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永远的敖包

zhuantibaodao 2016-09-23 17:02:09 刘 春 李 倩/文 总第327期 放大 缩小

内蒙古大草原,数千座大大小小的敖包,是草原上的人们怀着虔诚的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石头、沙土、树枝堆成的。这也是蒙古民族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

“十三座胡热呼隆重的祭祀,愿招来十善福禄,呼瑞!呼瑞!呼瑞!”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海拔1468米坡梁上的高正胡热呼敖包,今年61岁的祭祀主持达尼斯身着蓝色的蒙古包,吟诵着古老的颂词。

乌审旗有十三座胡热呼敖包,高正胡热呼敖包便是其中之一,由1座主敖包(将军敖包)和13个小敖包(卒敖包)组成南北坐向的敖包群。

圆形的、沙石堆成的主敖包,基础宽大厚实,周围密密匝匝地悬挂着哈达,并竖着几根旗杆,旗杆上迎风飞扬五色彩旗。高正胡热呼敖包是乌审旗的旗敖包,也是72座内蒙古知名敖包之一。日前,内蒙古知名敖包名单发布仪式暨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博物馆揭牌仪式就在高正胡热呼敖包举行。

内蒙古确立72座知名敖包

2014年8月,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组织成立了10个内蒙古敖包文化普查课题组,分赴内蒙古12个盟市62个旗县进行敖包文化专项普查和调研。

在本次普查中,共收集到3747座敖包的相关信息,详实登记汇总2505座敖包的基本概况,实地考察、调研近500座现有典型敖包和120座著名敖包。

此次普查历时一年多,2015年7月,中国蒙古学学会、中国民族学协会、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议,根据敖包的历史知名度、当代祭祀规模和影响力,从课题组推荐的108座敖包中确定了72座内蒙古知名敖包。

敖包类型多样内涵多元

与高正胡热呼敖包不同,乌审旗特格敖包是由1座主敖包、12个小敖包组成,主敖包顶端插着苏力德。特格敖包位于苏力德苏木塔来乌素嘎查,此处是在原来东西南北延伸的交叉口,因而亦称为“阿叉特格”,意为“岔口”。特格敖包所在地是陕西定边“盐马古道”必经之道,古老的特格敖包见证了几百年前“盐马古道”。

敖包祭祀日益民俗化

今年66岁的阿米巴图是乌审旗敖包祭祀文化传承人,他的儿子、孙子也在跟他学习建造敖包、祭祀敖包。

“敖包祭祀仪式不仅是传承文化的载体,还涵盖着蒙古族精神信仰、道德教育理念、生态保护、风俗习惯、竞技比赛、群众娱乐文化、生产生活技巧等内容,是多种文化交汇相融的集中表现。敖包祭祀文化是恢复最快、影响最广的一种文化。这与政府的推动,以及民间组织的努力分不开。”敖包文化专项普查课题组组长王其格说道。

根据这次内蒙古全区敖包文化普查的数据显示,敖包文化传统保存较为完整,敖包祭祀恢复率高,敖包文化传承较好的地方,主要集中于那些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保存较完整的纯牧区,如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包头市达茂旗、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三旗等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敖包祭祀的恢复率、敖包文化的保存程度普遍都很高。

据王其格介绍,敖包祭祀也呈多民族融合的趋势。内蒙古汉族民众祭敖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清末民初,移民到内蒙古从事牧业生产的汉族开始接受蒙古族文化,逐渐有了敖包祭祀的习俗。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敖包文化的全面恢复,在农牧交错地带或蒙汉杂居地区,汉族民众单独祭敖包或蒙汉民众合祭敖包的现象日渐增多,成为敖包文化的一个新的发展动态。

据课题组统计,如今在鄂尔多斯市各地和陕西省榆林地区蒙汉合祭或汉族独祭的敖包共有80余座,其中汉族民众单独祭祀的敖包46座。除了鄂尔多斯市,在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旗,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武川县、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包头市石拐区、土右旗等地还有不少汉族敖包和蒙汉合祭的敖包,如土左旗察素齐镇的“赵氏敖包”,包头市百灵庙镇的“杨氏查干敖包”等多个敖包。

多彩的敖包,如今已成为多民族共同的精神寄托。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