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一带一路:打造新型全球化——深度访谈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教授

公共外交 2017-11-23 20:20:22 李 华/ 文 (英国剑桥中国创新研究院创始人,中国北京师范大学珠海特聘教授,中国和式创新理论创始人。) 总第370期 放大 缩小

作者与李君如教授

  就中国发展的机遇期而论,如果把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78年开启的中国的改革开放看作是中国战略机遇期1.0的话,那么,习近平在2017正式开启的“一带一路”的倡议就是中国战略机遇期的2.0。有人认为,人类21世纪是从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1978年开始的,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21世纪人类的重大事件,它改变了当代中国的政治走向,促进了中国的和平崛起,加快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而习近平倡导的“一带一路”作为人类当代发展史上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不仅促使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而且必将改变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促进世界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升级版。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绵亘两千多年的历史,浓缩了亚欧大陆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变迁,见证了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流和交融。通过商品流通,人文交流,科技互动,宗教传播,文明包容,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谱写了史诗般的乐章,凝练成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伟大丝路精神。它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举世无双的作用,对推动东西文明交流和对话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中国和式创新是一种刚柔相济、智者求同的共建、共享、共赢的战略模式,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创新,是指对于某个社会问题提出的新颖的、创新的解决方案。中国和式创新立根原在“坚”岩中。它根植于华夏五千年文明与“和”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与丝路精神密切相关,一脉相承。毫无疑问,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和式创新理念将作为中国和平崛起的软实力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同行。

  习近平治国理政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战略资源

  李华:在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中,一个民族国家的崛起,常常与其民族精神的崛起和民族文化的复兴密不可分。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常常与这个国家的创新意识息息相关。

  要想创新,引领世界潮流,引领未来,必须深谙历史,了解过去。知道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很容易看出:习近平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中国传统文化和华夏文明作为治国理政的战略资源,高瞻远瞩,难能可贵。我在《瞭望中国》多次读到您的文章阐释习近平治国理政,借此机会想请您进一步进行解读。

  李君如: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围绕着治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治国理政思想:建设一个活而有序的社会,解决伴随改革发展而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把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推进到了一个崭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怎样治理国家的问题突显出来了。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包括国家发展的根本方向、奋斗目标、发展动力、工作中心和总布局、国防和祖国统一、外交、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主要内容。这是一个有丰富思想内涵和内在逻辑的科学体系。

  李华: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用中国和式创新的理论去解读,这是“拥抱矛盾”“与时俱进”的战略思维,是一种超越的战略理念。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是一种“拥抱矛盾”和“与时俱进”的战略思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要。

  李君如:在治国与治党的关系上,习近平秉持的理念是“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治党问题上,敢于下“先手棋”,形成强大的震慑力,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大特点;我们正在以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深化改革,有针对性地破解国家治理中的种种难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今天的治国理政方式和治国理政能力。

  李华:习近平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战略资源治国理政,这在当代领导人中是不多见的。

  李君如: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时代变了,理念也需要变化。首先,这是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时代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据这样的认识,我们解决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就要在改革中突破传统生产关系的束缚,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次,这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提出的时代课题。近40年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思想大解放,生产力大解放,社会财富大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大提高上,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溯源这些变化,就在于改革把中国社会内在的生机和活力极大地激发了出来。然而,事情就是这样复杂,就在我们把中国搞活的同时,出现了许多乱象,包括党内腐败从滋生到蔓延,引起人们对国运的担心。这就要求我们治乱,建设一个活而有序的社会,解决伴随改革发展而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把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推进到了一个崭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怎样治理国家的问题突显出来了。传统的方式和理念会有局限性,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思想相融合,培育全社会核心价值观,现有的治国理念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的融合就形成了一种必然。换一句话说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和华夏文明作为战略资源。

  当代中国的政治走向

  李华:对于任何人来讲,要想解读中国近40年强劲崛起的路径,要想阐释中国崛起,阐释中国的创新模式,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走向至关重要。很多人给我推荐您的《当代中国政治走向》一书,请您谈谈本书的主旨和主要思考?

  李君如:当代中国,对一些人来讲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起点,对一些人来讲是一个永远难解之谜,对一些人来讲则是一个莫名的恐惧。希望、神秘、恐惧,来自对当代中国快速发展的各种解读,更来自对当代中国政治走向的各种理解。我期盼人们对希望充满信心,用探索来取代神秘,把恐惧留给历史。因为当代中国的政治走向,是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这些文明元素构成的文明中国的政治走向。

  李华:您的这些深度思考深邃、生动、简练,不仅高度概括了当代中国的政治走向,而且充满哲理。

  李君如:就当前中国的政治走向,首先是“科学发展走向”,为了13亿中国人的民生,为了13亿中国人的人权,为了13亿中国人共同生活的国家的强大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中国必须把发展,把科学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第一位的政治。这是中国人付出巨大代价,从历史提供的落后就要挨打、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增长不等于发展等教训中领悟到的真理;这是中国人经过艰辛探索,从当代中国发展规律的认识中选择并坚持的战略道路。

  第二是“和谐发展走向”,众所周知,一个经过战乱、内乱、动乱的民族,对“和谐”“和平”“和睦”有着更为深切的理解和渴望。发展需要安定团结,改革和发展要与稳定相统一,社会要更加和谐,当代中国不同阶段的不同话语,实际上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和谐包容。在当代中国,人民群众对和谐的期盼与执政党对和谐的追求,已经汇成一股推动中国平稳快速发展与和谐发展的政治潮流。

  第三是“和平发展走向”,在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发展自己,是当代中国的神圣使命;在处理好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中发展自己,也是当代中国的时代要求。完成这种使命和要求,既需要责任,也需要智慧。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崛起的郑重宣示,把中国人对世界承担的责任与东方民族的政治智慧融为一体,向世人展现了当代中国的明确政治走向。

  经济全球化成全了中国的和平崛起

  李华:中国崛起背后的动力是什么?中国由衰到强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转变和崛起是突然爆发的,还是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根基?还是有悠久的文明和丰富的思想作为支撑?如果是前者,其兴也勃,其衰也忽。如此看来,没有可持续性发展。如果是后者,那么就意味着由于长期的历史积淀,坚实的文化基础,并抓住重大契机,通过创新,找到重大的解决方案。这样就具有传承性和历史的延续性,必然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李君如: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不仅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而且又弘扬中华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大胆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我们的先哲孔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到世界各地学习,我们在这样的学习中搞现代化,搞市场经济。与此同时,我们又强调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爱国主义传统和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我们前进中的问题和困难。

  我要强调的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是由许多民族融合发展而起来的,形成了“和而不同”的文化传统。它强调以和为贵、兼容并蓄,而不是飞扬跋扈、蛮横无理。在中国崛起过程中,我们坚持平等相处、和平相处,坚持不称霸。

  李华: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判断纷繁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寻找出路自然重要。但对于中国,理解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革或许更为重要、更为迫切。这种期待要求在对中国经验的梳理和反思中,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路径的研究和分析中,得到观念提升,价值提升,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如何破解中国近40年经济持续、高速、稳固发展之谜?

  李君如:近40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引人注目,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这里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怎样估计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的根本动向。一是怎样评估中国已经取得的进展?这实际上是指中国的硬实力。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此不赘言。二是如何看待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的发展道路?这实际上是中国的经验,中国的软实力。我着重谈谈中国的软实力。

  中国开辟了一条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的成就,不只是几个数据就能说明的,一个十几亿人的大国,从贫困走向富裕,走向现代化,没有一套方针政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体制和机制,管理系统和价值体系是难以想象的。

  为什么把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称为“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这是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后兴大国,不是像近代历史某些后兴大国那样依靠对外侵略、扩张和掠夺资源,而是通过和平方式取得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资源。

  中国之所以能够用和平方式取得资源,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面对经济全球化,与时俱进,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通过国际市场引进中国现代化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各种资源。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经济全球化成全了中国的和平崛起。我们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李华:是的。您讲的“经济全球化成全了中国的和平崛起”有道理。这一论述对于向“世界说明中国”很有说服力。

  一带一路:打造新型全球化

  李华:如前所述,一带一路倡议的大格局毫无疑问不仅是中国新的战略机遇期,是中国为世界带来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新型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外国领导人都指出了这一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精髓时刻滋润着中华民族的生命,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生活。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您如何评价中国的“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国在一带一路沿岸会有大笔的投入。中国不输出自己的制度,但可以输出自己经济建设的经验,创新模式?

  李君如:我历来不主张输出自己的理念、价值观和制度。看一看那些输出自己制度的国家,他们是失败的。

  但中国通过推进一带一路的倡议将会更清楚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挖掘、阐释、拓展、创新,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一带一路:中国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

  李华:2017年5月14日,在中国珠海,我全程观看了习近平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主旨演讲实况转播,很受鼓舞,全程有27次掌声。在北京燕栖湖畔,外国政要逐一走过长达50米的红地毯与中国领导人握手的场景,确实让人兴奋不已。这是只有在中国北京才出现的景象,这是中国实力的展示,也是世界的期盼。习近平以推进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为起点,从维护开放型经济体系和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出发,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共谋社会和环境发展,共建富强和繁荣,实现互利共享。这是当今国际合作,打造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创新模式和积极探索,是中国进行国际国内形势战略分析后的战略选择。

  李君如:认同你的看法。一带一路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对世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习近平以战略家的眼光,从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以下战略思想:

  第一,中国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第二,中国要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第三,中国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第四,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

  一带一路:经济全球化的升级版

  李华: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旗帜和重要载体,也是中国推动世界经济改革的尝试,是经济全球化的升级版。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为低迷的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带来了全新的“中国方案”。

  李君如: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推进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调整,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域内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上“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不绝于耳。一带一路的建设,正是中国在向世界各国释疑解惑,向世界宣告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和平崛起,中国和平崛起不以损害别国的利益为代价。

  李华:中国以和式创新模式和平崛起,正面回应“文明冲突论”,力避修昔底德陷阱,破解崛起大国必然挑战守成大国的魔咒,改写大国崛起的理论。

  中国和式创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李华:我注意到您对于社会管理创新的论述。您提出社会管理创新这个概念非常重要。中国和式创新理论是基于对于中国技术战略和创新战略,中国竞争力和中国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它是一种刚柔相济、智者求同的共建、共享、共赢的战略模式,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创新,是指对于某个社会问题提出的新颖的、创新的解决方案。中国和式创新作为中国社会创新的重大突破,不仅是解决中国社会问题重大战略方案,而且为国际社会政治改革提供可行的战略途径,引领其实现政治、社会、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曾在《瞭望中国》发表《中国携华夏五千年文明与创新重返世界之巅》和《中国和式创新与和平崛起》,破解近40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固增长之谜,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之根。请谈谈您的看法?

  李君如:我们谈论了当代中国的政治走向,谈论了中国崛起的事实和中国发展的成就。能够从理论上学术上阐释中国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的路径非常重要。只有从理论阐释中国崛起,才能更好更完善地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发声。中国特色的社会创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