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莫奈:水光花影间的印象大师

文化 2017-07-07 10:47:21 熊光楷/文 总第355期 放大 缩小
  谈到现代绘画的鼻祖印象派,首先就必须提到莫奈,因为印象派的名字广为流传,就源于莫奈的著名画作《日出印象》。

  最初,印象派画家的主体是一些聚集在咖啡馆里谈论艺术、喜欢标新立异的年轻人。莫奈既是咖啡馆聚会的常客,又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画家格莱尔的画室中结成比较紧密的艺术团体。1872年,莫奈创作了《日出印象》,描绘的是从远处观望阿弗乐港口晨雾中日出的景象。1874年3月25日,印象派画家举办的第一次联合展览开幕。4月25日,评论家勒鲁阿在《喧噪》杂志发表了一篇讽刺此次画展的文章,对参展的许多作品进行了批评,尤其是针对莫奈的《日出印象》写道,“糊墙花纸也比这海景更完整”。勒鲁阿甚至将文章标题就定为《印象派展览》。从此,“印象派”成为这些画家的标签,而莫奈和他的《日出印象》也名声鹊起。

  1883年,43岁的莫奈来到距离巴黎80公里的小镇吉维尼。他先是租住,继而买下租住的庭院与花园,并起名为“花园”。1893年,他又买下不远处隔着一条铁路的一片土地,并借助当地水系,建起一片池塘,称为“水园”。定居于此后,莫奈再也没有迁居,直到1926年去世。在这儿,他留下了大量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魅力。

  因为爱好艺术,每次出国访问,我都尽量抽出时间去参观当地的艺术胜地。2001年7月,我到法国访问,就曾在时任驻法大使吴建民的夫人施燕华陪同下来到吉维尼小镇。吉维尼处于辽阔的麦田、茂密的树林环抱中,是一个充满乡村气息的小镇。一幢幢造型别致、色彩缤纷的住宅掩映在鲜花丛中,人们悠然地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

  莫奈的故居是一座粉红色和绿色相间的住宅,这里花草缤纷,色彩斑斓,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水园”内,精致小巧的池塘、模仿日本绘画中的日式小桥,还有多次出现在莫奈笔下姿态无限的睡莲,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观。

  莫奈的故居很好保持着画家当时的生活特色,客厅、卧房、餐厅是米黄色的,厨房以浅蓝色为主。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挂满房间的日本浮世绘,有花鸟,有人物。莫奈最早受到浮世绘影响,是1871年在阿姆斯特丹。后来,莫奈曾说,日本绘画的精致,使他欣喜。其实,不仅莫奈,那个年代的许多印象派画家,都受到日本绘画的影响。

  “水园”里,也留下了日本绘画的痕迹。横跨在水园中的一座小桥,名字就叫日本桥,是莫奈根据图画中的日本小桥建造的。莫奈曾经以日本桥为对象,画了许多油画,探索了池水以及花草光影的绘画表现手法。

  这些以日本桥为中心的绘画,构成了一套新的“组画”。“组画”是莫奈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式。所谓“组画”,就是画家在大致相同的一个位置,面对同一物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照下,画出多幅作品。早在1890至1891年间,莫奈就对同一个干草垛,在不同季节的早晨、午间、傍晚的阳光下,画了不少于15幅油画。后来又有了“白杨组画”、“鲁昂大教堂组画”、“日本桥”组画等。而莫奈最有名的“组画”,也是最后的“组画”,则是《睡莲》。

  1900年底,莫奈首次公开展出13幅睡莲绘画。从那以后,睡莲在莫奈笔下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开始的时候,背景里还有河岸以及岸上的日本桥。后来,画面里往往只有水面上的睡莲以及睡莲间隙反射的天光。1909年,他再次公开展出48幅睡莲,令公众大为赞叹。

  在莫奈沉醉于睡莲创作的过程中,打击接二连三。首先是他的妻子去世了。紧接着,他被诊断出右眼患有退化性白内障,视力大为衰减,几次手术后,他的双目辨别颜色的能力变得混乱不堪,有时不得不依赖颜料锡管上所标字母辨别颜色。但就在这样的困境中,莫奈以巨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睡莲的创作中。为了完成四幅连成一体的巨型壁画,莫奈专门建起新的画室,架起3.66米长、1.83米高的巨大画布,同时安装了特大画架。1922年4月12日,莫奈将这四张一组、历时20多年创作完成的《睡莲》组画捐献给法国。这时候,莫奈的身体已经极为虚弱。1926年12月25日,这位将整个生命奉献给光与影的画家,以87岁高龄离开了人世。

  在施燕华的陪同下,我在莫奈故居仔细地参观游览。历历在目的,都是这位老画家对于绘画艺术的热爱与全身心奉献。而我对印象派绘画的理解,也通过这次参观得到了深化。2010年6月8日,我的一位朋友从法国给我带来一本画册《艺术中的莫奈花园》,上面贴着吉维尼莫奈基金会的标志,标志正中,就是一朵盛开的睡莲。

  熊光楷 上将,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