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丢勒:与达•芬奇同时代的德国绘画大师

文化 2017-06-13 16:07:54 熊光楷/文 总第353期 放大 缩小
  德累斯顿是德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德累斯顿古城市中心的古典巨匠绘画陈列馆,是德国乃至欧洲最为著名的绘画博物馆之一。这里收藏着众多的文艺复兴时期至18世纪末的欧洲名画作品。

  我在中国驻东德武官处工作的时候,就知道德累斯顿画廊。在我和夫人寿瑞莉的收藏品中,也有一本德累斯顿画廊的藏品画册,上面盖着德累斯顿国家艺术博物馆的印章,还有地址、电话和传真号码。这本画册介绍了78幅馆藏古典大师的作品,以及该馆的收藏历史。在这本画册中,我看到了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乔尔乔内的《入睡的维纳斯》、提香的《纳税银》等世界绘画史上的名作,还看到了鲁本斯、凡•代克、伦勃朗等世界级大师的作品。出生于德国纽伦堡的阿尔布雷特•丢勒的肖像画《贝尔哈德•冯•里森》也被收录在画册中。

  丢勒是与达•芬奇等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同时期的德国绘画大师,1471年出身于一个金银首饰匠家庭。丢勒自幼跟随父亲学习珠宝加工和铜刻技术,同时他对美术很感兴趣,显示出很高的艺术天赋。1494年和1505年,丢勒两次前往意大利,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思潮带回德国,也使自己的艺术水平大为提高。德累斯顿画廊的专家认为,丢勒对德国绘画发展最突出的影响一方面来自他的创造性,另一方面是他对不同绘画形式的领会、吸收和发展。恩格斯曾把丢勒和意大利的达•芬奇并提,称之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

  丢勒在油画、版画、建筑、雕塑等方面均有建树,而尤以版画闻名于世。丢勒的版画刀法严谨,线条精致细密,历来被认为是西方版画艺术的典范。当时,由于印刷技术的发明及流传,版画艺术在群众中很受欢迎。丢勒的系列木刻版面《启示录》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完美的技法,表现了善恶的搏斗和对黑暗势力的惩罚,是西方版画史上第一部重要杰作。铜刻版画《骑士、死神与魔鬼》、《圣哲罗姆》和《忧郁》是丢勒最杰出的版画作品,在版画史上影响很大,使他成为世界有名的伟大版画家。

  丢勒还因为在欧洲开创了自画像的风尚,被誉为“自画像之父”。13岁的时候,丢勒就用银针逼真地刻了第一幅自画像,还在画上写道:“1484年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照着镜子画了自己。”终其一生,丢勒留下了多幅自画像,生动地反映了他对自己相貌及体格的关注。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的影响,丢勒强调画中的真实造型。他曾经刻苦钻研人体的尺寸与比例,历时十年写出著名的《比例论》。他的名画《亚当与夏娃》是德国美术史上第一幅按照真人比例画出的人物画像。

  德累斯顿画廊收藏的丢勒作品,包括1521年绘制的《贝尔哈德•冯•里森》肖像。丢勒1521年3月16日的旅行日记里记载,画中人是一位商人,在此图完成后不久就去世了。这幅肖像画是丢勒晚期最有特点的作品之一,当时他在荷兰短暂逗留,受到荷兰肖像画的影响,这一时期他的创作也以肖像画为主。通过把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向脸部,尤其是双眼集中,丢勒很透彻地表现了画中人沉稳坚毅、聚精会神的精神状态。

  与德国历史上涌现出来的众多音乐家、作家、哲学家相比,虽然德国是哥特式、巴洛克、罗可可等建筑艺术的发源地,在建筑、雕塑等方面均处于欧洲领先地位,但德国绘画的历史地位却并不彰显。实际上,德国绘画既是整个欧洲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又有自己的传统与特色。丢勒的绘画作品就同时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以及哥特式的德意志文化传统,既细致逼真又充满诗意,同时充满坦率的精神力量。在我收藏的德累斯顿画廊画册中,亚当•埃尔舍默1608—1609年创作的铜版画《丘比特和墨丘利在菲利门、巴乌希斯夫妻家》就具有鲜明的德国特色。画中色彩沉郁,光亮集中于左侧,明暗关系的处理非常独到,现实人生和自然的人文精神被融入画中,使这幅神话题材的绘画有了更多的生活气息。埃尔舍默的作品以铜版画为主,且尺幅不大,但正是他,对后来的世界级大画家伦勃朗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研究西方美术,应将整个欧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样才不会厚此薄彼,以偏概全,才能全面客观。

  这本《德国萨克森州德累斯顿古典巨匠绘画陈列馆》上盖有德累斯顿国家艺术馆印章。

  熊光楷 上将,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