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李来柱的签名书和签名封

文化中国 2018-02-28 15:37:01 熊光楷/文 总第376期 放大 缩小
  李来柱是我们军队有名的“最高首长”。作为大军区司令员、共和国上将,他的职位是够“高”的了,但我们说的“最高”并不是指这个,而是指他的身高,无论走到哪里,他的山东大汉的高大身形绝对都是一道风景,既好认,又好找。1958年,李来柱在北京十三陵劳动时,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也到十三陵参加劳动。也许是他被高大挺拔的军人身姿吸引,毛主席在他面前停下脚步,笑着说:“标准的军人啊!”当知道李来柱的姓名后,毛主席连声说:“继往开来,中流砥柱,这个名字起得好!”

  巧合的是,1958年,我和夫人寿瑞莉也都参加了十三陵水库的劳动。另外,我们夫妇曾经在天安门东侧的南池子胡同居住十多年,附近有个朱漆大门的院子,一打听,原来是李来柱的家,这也算是有缘了。

  李来柱出生于1932年。他参军很早,8岁担任儿童团长,12岁就曾只身进入日伪据点,机智勇敢地执行侦察任务。战争年代,他参加过200余次战役战斗,6次负重伤。淮海战役中,他所在连队曾经只剩下12名战斗员,他也浑身受伤,右眼几近失明,仅军帽上就留下42个弹孔。75岁时,李来柱在解放军总医院体检,面部CT片上还能清晰看到几十处弹片阴影。

  李来柱并不只是一介武将。虽然小时候因为家贫没有上学,但在军队这个大学校里,李来柱勤学不辍,八路军在墙上写标语,他就用树枝在地上学着写,先从手榴弹、子弹袋等身边手边的东西学起,到1950年就能默写3000多个字了。通过自学,他先后取得了高小、初中和高中毕业证书。李来柱写了一篇《书名赋》,将他20本著作名称融入这篇七言诗中,其中既有带兵管兵心得,也有战争回忆录,还有诗词歌赋,充分展示了军政兼优的素质。

  2012年是李来柱八十寿辰。我收到李来柱的征稿信,希望我写一幅字,收入他的纪念书画集中。我把叶剑英元帅的诗句“满目青山夕照明”稍加修改,写成“满目青山夕阳红”寄去,并提出收藏李来柱签名书和签名纪念封的愿望。不久,我们夫妇收到了李来柱和夫人杜海棠签名赠送的《李来柱上将回忆录》、《戎州征战记》两本书,以及李来柱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印制的个性化纪念封。

  从《李来柱上将回忆录》中,我们更加全面了解了李来柱从士兵到将军、从战争到和平的人生历程。我们特别欣赏李来柱、杜海棠夫妇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2006年,他们夫妇结伴游历欧洲。两个70多岁的人,没带任何随员,生活完全自理,26天走访了13个国家,每天活动都在10个小时以上。75岁时,李来柱写下一首《茶米歌》:“岁起学步走,七十重开头。昂首行万里,踏米赴茶寿。”按照中国的习俗,88岁称“米”寿,108岁称“茶”寿。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李来柱夫妇七十不言老的乐观主义精神。

  《戎州征战记》收录的是李来柱1950年1月1日至1951年5月10日的日记,忠实记录了他参加川南征粮剿匪斗争和建设政权的历史。多年来,李来柱一直保持着记日记的习惯。他把日记当做可以储存记忆、珍藏历史、反思得失的“日史”。李来柱在前言中说:“生活在新时代的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忘记那段历史,都不应该忘记那些在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应常思甜蜜之源,常怀感恩之心,常铸革命之志,真正把红旗扛下去,让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红色江山千秋万代!”这是他出版这本日记的目的。

  2011年10月,我们收到了《寿比苍松 ——李来柱上将八十寿辰诗画翰墨辑》。这本书中收录的贺词有我书写的“满目青山夕阳红”,还收录了李来柱的长篇感言诗《脚板赋》,其中写道:“莫叹人生道路艰,最怕临危脚不前。莫叹人生择路难,最怕临歧脚步偏。万里征途足下始,千钧脚力看发端。没有比脚长的路,没有比人高的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首《脚板赋》就是李来柱壮心不已、气概豪迈的生动写照。

  熊光楷 上将,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