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企业走进新兴经济体公共外交要先行

特稿 2017-07-19 17:22:23 赵启正/ 文 (《瞭望中国》名誉社长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总第357期 放大 缩小

  7月13日,“中国企业走进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研讨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研讨会以“共谋发展大局,开辟美好未来”为主题,探讨如何落实“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和构建更广泛伙伴关系。本刊名誉社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在开幕式上致辞。以下是致辞全文:

  今天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上海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在这里举办主“中国企业走进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研讨会”,共同就与金砖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发展战略对接等议题进行讨论。这不仅是为了迎接第九次金砖国家峰会,更是为了中国企业走进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提供具有创新意义的思考。

  “金砖国家”走到一起是互利共赢的选择。金砖国家合作已经成功走过10年历程,在政治、经济、人文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可以说,金砖五国保持定力、深化合作、平等互利,用切实的成绩回应了国际社会的期待。

  国家间越来越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是金砖合作机制的重要基础。由于各国经济互补性强,在全球有一定的资源、市场和技术的比较优势,“金砖国家”从最初的一个学术概念,也已变成一个发展势头好、发展潜力大,合作机制日趋成熟。我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砖国家成为了有效的经验交流平台。五个国家国情各异,禀赋不同,但所处发展阶段相近,都面临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任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都遇到调结构、护环境等相似的挑战。所以金砖国家彼此理解的比较深刻,容易交流吸取彼此的经济改革的经验。

  二、“金砖国家”,也是洲际对话的桥梁。从地缘上讲,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有着广泛代表性,体现在它们分别在亚洲、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相多种族性质及其文化。所以他们的对话也是全球对话的一种重要形态。

  三、“金砖国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伙伴。金砖国家各具优势,经济互补性很强,既有共同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有开展广泛合作的实力基础,所以加强合作,求得共赢,获得成功顺理成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之后,中国发又布了“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纲领性文件。明确说明了它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形成强劲了势头。今年5月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峰会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约1500名代表。中国主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数到年底成员将增加到85个。丝路基金已经着手实施具体项目,一批多边或双边大项目合作正稳步推进。

  显然 ,“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范围,也包括了所有金砖国家和许多新兴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强调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理所当然也完全适合所有愿意参与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的政府为“一带一路”开辟了方向,成立了亚洲投资银行和新丝路路资金等等服务机构。但是每一个中国企业在国外的发展,更多的是要向投资所在地说明自己企业的品牌,说明自己对当地能做哪些贡献,要解疑释惑,回答各种问题。在不同的国家投资会遇到不同的障碍:如,有的国家会以国家安全为理由限制中国企业投标;有的国家税收和优惠政策多变;有的国家要求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范围过广。也要谨慎有的地区社会秩序不够稳定。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对的是外国整个社会,而不只是与之合作的外方企业,包括了对方的议会、政府、投资审查委员会、法庭、工会、媒体、宗教和非政府组织等等。实质上,也是面对所在国的公众。

  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企业所去的地方,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各有不同。即使是金砖五国,虽都是新兴大国的佼佼者,但是他们的基本国情、政治体制、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各自的发展战略等也有很大差异性。其中,中国与印度还存在领土争端,看起来,他们对“一带一路”,暂时也还不能接受。

  中国企业走进其他金砖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能否成功,在于对方是否了解中国,信任中国。可以说,缺乏这个基础,即使达成协议的项目也会藏着风险的。如何积极、有效地说明真实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就是有效开展多种多样的公共外交。

  每个走出去的企业面对着比在中国复杂的多的环境,都得去精细考察,正确判断,都得以公共外交的本领去交流、去交涉,去应对。我的一位英国朋友麦启安(中国外国专家局专家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十分重视公共外交在国际的作用,他说“公共外交是一种基本战略工具,用以建立全球品牌,在国际上取得成功并从中获利。”

  走出去的企业承担了公共外交的任务也是沉重的。我们不能让每个企业孤军作战,社会各方面都要支援他们,这也是今天会议的目的。今天会议的主办单位,都各有所能:公共外交协会承担着推进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任务。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的委员们都是有丰富阅历和有广泛国内外交往的人士、有些委员本人就是走出去的企业家,他们在政协参政议政的活动中必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更可以不断提供相关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乃至“国别的”公共外交指导意见,这种综合性的研究,走出去的企业自己难以做出来的,是他们求之不得的。承办这次活动的《亚太日报》的多语种新闻客户端用户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已突破600万。据知,他们的海外分社有时还能和当地外国政要沟通,那么,他们可以帮助企业走出去。

  中国的公共外交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如何进一步提高认识,从实践上突破,在理论上创新。如何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进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