的新动力,保持中国可持续性竞争力的保障。张明在深入剖析和式创新理论与中国古典哲学的联系后指出理解和式创新的意义需要把握其“开放性,包容性,批判性和共赢性”,同时指出创新就是容纳“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民族地域认识差异,在包容中发现“庐山真面目”的过程,海纳百川,这是“和”式创新的出发点,也符合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规律。“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是“和”式创新开放性的普遍意义。中国和式创新理论切合新时期一带一路等共赢共享共建等理念。李晓辉博士进一步指出,“中国和式创新”理论的提出切实迎合了构建中国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价值体系和构建新时期软实力的必要性。学者专家们除了在哲学理论层面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辩论,在实践方面也分析了中国和式创新理论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全球化的意义,邹波教授围绕“拥抱矛盾”这一和式创新理论的原则,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中国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如何拥抱知识,探索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实现有效的内外部知识整合,进而实现创新赶超。从而揭示了中国企业如何在管理实践中运用“和”智慧,来拥抱矛盾,实现仇必和而解。来自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工商管理(MBA)硕士生,伯恩茅斯大学中国学联主席王琦慧也从海外学子的角度结合海外求学的实际经历和学习体验,撰文表达对于中国和平崛起和中国创新发展的理解,文中指出:“作为一个留学生,我们为国家日趋强大的硬实力而骄傲,让我深处海外却依然感受到来自祖国赋予的坚实安全感。而除了国防力量,中国的很多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进步,学术力量作为十分重要的国家软实力,亦是同等重要。中国‘和’式创新建立在对东西方文化,管理经验的解读与汇总之上,并加以批判性的创新,向我们呈现了一个能让广大学生在巧妙结合东西方差异,同时不脱离本土环境的理论模型,更重要的是,其适用性极强,它在指点迷津的同时,可内化成个人的所思所感,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本刊还有幸专访了英国萨里大学校长,世界著名科学家逯高清教授,著名管理学者英国雷丁大学唐银山教授,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终身教授李平教授以及联合国学术影响机构主席RAMO,DAMODARAN,就中国崛起背后的动力以及如何解读中国的创新模式进行了深度访谈。

本期特刊汇集来自世界各地优秀学者专家的思想及经验,相信通过他们从不同视角对于中国创新和宏大变革实践的解读,读者会对中国和式创新理论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欢迎有缘阅读这本期刊的你,能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和我们一起携手共进,共建中国创新理论,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创新站在新的历史时点,引领未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