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总理澳门行说给谁听?做给谁看?

tebiebaodao 2016-10-18 22:13:21 总第330期 放大 缩小

储  殷/ 文(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坦率而言,2016年对于中国的领导人来说,并不是轻松的一年。国内供给侧改革、经济调结构进入攻坚阶段,国际上南海、萨德各种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在这种大背景下,李克强总理对澳门的访问引起了各方广泛的关注,而在这匆匆一行中,李克强总理也就外交、内政释放了诸多耐人寻味的信号。

一带一路:中国的引领的全球化

 在2013年,李克强总理本已预定出席中国-葡语国家经贸论坛,但由于黑龙江突发的水灾而临时改由汪洋副总理赴会。此次李总理澳门之行,可以说是一场迟到的约会。然而与三年前不同之处在于,在2016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经过了三年的实践而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世界全球化的进程,而在这三年的时间里,葡语系7国与地区也前所未有地与中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罗德角、东帝汶都与中国进行了密切的政治、经济合作,安哥拉、莫桑比克、巴西都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资源进口国与海外投资目标国,葡萄牙则成为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应该说,在英国退欧、美国孤立主义抬头、全球化进程面临重大倒退的大背景下,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合作展现了中国坚定不移推动全球化继续前进的信心。在葡语国家当中,既有金砖国家的伙伴、中拉合作的支点巴西,又有“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安哥拉、莫桑比克、葡萄牙。这些国家在基础建设、能源开发、商贸往来上都与中国建立了空前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中国已经成为了当地社会最为重要的投资者。如李克强总理在主题讲话中指出,中国与葡语国家拥有全球17%的经济总量和22%的人口,在资金、技术、资源、市场等方面各有所长,又都处在国际航运大动脉上,“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与许多葡语国家发展规划高度契合。新形势下,双方的共同利益在增加,相互需求也在增加。中国愿与葡语国家相互扩大市场开放,拓展在海关、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领域的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贸易投资环境,也愿意加强与葡语国家的产能合作,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发展基金等融资平台作用,实现中国与葡语国家的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

可以说,李克强总理出席这一次的中-葡论坛,既表明了中国政府对葡语国家的高度重视,又展现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引领全球治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公平公正的全球化的重要决心。这不仅是对与会的葡语国家释放善意,而且也是对国际社会展现中国包容、共赢的大国形象。在美国大选弥漫孤立主义、保护主义情绪的当下,中国领导人的开放态度无疑是为前路徘徊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可以说,李克强总理的话是在中国-葡语国家经贸论坛上讲的,但却是对着全世界讲的。它意味着尽管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大,但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决心不变、引领全球治理的目标不变、承担大国责任的诚意不变。作为这种诚意的体现,李克强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中国不仅将向论坛亚非葡语国家提供优惠贷款,重点用于推进产业对接、产能合作及深化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而且将免除论坛亚非葡语最不发达国家部分人民币无息贷款到期债务。

澳门崛起:一国两制的转型升级

除了向世界释放继续推进全球化的坚定信心,李克强总理对于澳门的访问同样充满了政治暗喻。长期以来,澳门都是香港背后不起眼的小兄弟。在各方谈到一国两制的时候,人们第一时间的反应总是香港与台湾,澳门似乎只是一个意义不大的添头。然而,在回归祖国的十几年间,相比于香港的内部矛盾不断发酵,澳门却通过与大陆的紧密合作而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与经济的转型升级。尽管由于世界经济大环境的震荡,澳门2016年的GDP萎缩了将近20%,但是其人均GDP水平仍然达到了7万2千美元的水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并大幅领先于内部纷争不断的香港。

此次李克强总理在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期间对澳门的视察,一方面固然是国家主政者对于地方民情的深入体察,另一方面,也是向外界释放中国政府“完善一国两制”的决心。李克强总理在对澳门的视察中有两个选点尤其令人关注。一个是正在修建的连通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大陆的澳港珠大桥,一个则是澳门的中学。

前者象征了澳门与大陆不断加强联系的现实,也意味着传统上“一国两制”实践中特别行政区与大陆相对隔离的状态,正在为一种更为紧密的整合方式所替代,而这恰恰是港澳这样的弹丸之地,要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保持活力的关键。如果说香港曾经受益于成为大陆通向世界的跳板而成为东方明珠,那么在中国全球化呈现出新态势的时候,澳门正凭借着中-葡文化交融的优势,成为了中国通向拉美、欧洲的新门户。也只有积极通过参与中欧合作、中拉合作、一带一路,澳门才能摆脱长期以来对博彩、旅游业的重度依赖,将自己的经济升级为更加健康、多元、可持续的现代模式。

后者则意味着,中国的领导人已经以一种站在文化角度的、超越了经济整合的视角来重新建构“一国两制”。这既是由于香港内乱带来的对国民教育缺失的反思,也是因为中国全球化升级而产生的对于“一国两制”的新的时代要求。中国不仅仅满足于以“一国两制”的手段收回港澳行政特区的主权,而且还希望能够收获人心、培育人才,将澳门、香港塑造为“一带一路”、中拉合作、中欧合作的新的支点。抓住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港澳行政特区就可以在未来几十年前间更加充分地享受中国引领的全球化的红利。可以说,李克强总理对澳门说的话,其实也是对香港说的话,甚至还可以看作是对台湾说的话。这句话的核心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只有跟大陆心连心,未来才会更美好。

国内楼市:循序渐进的温和改革

在此次赴澳期间,李克强总理还谈到了国内楼市的问题。这种看似随意的与媒体的“通气”与“吹风”,既是对于外界看衰中国经济的有力回应,也是对于国内围绕楼市的人心起伏的及时安慰。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国内的北上广深以及一些区域中心城市的价格呈现出快速攀升的态势,这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强烈关注。一些城市纷纷出台的限购规定,又带来了“打压房价、楼市崩盘”的种种市井流言。在新媒体为王的时代,这种信心的动摇很可能会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李克强总理之所以在澳门对楼市发声,其主要原因也正是要对市场释放出明确的积极信号。

从内容来看,李总理关于楼市的判断完全符合了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那就是楼价的上升虽然有诸多不合理的因素,但其主要却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城市化目前的历史阶段所导致。一方面,在一个国家快速经济增长的时期,土地价格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土地价格自然而然地会水涨船高。由于,中国地域发展的不平衡,这种资源向中心城市集聚的效应会更加明显,中心城市的房价涨幅较大也实属必然。然而同样必须指出的是,仅以北上广深以及一些中心城市的楼价上涨来批评房价上涨过快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在大城市房价上涨的同时,许多二三线的城市房价一直处于阴跌的状态。比如长春、沈阳、秦皇岛等地,其楼市价格基本呈现出走低的态势。

另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正处于中前期的历史阶段。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大致上是52%,而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成熟水平也是房价走稳的水平大致是70%。这意味着,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城市中房价上涨的态势也将持续很长的时间。这固然让很多人有所不满,但是平心而论,在中国社会自2010年起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这种城市化发展上的空间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潜力。如果中国的城市发展停滞不前,那么未富先老的中国社会将很可能面对日本自上个世纪90年代老龄化以来所遭遇的经济停滞。这对于中国社会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

李总理关于楼价的谈话,其实正是告诫国内一些焦躁不安的民众,要看清中国发展的大势,要客观地看待国内经济发展当中出现的问题,要有耐心、有信心在发展当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