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斯蒂芬•罗奇题: 贸易威胁凸显中国的全球挑战

国际动态 2018-05-08 17:20:05 总第379期 放大 缩小

  美国耶鲁全球在线4月5日刊载美国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题为《贸易威胁凸显中国的全球挑战》的文章称,中国强劲的经济起飞对于全球化、全球贸易乃至全球经济都会产生杠杆作用。然而,日本、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凸显了外向型增长战略的系统性风险。中国过去20年的经验强调,不应轻视全球性风险。

  文章称,中国经济正处于其现代历史的转折点上。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人们禁不住回顾并庆祝经济发展的非凡成就。更大的挑战是展望2050年以及被称之为中国“新时代”的理想目标。展望如此遥远之未来总是显得自信满满,而在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发出潜在贸易战的挑战时尤其如此。

  历史教训值得借鉴

  文章称,至少可以这么说,今后的转型是严峻的。它需要为中国经济结构再平衡提供全面的内部调整——(重心)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出口转向家庭消费,从储蓄过剩转向吸收存款,以及从国家指导转向基于市场的资源配置。这一征途中取得的一些进展显而易见。尽管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相比,中国经济对外部需求变化的依赖大为减少,但出口仍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约20%。然而,由于消费主导的再平衡仍处于初期阶段,还不足以缓冲经济中其他方面的意外冲击,所以全球氛围一旦生变都可能给中国带来问题。

  文章称,重要的是,中国内部经济结构再平衡不可能发生在真空中。全球经济发生重要变化以及中国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发生重要变化也会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就此而言,中国有必要从一个动荡不安和饱受危机困扰的世界最近发生的情况中吸取教训——包括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日本长期持续的“失去的几十年”吸取教训。

  贸易环境不容乐观

  文章认为,尽管中国在再平衡道路上取得了进展,但仍面临其原始增长战略遗留的压力。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增长奇迹——凭借全球需求的强劲力量,支撑着日益强大的中国出口机器在全球销售商品——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不过,在一个越来越容易爆发危机的世界里,麻烦正在发酵之中。继2009年全球贸易史无前例地骤降10.5%之后,全球贸易增长平均仅为3%左右。华盛顿最近征收高关税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

  文章认为,美国的战略存在严重缺陷。美国的宏观经济失衡源于国内储蓄不足。随着联邦预算赤字在2017年末实施大规模减税政策后出现增长,国内储蓄不足将进一步恶化。这就是问题不断恶化的原因所在。如果美国在其经常账户和多边贸易失衡可能扩大的时候选择保护主义,那么金融市场可能面临相当大的压力。

  文章称,尽管存在这些潜在的风险,但在评估世界经济的前景方面,预测者们的广泛共识变得越来越乐观。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十年后,期待已久的从危机中恢复的希望似乎最终成为主流。然而,这些希望可能终究是短暂的。随着各国央行开始实施货币政策的正常化,过剩的流动性将从被高估的金融市场中流失,这会对中国这样的主要贸易国家造成附带损害。

  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文章称,在中国制定今后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时,所有这些考虑都有很重的分量。这需要加强中国应对经济挑战的战略方针,将其重点从增长数量转向质量,从国家指导的产业政策目标转向对市场驱动的私营经济的预测,以及从进口技术转向摆脱可怕的“中等收入陷阱”所需要的自主创新。

  文章称,40年来,战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优势之一。对于一个渴望到2050年获得大国地位的国家而言,这可能更为重要。

  文章认为,最后,中国强劲的经济起飞对于全球化、全球贸易乃至全球经济都会产生杠杆作用。然而,日本、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凸显了外向型增长战略的系统性风险。中国过去20年的经验强调,不应轻视全球性风险。与美国爆发贸易战的威胁非常透彻地说明了这一点。对中国来说,明确自己新的道路因此变得更加紧迫。

  (本刊记者罗煇编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