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电影若“留洋”还需要准备什么?

redianlengkan 2016-01-13 13:38:44 总第300期 放大 缩小

美国《侨报》

《中国民营影企新浪潮:“留洋”布局国际化(报告)》于2015年12月28日公布。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15年12月3日,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已达400.5亿,全年增幅逾百亿元。随着中国民营影企的厂标接连亮相美国大银幕,引发了美国观众和业内人士的热议。长期雄踞文化输出制高点的好莱坞电影巨头和观众,也在密切留意着中国军团的扩张动作。但如何在内容和商业化机制上征服海外市场,仍是中国电影的重要功课。

不难看出,中国民营电影巨头们已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征战,他们也想在国际版图上开疆拓土。这听起来确实令人欢欣鼓舞,因为电影属于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存有误解,而电影可以让人在没有压力、轻松的环境下了解一个国家的人和事,让人们更加了解中国。电影是一种视觉语言,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

随着中国实力和影响力的整体提升,以及中国政府对文化产业政策倾斜的双重作用下,国际化之路刚刚起步的中国电影潜力无限。从中国早期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开始,便持续有中国电影在国际最高规格的电影节上参与竞赛单元并斩获奖项,这些作品都代表了中国电影艺术的世界级水平,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

走向国际的路上,中国电影虽然硕果连连,但道路并不平坦。仅在国际影响力上,就与美国好莱坞之间相差不只几条街的距离。归根到底,美国电影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内容,美国电影擅长讲述世界故事,强调共通的价值取向。二是途径,商业运作才是电影最具效率的影响力输出方式。

目前的中国影片,参加国外公益性活动的多,进入商业院线的少;进入国外艺术院线、华人院线的多,进入主流院线少。欠缺商业机器的运作,中国电影的“走出去”很多时候只停留在媒体上,并没有真正地走进西方观众,也就很难充分发挥国际影响力了。因此,如何用国际化的表达讲述中国故事,如何运用商业机制征服海外观众,仍是中国电影国际化路上要学习的功课。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