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歌德故居盖章书

fengyanfengyu 2016-04-20 10:46:35 熊光楷/文 总第311期 放大 缩小

黄裤子、黄马甲、蓝外衣……在18世纪70年代的德国,乃至这一时期的欧洲,这是当时的少年男子最时髦的装束,人们称之为“维特装”。这个名字就起源于当时风靡一时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大文豪歌德早期的最著名的作品。小说的主人翁维特反对社会陋俗,追求个性自由,渴望真正爱情,但却在现实中遭到沉重打击,爱情不能如意,抱负无法施展,精神发展受到挫折,最后只好以死寻求解脱。小说以诗的语言,浓郁的情感,表现了一代青年人的痛苦和憧憬,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也一举奠定了歌德在文坛的地位。歌德本人也认为,这本小书的影响是巨大的、惊人的、很好的,因为它产生得正是时候。

在中国,《少年维特之烦恼》也曾经广泛流行。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流行过郭沫若的译本。在当时,年轻人挣脱封建桎梏,追求自由的爱情,往往遵循少年维特的思想与精神。可以说,这本小说在中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收藏的这本《少年维特之烦恼》,上面盖着法兰克福歌德故居的印章。这幢4层的红褐色小楼位于法兰克福大鹿洼巷23号,是歌德从1749年出生到1765年进入大学之前的居住地。故居曾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现在的建筑是依原样重建的。这里的每一层楼都展示着18世纪富有之家的生活场景,这里还保存着许多歌德的著作甚至手稿。尤其令人注目的是一张歌德当年站着写作时用的书桌,据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在这张书桌上草拟的。

2009年初夏,我到位于北京德胜门西北角的孔子学院总部讲课,特意带去了这本盖章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因为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进行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德国开办歌德学院的经验。令我高兴的是,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干事许琳对我说,截至2009年5月,全世界已经启动建设了320多所孔子学院(课堂),而歌德学院自1951年开办以来,现在全世界设有140多所。我们的孔子学院可以说是后来者居上。

熊光楷 上将,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