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稳中求进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关注 2018-08-29 15:53:34 张德勇/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研究员) 总第386期 放大 缩小

——中国下半年经济形势展望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已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为打好今年经济发展的“下半场”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对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冲击。

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针对当前经济运行因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而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中央再次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并围绕着下半年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提出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具体要点。

经济运行面临新问题新挑战

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但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出现一定回落。国内生产总值二季度增长6.7%,比一季度的6.8%回落0.1个百分点。内需是当前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但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上半年的增速都出现回落。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18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97316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由于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拉动力,消费增速若继续回落,势必影响经济增速。此外,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比一季度均回落0.1个百分点。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有所下滑,为下半年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对中国经济运行带来较大不确定性的是来自外部。特别是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最主要经贸伙伴的美国,不断以抬高关税为手段,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掀起贸易摩擦。美国打着所谓“公平贸易”的旗号,对中国不断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一次又一次对中国掀起贸易摩擦。近期,6月15日,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7月10日,美国又宣布对中国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10%的关税;8月2日,美国贸易代表声称拟将加征税率由10%提高至25%。此外,在美国拟将加征税率由10%提高到25%的同时,美国商务部宣称要对中国44家高科技企业(8个实体加36个附属机构)实施出口管制和技术封锁。

由于中国经济日益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外部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做法不可避免地冲击到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同时,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尚未完成,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外部的不确定性与内部的固有矛盾叠加,极易形成共振效应,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一些挑战。中美两国分别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一大经济体,彼此间经贸往来频繁,美国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又是中国所必需的某些高科技产品的主要来源国,因此,美国对华掀起的贸易摩擦和实施高科技出口管制与技术封锁,从近期情况看,已然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阴影笼罩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股市均出现震荡下跌行情。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5.3%。中国股市市值于2014年底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而今,股市市值因股市接连下探,已被日本超过而降至第三位。今年以来,上证综指已跌幅超过16%,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此外,当前中国债市违约事件连连,截至7月底,2018年上半年的违约债券数量达到了31只,涉及16家企业,总额度超过300亿人民币。还有,最近P2P网贷平台的“暴雷”事件此起彼伏。6月以来,全国范围内集中出现了百余起P2P网贷平台清盘、停业、实际控制人失联、停止兑付本息等风险事件。汇市、股市、债市等的颓势,虽然不能全然归因于美国对华掀起的贸易摩擦,但贸易摩擦的因素在起作用也是客观实情。这些情况,尤其影响了市场预期,导致市场上出现非理性的不安情绪,有可能放大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对经济平稳运行形成挑战。

中国经济有足够的韧性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未因内外部的复杂严峻形势而发生根本性变化。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发展所积累起来的经济实力,足能够应对目前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有能力抵消外部环境出现明显变化的严重干扰,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国经济韧性足,首先体现在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拉动力来自于内需。其中,消费作为内需的“顶梁柱”,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已超越投资与净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47.1个百分点。我们拥有13多亿人口和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其爆发的市场潜力将是非常巨大的。

在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持续增强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在发生明显变化。居民消费整体上已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转向更多的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的趋势特征。在消费增长满足基本消费的基础上,消费升级正在蓄势发力。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服务消费及其消费升级的良好态势。上半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5%,比第二产业高23.8个百分点;拉动全国GDP增长4.1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6个百分点。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有效支撑和推动了国民经济稳中向好。

中国经济韧性足,其次体现在中国拥有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虽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相关产业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为我们自主发展经济、进行全方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是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有力支撑,也为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产业体系抗风险能力强,即便某些产业受到一定影响,但另外一些产业可能还在加快发展,能够对冲其他产业受到的影响。在这种产业体系下,大量的熟练劳动力、广覆盖的基础设施,以及高中低搭配的生产制造企业等,构成了当今中国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这是其他国家目前所无法具备的优势。

中国经济韧性足,还体现在我们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创新驱动战略的推动下,创新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创新活力进一步得到释放,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快速发展。尽管中国的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但近几年来,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国正在逐步缩小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促进了新动能加快成长和新旧动能接续转换。2017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12%,超过欧盟15国的平均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上半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4.9、2.5和2.0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光纤、智能电视等新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均超过整个规模以上工业。可以说,创新驱动,增强了中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为中国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也提高了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

多策并举促稳求进

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面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风险与挑战,为打好今年中国经济的“下半场”,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了下半年经济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第二,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第三,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把握好去杠杆工作的力度和节奏;第四,推进改革开放,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第五,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第六,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等等。

从这六项工作内容来看,下半年,经济运行要以“稳”为主,把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稳”的基础上求“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稳增长是第一位的,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只有稳增长,才能对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产生积极影响,才能为各项改革提供更大的施策空间。

作为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要协同发力,要发挥更大、更有针对性作用。一方面,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赤字率按2.6%安排,财政赤字达2.38万亿元。虽然财政赤字总规模与去年持平,但如果将今年安排地方专项债券1.35万亿元考虑进来,这个数字比去年增加5500亿元,以及今年全国财政支出21万亿元,支出规模进一步加大,应该讲,目前的财政政策是积极的。当然,要实现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要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为实体经济再减负,让企业真正有感;要保持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引导实体经济提质增效;要保持政策稳定性,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另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前提下,要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并且更加有针对性地实行结构性去杠杆,避免一刀切式的去杠杆。

保持下半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促稳求进,在相机进行预调微调、定向调控的同时,更应该按照既定的步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并将相关政策措施落地实处、产生实效。这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根本所在。要着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不断释放改革红利;要着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要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营造更加公平公正法治的营商环境;要着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从而,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来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消除内外部增多的不确定性,并成功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大局。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