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一带一路”和软实力传播

高端解读 2017-05-27 14:15:58 本刊记者 汪 廷/文 总第352期 放大 缩小

  2017“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启幕,这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平台。

  如何理解“一带一路”的深层内蕴,可以结合习主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理念来观照。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国际会议、会见外国来宾多次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决议,体现习近平主席这一理念已经得到会员国的普遍认可,彰显出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

  “商业的连接”与文明的共融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吕建中在西安开发一个地产项目时,把隋唐时代的西市挖了出来。隋唐时候,西安的贸易分为东市和西市,东市是内贸,西市是外贸。西市被发掘,当时非常震撼,吕建中改变了开发地产的主意,他把原址保护了起来,建成了一个博物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这里便被定位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把公元前一千年到五百年这个时期称为古典时期,他用“商业的连接”来总结和定义这个时期。

  也就是说,人类早期的文明交互,是通过“商业的连接”来完成的。早期丝绸之路,中国的商品以及儒家文化等通过“一带一路”输出到西域,乃至更远的欧洲和地中海周边,使得那里的人民透过陶瓷、丝绸和孔子认识了中国;同样,商业的交互,也使得中国透过香料、挂毯、银器和基督教、天主教等开始了解外邦。在那个时期,东西间往来商品的属性,被延展和放大,至今成为文化的符号。所谓的丝路文明,实际上指的是透过丝绸之路,连接的不同国家、地区和族群之间的文化样本。

  “一带一路”是一个交互平台

  通过这样的溯源,我们发现,古典时期的丝绸之路,所承载的是文明的交互和文化的互联。交互和互联,让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族群和文化有了彼此顾盼和握手。

  2017年到来之际,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里说:“我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

  “一带一路”发源于古丝绸之路,借用这个历史符号,以和平与发展为指引,发展丝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在这样一个对“一带一路”权威的定义里,除了经济融合,还有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等,而政治互信排在首位。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是一个国际间的交互平台。

  而交互,意味着替换、互相、彼此。

  “一带一路”不只是去产能

  在国内有些专家眼里,“一带一路”为国内过剩产能的消化提供了极佳的机会。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若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提供资金支持,那么中国当下过剩的钢铁、水泥、建材、以及以吃苦耐劳著称的中国民工施工队,将可以在一带一路长驱直入,既彰显了中国的全球治理理念,消化国内过剩产能,又能为低端劳动力解决就业和收入问题。

  这样的设想,看起来很美,透过“一带一路”将中国制造推向海外市场,是这个战略重要的一环。但是,将习近平主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 “一带一路”,狭义地解读成“中国制造”的出口,张口去产能、闭口供给侧,那将大大消解“一带一路”所承载的历史内涵,拉低这个宏大构想的界面。

  一个总是锱铢必较于物质的民族,是无法真正崛起的;同样,若只想着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将过剩的产品推销出去,无疑将影响我们“一带一路”走得更远。

  由此也引出一个话题:“一带一路”的软实力传播。

  盛唐和软实力

  一切非物化要素所构成的实力就是软实力。根据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理论,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指的是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余秋雨在《大唐魅影》中写到,唐朝时,长安曾经收纳过至少几万留学生。那个时候,长安是世界文化的中心之一。那么多国外留学生聚集在长安,所学的既有中国的制造工艺,也有文化制度和吏治模式。正因为那个时期的唐朝,不仅输出中国的物产,还有文化,所以被史书称为“盛唐”。那个时候的盛唐,不仅大,而且强。这个强,不只是国力强大,而是对世界文明的演进做出过巨大贡献。

  讨论“一带一路”,把眼光放在推销产品这样一个层面,是否可以也同步考虑,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向世界传播和输出中国的软实力?中国,只有软实力被广泛认同的时候,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强国;钢筋、水泥、玩具、服装的简单和单向输出,是无法匹配这样一个强国的称号的。所以,习近平主席也一直在强调练好内功,提升中国软实力。

  我们可以传播什么?

  然而,问题又来了:数数我们的家底,到底有什么样的软实力可以输出给别人?我们有多少软实力值得其他国家和人民学习借鉴?我们有什么样的精彩故事可以讲给世界听?

  输出软实力,意味着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制度建设、法制和民主建设、国家治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已经属于人类重要的文明财富,这样的财富,不仅能滋养中华民族,同样也可以惠及世界、泽被未来,给世界带来养分和正能量。如果有,那就在“一带一路”大声的讲出来,讲给世界倾听;如果我们已经实现了文化自信,那就端出来,让世界人民分享!如果还不够、还没那么自信、还不足以让世界引以为楷模,那就必须先完善自己。

  软实力传播非一朝一夕之能

  软实力无法量化,却是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样,软实力建设和塑造,亦非一朝一夕之能,这需要N多代人,在坚守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善于学习和吸收全人类优秀的文明养分,让民族的内心强大和自信起来,让国家软实力成为全人类文明发展的圭臬之一。

  N多年前,当时中国刚刚进入电影大片时代不久,影院里在放映美国的《阿甘正传》和《拯救大兵瑞恩》,与此同时,中国的荧屏在播放一个电视剧《汉宫飞燕》。前者说的是诚实、坚持、责任、勇气和牺牲,后者以爱情的名义,说的是俩同胞姐妹为了争宠,相互宫斗和陷害,说的是人性之恶;前者呈现的是人类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后者则充满了阴暗的负能量,沉入信息洪荒。美国通过输出大片,获得了世界对其国家形象的认可与尊重,而我们若输出《汉宫飞燕》这样的东东,能获得什么呢?

  这是一个绝佳的比照!任何传统的文明模型,都有其伟大之处,也都有其狭窄和不可取的一面。我们可以谈“国情”、说“特色”,但我们不能漠视人类共同珍视的价值观。中国若要真正融入世界,就必须具备与人类普遍认可的价值观相对应的价值体系,才能与世界对话,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否则,交互便无从谈起。简单地谈产能输出,会让我们愧对唐代先人。

  所以,面对“一带一路”,我们要充分体会“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主旨,完善国家治理、深化文化软实力,融汇人类普遍认可的价值体系,同时又能不断扬弃沉珂、自我蜕变。借助“一带一路”平台,我们交互输出的,不只是中国制造的产品,更有中国思想和中国智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愿景。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