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陈至立的签名书和签名封

文化 2017-11-05 15:31:08 熊光楷/文 总第367期 放大 缩小
  前几年,我和几位退下来的领导同志,有时候会与老伴一起,请一些专家为我们讲一讲健康方面的知识,陈至立同志是其中之一。2009年12月13日,在一次关于饮茶的健康讲座之后,我们夫妇请陈至立在一套由她担任主编的第六版《辞海》上签名留念。

  在人类文明史和出版活动中,辞书的出版占据重要地位,它代表着人类将知识综合、分类、归纳、规范化的能力,体现着人类文明成就的水平。中国历来注重辞书编纂工作,《辞海》《辞源》等辞书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其中,《辞海》的特点是以字带词,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等主要功能于一体。上世纪30年代,中华书局在上海出版了第一版《辞海》。1957年秋,毛泽东接受第一版主编舒新城的建议,决定修订《辞海》,并把任务交给上海。从第二版开始,各种版本累计发行近600万套。改革开放以来,《辞海》每10年修订再版一次,每次都成为中国出版界的盛事。

  在《辞海》第六版修订之初,主编是夏征农,并非陈至立。说起夏征农,与我也有一点关系。夏征农生于1904年,江西丰城人,1919年,15岁的夏征农以第四名的成绩考入私立心远中学。而这个心远中学,最初就是我们熊氏族人的家族学堂,其办学经费也来自熊氏教育基金。当时,倡导新式教育的心远中学与天津的南开中学、长沙的明德中学并列为国内三大名校,我的祖父熊葆荪、父亲熊大惠都曾在心远中学就读。后来,夏征农参加了南昌起义,1979年任上海市委书记。74岁以后,夏征农一直担任《辞海》主编,是世界上最年长的辞书主编。2008年秋,104岁的夏征农去世,陈至立继任《辞海》主编。

  我很快发现,新版《辞海》增加了“韬光养晦”词条。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思想。后来,这个思想成为理解和把握中国外交政策的关键词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西方人士在解读“韬光养晦”一词时,或多或少存在着翻译不准确,甚至曲解。其中,既有西方一些人士敌视与偏见的原因,也与中国对“韬光养晦”的翻译和解释存在疏漏与偏差有关。我认为,新版《辞海》中将“韬光养晦”解释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是准确的。“对不对,查《辞海》”,这必将对人们正确理解与翻译“韬光养晦”产生积极作用。我给陈至立打电话表了我的想法,并在我写的《中文词汇“韬光养晦”翻译的外交战略意义》一文中引用了《辞海》的解释。  

  在陈至立担任教育部部长期间,我与她的交往比较多。当时,我受总参领导的委托,曾就军队教育工作与陈至立联系,她对军队的人才培养很重视,在军队学位申报、博士点设立等问题上,都按照规定给予关注和支持。陈至立对军队的感情要追溯到她的家庭。陈至立的爱人,我们都尊敬地称他“乔老爷”,就是军人出身。当年,身为军嫂的陈至立带着孩子,坐火车长途跋涉,从上海到部队探亲,对军旅生活的艰难有着切身体会,所以她很关心支持军队的工作。

  陈至立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曾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后来是宣传、教育部门的领导,担任国务委员时分管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工作,还担任全国妇联主席。他们夫妇与我们夫妇有时一起参加一些参观学习活动。她对一切新生事物,无论是医学的、历史文化的,还是民俗的、科技的,都饶有兴趣。我认为,她担任《辞海》主编是称职的、成功的,显示了她的才华和组织能力。

  2008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陈至立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们收藏的陈至立签名封,就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纪念封。

  熊光楷 上将,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