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赴美再交涉

特稿 2017-08-02 10:14:04 戴秉国/ 文 (前国务委员) 总第358期 放大 缩小

  春去冬来,2004年年底,我再次以中国政府特使的身份,携带胡锦涛主席书信访问美国。在小布什的第一任期内,中美关系跌宕起伏。“撞机事件”一度令双边关系降至冰点,“9?1”事件后,中美加强了在反恐领域的合作,双边关系有所缓和。但在2003年布什首届任期末尾,美方不顾中方反对,先后允许陈水扁、吕秀莲等“过境”美国,并且公开支持台湾当局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继续推动售台潜艇等先进武器,这些都给中美关系制造了麻烦。因此,此行的重要使命是妥善处理台湾问题,特别是美国售台武器问题,同时也为日后的中美战略对话进行一些铺垫。

  大概是(2004年)11月1日的时候,我正陪同吴邦国委员长在非洲访问。晚上10点钟,李肇星外长来电话说,上面决定让我作为政府特使再跑一趟美国,让我先有个思想准备,有些问题可以先考虑起来。如果我有什么意见,也可以反馈回来。我简单说了一句:“知道了。”

  吴邦国委员长代表团11月9日才回到北京,距离我出发没多少时间了。这段时间我手头事情还特别多,日程非常紧张。我就在这不到20天里,对这次访问美国的目的、中美合作、台湾问题、中美战略对话等议题先勾画出了大致的框架,草拟了一个方案报上去,获得原则同意。外交授权有限,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谨小慎微,照本宣科,肯定得不到什么好效果。只要领会了中央精神,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效果可能更好。

  (2004年)11月28日是星期天。上午,温家宝总理启程赴万象参加“10+1”、“10+3”会议,我到机场送行。温总理在舷梯旁握住我的手说:“你这次去要多见人,多结交些新朋友。”温总理的专机起飞后不久,我也出发了。

  午餐会上海阔天空

  我于当地时间(2004年)11月28日抵达纽约。次日,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为我举办了一次午餐会,美方有六位专家、学者与我见面,分别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何立强和副会长白莉娟、美国前驻华大使洛德、前驻韩国大使格莱格、亚洲协会名誉会长卜励德、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柯庆生,他们都曾经在政府部门工作过。摆了个长桌,我们各坐一边,谈了两个多小时。

  会谈是采取问答的形式,他们问得多些,我也问了他们一些问题。我讲话很坦率,没念稿子。谈话涉及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当前国际形势和日本问题等等,内容宽泛,海阔天空。

  席间,并非所有与会专家学者都意识到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包括洛德在内的部分与会者认为,就算台湾搞独立,也没多少国家承认它,出不了什么大问题。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柯庆生甚至问及中方是否设想过搞“邦联”,就是让大陆和台湾在一个大的中国框架下共享主权。我表示,中国历史上从未搞过邦联,国家主权是不容分割的。后来他自己觉得这个问题可能提得不大得体,作了补充解释,表示他本人对我非常敬重,绝对无意冒犯。我说没关系。

  当然,也有部分专家担心台湾问题出轨,捅了娄子。何立强承认:“原来我以为陈水扁是不搞‘台独’的,结果还是你们看得准。那么,应该怎么防止他出轨,影响中美关系呢?”我趁势接过他的话头,不止一次地问:“如果台湾出轨,捅出娄子,美国怎么办?”我感觉到,有必要向这些美国学者强调妥善处理台湾问题的紧迫性,促使美方认识到中美须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谈到日本问题时,洛德说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是不对的,认为日本对历史问题应该处理好。我问洛德,如何看待当今国际形势和美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应该如何应对?

  他说你这个问题好,希望到华盛顿后,也向布什政府的高层提出来。洛德认为美国的国际形象不好。他说,如果世界上只有20%的人反对或者不喜欢美国,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现在世界上有80%的人反对或者不喜欢美国,这就很糟糕了。洛德说,世界上总有人不喜欢美国,即使请特蕾莎修女来当美国总统,世界上可能仍然会有1/4的人不喜欢美国,但现在的比例实在太高了。

  这次午餐会的气氛比较轻松,大家讲了一些比较积极的话,帮助我了解了美方的想法,同时我们也给美方吹了吹风。后来,我们驻纽约总领事刘碧伟同志对我说,美方反映,美国人与中国人座谈很少有这样坦诚开放的,这些人都不是纯粹的学者,他们谈完后都会将情况报告华盛顿。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大概有一半的经费是由美国国务院提供的。后来,驻纽约总领馆还收到何立强、洛德、格莱格、卜励德等人的电子邮件,都说我们这次讨论十分有益,收获很大。柯庆生教授还谈到,与戴特使的谈话令人印象深刻,双方的讨论十分愉快,他本人受益匪浅。特别是戴特使最后提到的问题,即美国未来四年即将面临的最大的战略挑战是什么,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