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贸易战有百害而无一利 论此番中美贸易摩擦

高端解读 2018-05-08 17:26:36 孙树忠/ 文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中国前驻摩洛哥大使) 总第379期 放大 缩小

  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美国公然采取对华遏制策略,称中国为其经济和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挑起一场恫吓性的贸易摩擦,接着可能会有贸易战、货币战、宣传战,林林总总。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在金融领域放弃量化宽松的政策,提高利率,美联储缩表,明确支持美元贬值。在贸易政策上奉行“美国优先”原则,将更多对策焦点放在中国。

  4月3日,特朗普下令依据1974年贸易法301条款进行相关调查,结果公布拟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清单,金额约500亿美元。4月5日特朗普要求其政府考虑额外对1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挑起贸易大战的火药味儿越来越浓。这一切只是浮在表面的博弈,根本的问题是,美对华合作与遏制两面性政策发生了阶段性变化,遏制的一面更加突出。中美建交以来,双边关系随着国际形势或各自国内形势的变化,好好坏坏,坏坏好好,已是不可摆脱的漩涡。如何看待此次中美在贸易领域的较量,笔者有以下看法。

  首先,美国对中国存在严重的战略误判。美国政府和一些人士仍坚守冷战思维,认定中国与美国存在“结构性矛盾”,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发展将在空间上挤压美国在全球的利益,包括世界市场、资源。然而,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和互利合作,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中国并不追求充当全球治理的超级大国。中国提倡经济合作正确的义利观,反对赢者通吃的极端利己主义,提出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建议,共同推动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在对非洲经济合作中身体力行,推动非洲国家实现工业化,拓展商品消费市场,达到消费和生产均衡发展。可见,美国的冷战思维使其难辨事实真相,误判至极。

  其二,基于上述的战略误判,美国叫嚣的贸易战并非单纯的通过贸易施压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真正的目的则是要阻挠“中国制造2025”成功实现。4月3日晚美国政府发布的多达1300个税号的征税产品建议清单,涉及信息和通信技术、航天航空、机器人、医药、机械等中国诸多制造业升级产业。显然这次美国的贸易大棒针对的并非是所谓的贸易不平衡问题,而是担忧中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将占据制造高新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本质上还是想遏制中国的发展,担心中国挑战其世界霸权。然而,事实是,世界众多国家都制定了应对新工业革命的产业规划,如德国的工业4.0等等。这是新时代各国顺应世界范围内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趋势和自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其三,美国对我施压以贸易战叫板,组合拳会紧随其后。2017年底发布了特朗普上台后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多处不同程度地渲染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对美国造成的威胁与挑战,明里暗里将中国定位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对“中国威胁”的界定更为直接和刻薄。近期美国对华策略已逐渐明朗,除了在一些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之外,遏制手段更加明显。军事上派遣军机、航母战斗群赴南海挑衅;今年3月特朗普签署批准了《与台湾交往法》,打出“台湾牌”,严重挑战"一中"红线。美国的挑战不会仅限于此。历史告诉我们,上世纪70年代美国对日本,80年代对欧盟施压,均以贸易战为起点,货币战随后,目的是压制其发展、做大,挑战美国的地位。

  其四,警惕特朗普个性特质,更应关注美国内外政策的调整。随着各国综合国力的升降,国际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多极化发展势头趋强。特朗普上台标志着美国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经济逆全球化、政治单边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美国退出多个国际合作协议,推翻多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特朗普以商人之道处理国际事务,秉承零和游戏法则,因此针对中国的一面会更加突出。

  面对这些变化,今天的中国有能力,有底气迎接任何意图动摇中国发展根基的挑战。贸易摩擦本是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正常状况,一件平常事。物理学定则表明,接触面越大,两表面越粗糙,压力越大,则摩擦系数越大。国际贸易也是这个道理。处理平常事别用非常法,国际关系无法用国内法来解决。国际贸易摩擦只能通过谈判,寻求多边机制来解决。打贸易战对人对己有百害而无一利,也必将危害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