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邮轮游很热,邮轮礼仪呢?

liaowangzhisheng 2016-09-13 18:07:00 薛 丽/文 总第326期 放大 缩小

随着中国近几年出境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中国人在公共场合行为规范上的问题也愈发引起国际关注。最近触发中国人神经的是瑞士《观察报》报道,火车公司将每周提供约20列“特殊列车”专门接待中国游客,但不会禁止中国游客乘坐普通列车。《观察报》甚至还画了漫画,教中国人如何使用座式马桶:是坐在上面,而不是蹲在上面。这并不仅仅是个案。7月初我在德国慕尼黑时,古城商业街路中间的车厘子水果摊上,也清晰地竖着一个中文提醒牌:“请不要自己挑选水果,不是自助的!”;日本的一些博物馆和景点在展品旁也添加了中文提示牌:“请不要触摸”。值得一提的是,这类警告牌只有中文的,没有并列写着其它语种,可以说是带着很强的指向性。

在众多的旅游项目中,邮轮游,更能集中体现游客的公众礼仪和素质。几天几夜的时间里,除了在房间里睡觉的时间,几千人几乎时时刻刻在公共空间里共处:餐厅、泳池、商场、酒吧、赌场、剧场、游乐园等等,人与人之间的举止规范无时无刻不在被考验。

不久前,我登上中国天海邮轮公司旗下的“新世纪号”,亲自体验了一把中国本土豪华邮轮。虽然是中国本土邮轮,但船员来自四十多个国家,船员的官方语言是英文,但乘客则基本都是中国人,这种略为奇怪的配置,据说是因为外籍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更强。

天海邮轮的众多外籍员工的确带来了让人愉悦的服务,并且已经十分“本地化”。面对自助餐厅里剩余过多的食物时,这些外籍员工会飞快地,甚至是过于快地把那些狼藉的餐盘端走,快到甚至当你在进食过程中偶尔神游的时候,他们就会过来问你:还要吗?如果你没有及时回答“Yes!”他们就会当作剩饭剩菜全部端走。这充分说明,他们已经看惯了中国游客在自助餐厅的浪费,并采取了最有效的措施:加快清理速度!因此自助餐厅的桌面上始终保持着整洁干净。

如果比较自助餐厅的餐桌礼仪,奥地利、日本、德国西部城市,是我见过的最一丝不苛的。他们可以悄无声息地进食,吃完后,餐盘像用抹布抹过一样,台布也基本不用收拾,餐布叠得整整齐齐放在右手边。整个进食过程像是一个宗教仪式,从开吃到吃完都按部就班。拿这个标准跟中国人的自助餐桌比,就像拿英超跟中国的甲A比一样,没有可比性。但是拿中国人现在的自助餐桌和十年前中国人的自助餐桌比,餐盘上剩余食品的数量和叠放的餐盘的数量,其实已经有了不少改观。虽然中国人在自助餐厅依然很浪费,但浪费的程度已收敛了不少。

如果行为习惯需要时间才能养成,那么养成这个习惯的体系则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遗憾的是,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从幼儿园到大学,没有一个环节有公共场合行为举止这一课。而美国的朋友告诉我,在美国的幼儿园里,老师反反复复告诉孩子,公共场合有哪些,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场喧哗,随意跑动,什么样的音量叫大声,怎样的行为叫随意跑动,公共交通工具中能否进食……而反观中国的孩子,除了个别家长能够告诉孩子这些以外,孩子们就再也得不到任何这方面的指示和教育。与此相反:幼儿园期间学拼音、学逻辑思维、学英语、用蒙式教育开启智力,才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也是幼教机构的竞争力所在。

对于中国出境游客在别国引发的反应,一向重视外界舆论的中国政府又怎会坐视不理?早在2006年中国出境游蓬勃兴起时,中央文明办联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就于2006年就公布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但估计这份指南在中国人中的关注度,还不及“不能吃带黄花的嫩黄瓜,有激素!”之类的生活指南帖子。

中国的事,规不规定是一回事,执不执行是另一回事。政府真正重视的事,执行力度一定不会差。尽管邮轮上中国游客的人文环境仍有待提高,邮轮游在中国的井喷式发展趋势却是难以阻挡的。中国大陆包括香港在内的七大国际邮轮港接待国际邮轮出入境游客人次,从2011年的68.59万猛增到2014年的195.27万,4年内总增幅达到285%。此外,邮轮游与文化娱乐项目的结合也愈加深入,让这种度假方式显得更有魅力。比如我乘坐的这艘天海邮轮上,竟然有许巍的音乐会,让人喜出望外。

只是,下了邮轮,进入码头时,有种从泰坦尼克号直坠80年代初中国火车站的错觉,拥堵的人流,懒散的保安,荒唐的规定:你需要从保安处领一个密码纸,将这个密码告知接你的人,私家车才被允许开进停车场;还有歪七斜八的停的车……邮轮业发展太快,码头没跟上啊。

(来源:FT中文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