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补上民生最大短板

zhuantibaodao 2016-06-13 15:24:51 贾怡媛 王国英/文 总第315期 放大 缩小

一个地区的发展蓝图,总会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凸显其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截至2013年底,全区80%嘎查村的街巷没有硬化,60%的嘎查村没有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室、便民连锁超市,170多万农牧民饮水不安全,157万农牧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52万户农牧民居住在危旧的泥土房和茅草房里。

制约人民群众生活改善的现实难题,成为内蒙古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大短板。

针对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的现状,2014年1月,“十个全覆盖”工程被写进自治区的《政府工作报告》:用3年时间在全区所有行政嘎查村、国有农牧林场分场和较大的自然村,实施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和农网改造升级、村村通广播电视、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程。

“要让农牧民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十个全覆盖”这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在如此平实的表达中起航。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郑重承诺:2014年至2016年,完成全区所有行政村(嘎查)和较大自然村(浩特)的全覆盖任务,2017年进行完善提高,确保到自治区成立70周年时,使我区农村牧区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一诺千金。“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两年多来,已经完成投资886亿元,84.4%的行政嘎查村完成了建设改造任务,各项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53.6万户农牧民住进了温暖舒适的新居;

——259.19万农牧民和学校师生喝上了安全水;

——9388个嘎查村通了水泥路;

——8557户农牧民结束了不通电的生活;

——88.58万户农牧民看上了高清数字电视;

——新建恢复学校和幼儿园1055所;

——新建标准化卫生室6147所、文化室9337个、便民连锁超市5986个;

——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落实了508.91万人的基本养老保险和高龄津贴。

“走上水泥路,住上安全房,喝上干净水,看上放心病,领上养老金”如今在广大农村牧区变成了现实。

赤峰市林西县大井镇大川村的廖凤岐老人今年60多岁,说起“十个全覆盖”,高兴得合不拢嘴:“老伴儿偏瘫多年,家里的房子、房顶四处透风漏雨没钱整修,只能将就着住一天算一天。现如今这政策好啊,老辈子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儿让咱给摊上了,整修房子没花自己一分钱,换上了亮堂的大窗户,墙体也给加固了,晚上睡觉踏实多了!”

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沙海镇南园村农民杨惠平有着同样的感受:“以前总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现在可没那想法了,看看我家里,自来水、户户通、卫生间全配套,出门就是柏油路,小超市、卫生室、文化室,政府都给打闹上了,这条件一点不比城里差呀!”

在驻村干部赵长青的眼中,“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仅改变了农村牧区的落后面貌,更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让民生工程变成了民心工程。

内蒙古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于清理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截至2015年底,“十个全覆盖”工程累计使用砖70多亿块、水泥1200多万吨、钢材20多万吨、木材100多亿立方米、碎石5亿多立方米、沙土1200多亿立方米、沙子3000多亿立方米。他说,这组数据充分表明,农村牧区危房改造、街巷硬化、电网改造、校舍建设等工程,对于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既解决了广大农村牧区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问题,又对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全面小康路上,绝不让一户农牧民掉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指出,要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让广大农牧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2014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牢牢抓住“十个全覆盖”这个龙头,指导各地详细制定了村镇和嘎查村发展规划,在保持农村牧区原有风貌的同时,对每个行政村(嘎查)的广场、道路、绿化、美化、院墙、棚圈等都做了统一规划和精心设计,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创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

各地根据不同条件,对每个嘎查村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修则修,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走出了一条符合自治区实际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新路子。

在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过程中,各地还注重以牧户为单元进行规划设计,通过流动服务车和“小药箱”等形式,为牧民群众解决医疗、文化、日用品等需求;采用建水窖、风光互补发电等形式,解决人畜饮水、牧民用电等问题……

“十个全覆盖”工程投入如此巨大,钱从哪里来?这是个躲不过、绕不开的大问题。自治区主要是通过政府补一块、项目投一块、群众筹一块、银行贷一块……多元投入、多方筹措,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各地还创新融资方式,通过整合财政“一事一议”、生态移民、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捆绑用于“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是内蒙古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大提速,吹响了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集结号。今年是“十个全覆盖”工程收官之年,我们期待:更加亮丽的内蒙古农村牧区,更加幸福的农牧民群众,将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向全面小康!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