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治国理政目标之四】怎样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辩证逻辑

高端解读 2017-05-09 14:18:11 李君如/ 文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总第350期 放大 缩小

  “中国梦”既然是连接中国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追求,是造福国家、民族、人民的崇高追求,因此,实现“中国梦”必定要遵循客观的历史辩证法,处理好理想与实干的辩证关系。

  梦,是理想,但理想不仅不是空想,还要避免空想,这就要实干。我们注意到,习近平在提出“中国梦”的同时,首先提出的告诫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应该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魏晋时代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被王羲之砭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明末顾炎武谈到这段历史时把这个教训概括为“清谈误国”。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熟悉这些历史典故和经验,在许多场合多次告诫我们要牢记此类误国之鉴。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进一步把这一教训同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更加发人深思。

  习近平在提出“中国梦”的同时,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提出的实际上是“理想”与“实干”的关系问题。这里讲的“理”与“实”、“想”与“干”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中国梦”作为我们的理想,是合“理”之想,而“理”是以“实”为基础的,“实”是实际,也是实践,从实际出发之“理”、来自实践之“理”、应用于实践之“理”、自觉接受实践检验之“理”,才是我们所要之“理”,才能成为我们的理想之“理”。其次,“中国梦”作为我们的理想,是合理之“想”,而“想”不仅是“干”的愿望和原动力,更要靠“干”变为现实。“理”与“实”、“想”与“干”的这种辩证关系,构成的就是理想与实干的辩证逻辑。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向人民群众描绘美好蓝图,展望发展前景,是为了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但千万不能给人民群众以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更不宜提一些虽然符合共产党人的理想但目前这一阶段还做不到的口号。也就是说,“中国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理想,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实干,才能变为生活中的现实。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