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美国到底为什么要发动对华贸易战(一)

高端解读 2018-09-05 15:35:05 肖勤福/文 (《瞭望中国》杂志社社长,经济学教授) 总第387期 放大 缩小

——美对华贸易战的特点及其隐含的思想线索

上世纪80年代末“苏东剧变”以来,美国对华发动的贸易摩擦如影随形,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未间断,但像当前如此规模、如此力度、如此影响的对华贸易战,却是见所未见。回顾世界经济发展史,国与国之间的大规模贸易战并不鲜见,但基本都是起源于经济危机,美国在经济持续增长期间执意发动本次对华贸易战,耐人寻味。虽然美国同时启动对欧日和其他国家的贸易战,但决心和力度与对华贸易战差别甚大,反映出背后的真实意图大相径庭。只有准确把握美国发动本次对华贸易战的真实意图,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做好应对。

(本文将分为三部分刊发,本期刊发其一《美对华贸易战的特点及其隐含的思想线索》,敬请关注。)

史鉴使人明智。对比历史上发生的贸易战,美国发动的本次对华贸易战带有一些截然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隐含着把握美国真实意图的思想线索。

非周期性

从欧洲国家实施重商主义开始,历史上的贸易保护基本分属两种类型,一种是落后国家的贸易保护,比如19世纪美国和德国面对英国“世界工厂”优势的全面压迫,分别实施的汉密尔顿式的贸易保护和李斯特式的贸易保护,还有就是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面临发达国家的全面优势而采取的同样旨在推进工业化的贸易保护;另一种是危机时期的贸易保护,即当世界经济增长遭遇普遍性经济危机,各国为保护本国的市场和产业而实施的以“奖出限入”为主要内容的保护主义。这种贸易保护因其规模和烈度往往演变成经典的贸易战,换言之,贸易战基本发生在世界性经济危机期间。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贸易战也具有周期性。在50-60年的循环周期中,经济上升与经济下降彼此交替,经济下降阶段一般都会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从而导致贸易战。二战后开始的世界经济发展第三个长周期,其下降阶段为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从“石油危机”到“经济滞胀”和“失去的十年”,世界各国在普遍的危机中彼此发动了普遍的贸易战。可见,贸易战一般同世界经济周期性相关联,是危机的产物。但美国发动的本次对华贸易战却是处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上升阶段,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经济都在持续增长。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在今年第二季度达到了4.1%,全年能够超过3%。美国在这样的时候对华发动贸易战,其意图难免令人生疑。

非常规性

贸易战之所以会发生,一般是出于在日益紧密的国际经济交往中对本国市场和产业的关切,其直接指向,是争夺国际市场份额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没有日益紧密的国际经济交往,就不会有贸易战;但贸易战一般不会直接反对国际经济交往即经济国际化或作为其高级发展形态的经济全球化,因而贸易战也好,贸易保护也好,其理论指导的核心内容,都是如何利用好国际经济交往,趋利避害,推进本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都是以认可经济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为前提。但特朗普团队发动的本次对华贸易战,其指向不仅仅是市场和产业,还直接针对投资、知识产权等等,几乎覆盖了经济全球化的所有领域,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非常规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其理论基础是明确的反全球化思潮,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对美国经济的全面伤害,美国应当摆脱事实上作为经济全球化制度安排支柱之一的世界贸易组织的束缚,摈弃那些所谓的国际义务,自行其事,实现“美国利益优先”,因此在理论指导方面也具有非常规性。这种非常规性的后果令人错愕:贸易战的矛头越过中国,实际指向了当前作为大趋势的以投资全球化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伤害了国际分工、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或者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际产业链和国际贸易格局,因而具有非常明显的“飞镖”效应,从所谓的保护美国经济和就业出发,反过来损害了美国的经济和就业,至少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非常规性也令人警惕。

非典型性

传统贸易战使用的手段主要是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比如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期主要是关税,上世纪70-80年代主要是非关税壁垒。本次对华贸易战则不仅仅使用关税手段,而且综合运用投资限制、知识产权保护、行政禁令(例如对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中国技术公司的禁令)和国家安全保护等等。因此。这样的贸易战燃起的绝非纯粹的贸易烽火,一起步就是贸易战连同投资战、知识产权战,实际是国与国之间近乎全面的经济战;而且,这样的贸易战也绝非单纯的经济战,实际还是政治战、国家安全之战。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本次对华贸易战不仅在所使用的手段上,而且在其性质上都具有显而易见的非典型性。这种非典型性引人沉思。

(下期:《基于政治和国家安全维度的分析》,敬请关注。)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