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治国理政中心任务之五】确立发展新理念是为了实现发展目标

高端解读 2017-08-02 10:18:15 李君如/ 文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总第358期 放大 缩小

  我们注意到,发展新理念和发展目标具有直接的关系。形成发展行动先导的发展理念,是为发展目标服务的。习近平指出:“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我们的发展有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性目标:一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实现工业化;二是到205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讲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这两个目标不是简单分割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十三五”时期特别重要,它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攻坚阶段、决胜阶段,又是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基础的阶段。

  我们应该认识到,“全面小康”也好,“两个一百年”也好,都是战略目标。在这样的战略目标中,还有一系列分解目标、具体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今后5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下,努力实现5个新的目标要求。这就是: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3、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4、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5、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要在今后5年实现这五大新的目标,并非易事。其中有一系列复杂而又艰巨的课题,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加以破解: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问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依然坚持了十八大确定的指标。这就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们都知道,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即经济下行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一个问题发生了:到2020年我们能不能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五中全会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就是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就可以达标。

  什么叫“中高速增长”?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十三五”时期中国年均经济潜在增长率为6%-7%。这大体是我们所讲的“中高速增长”。习近平对“中高速增长”作了专门说明。他指出,提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主要考虑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他算过一笔账: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109万元和5919元。到2020年翻一番,按照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的要求,“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至少也要达到6.5%。这样的预期能不能实现?习近平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中国要采取的政策措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综合起来看,中国经济今后要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但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比较多。”这是两句话,一句是有可能保持中高速增长,另一句是有不确定因素。显然,这是一个慎重的结论,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来努力实现的目标。这也是今天为什么要提出发展新理念的主要原因。

  二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习近平说:“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因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建设目标,在扶贫问题上比十八大确定的目标大大提升了。十八大的目标是“扶贫对象大幅减少”,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目标是“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确实是一个鼓舞人心又催人奋进的新要求。

  我们有句口号,叫做“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谁不能少?农村贫困人口一个不能少,也要全部进入小康社会。但是,我们都知道,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对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这一目标任务,各地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十分重视,各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也十分重视,大家都要为实现这一全面脱贫目标作贡献。与此同时,也有人问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表示某种担心和疑虑。习近平在五中全会上回答了这个问题。归纳他的论述,主要是四点:第一点,是贫困标准。中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2300元,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元,若按每年6%的增长率调整,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000元。第二点,是农村贫困人口基数。这两年来,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地组织工作队在农村入户登记,建档立卡,工作做得非常细。按照现行的贫困标准,到2014年末全国还有农村贫困人口7017万。第三点,是总体分析。根据以往脱贫减贫经验,中国从2011年到2014年,每年农村脱贫人口分别为4329万、2339万、1650万、1232万。因此,习近平说:“通过采取过硬的、管用的举措,今后每年减贫1000万人的任务是可以完成的。”第四点,是具体分析。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如何全部脱贫?贫困县如何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如何全部解决?习近平算了一笔细账:“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因此,他的结论是:“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在理解这个问题的时候,还可以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同今后5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就是党中央确定的,使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这1亿人主要指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和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这也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要决策。我们都知道,在农村,只要家里有一个人进城打工或者有一个孩子升学进城并就业,就可以加速脱贫。因此,这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是完成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金融风险防范问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论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这一目标要求时,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指标的基础,是“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其实质,不仅是要破解经济新常态下各种问题,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而且是要防范预料到的和没有预料到的各种风险,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我们面临的各种风险中,尤其要重视金融风险问题。因此,习近平在五中全会专门讲了“关于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这一重大问题。

  邓小平经济理论强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金融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现代金融发展呈现出机构种类多、综合经营规模大、产品结构复杂、交易频率高、跨境流动快、风险传递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由此决定了,在金融领域发生危机的概率越来越高。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都加大了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力度,核心是提高监管标准、形成互为补充的监管合力和风险处置能力。

  直面中国金融市场的运行和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正如五中全会概括的: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发展明显加快,形成了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复杂的产品结构体系、信息化的交易体系、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综合经营趋势明显。这对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带来重大挑战。习近平指出,近来频繁显露的局部风险特别是近期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说明,现行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也再次提醒我们必须通过改革保障金融安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的改革任务。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也值得我们重视。习近平在五中全会指出,国际社会的主要做法都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包括统筹监管系统重要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尤其是负责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审慎管理;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包括重要的支付系统、清算机构、金融资产登记托管机构等,维护金融基础设施稳健高效运行;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通过金融业全覆盖的数据收集,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这“三个统筹”,我们要好好研究和借鉴。

  我们提出要牢固树立和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就是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短板、风险的科学理念,就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的科学理念。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