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tebiebaodao 2016-01-04 11:38:51 总第299期 放大 缩小

王均伟/文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回顾2015年习近平的外交足迹,不难发现,在这短短1年里,他8次出国访问,其中像9月份对美国、10月份对英国的访问,在国际上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震撼级的。通过在国际舞台上展示的形象,特别是在全球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方面都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习近平不仅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更彰显了中国外交的新理念,谱写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篇章。

和平发展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对国际形势进行新的分析基础上做出的战略抉择。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成为凝聚全体中国人共同奋斗的新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国际上有些人担心中国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一些人提出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有这样的看法和想法,大多数人是由于认知上的误读,当然也有少数人是出于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对此,习近平从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的角度给出了回答,他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中国的先人早就概括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历史规律。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积极开展对外交往通商,而不是对外侵略扩张;执着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而不是开疆拓土的殖民主义。2100多年前,中国人就开通了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平等开展文明交流,留下了互利合作的足迹,沿路各国人民均受益匪浅。600多年前,中国的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7次远航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到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没有占领一寸土地,播撒了和平友谊的种子,留下的是同沿途人民友好交往和文明传播的佳话。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悲惨屈辱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史。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珍惜和平,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民族。

中国自己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也推动各国共同坚持和平发展。2015年,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议题,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相继确立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与2020年后气变安排两项重大全球议程,共同应对包括恐怖主义在内的各类全球性挑战,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要把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尤其要认清长远趋势,在理论上作出新的阐述,举起新的旗帜。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变得空前紧密,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接见外宾时就谈到了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系统阐述了他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他指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十几亿、几十亿人口正在加速走向现代化,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

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举措,那就是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这些举措形象地说明,就是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身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世界的和平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各国必须坚持以合作的胸怀、创新的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共同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

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只要我们抓住当今世界主要矛盾,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不会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面前迷失方向。

大国担当

中国是一个大国,从政治上说,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从经济上说,中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军事上说,中国是世界上军队人数最多、拥有核武器、具备完整军事工业体系的国家;从文化上说,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延续时间最长、影响周边国家众多的国家。中国的国际战略,必须与中国的这种大国地位相一致,必须承担自己的国际义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5年9月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在这篇讲话中,习近平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中国对发展意义、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措施的主张,他强调,发展是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的钥匙。“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他提出了共同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四点倡议,即:增强各国发展能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优化发展伙伴关系;健全发展协调机制。可以说,这是中国为推动2015年后发展议程、为国际发展合作而提出的中国倡议。习近平在出席发展峰会、主持南南合作圆桌会和全球妇女峰会时宣布多项中国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措施,包括援助、捐款、免债、设立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和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等。这都显示了中国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意愿、信心和能力。这是习近平第一次在联合国讲台上向全世界传达中国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看法和政策,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和责任。

在实践上,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与互联互通建设,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多惠及周边,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帮助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保护,在朝核问题上呼吁各方保持冷静,推动局势缓和;在伊朗核问题上积极与对方进行沟通;在巴以问题上敦促对方保持冷静克制,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提出亚洲安全观,大力推动包括APEC区域内所有国家的亚太自贸区进程,启动了超越并整合亚太包括美国主导的TPP在内的各类双边、多边自贸协议,并促使北京APEC会议批准了相关路线图,实质性地推动“一带一路”等等,这一系列外交行动表明了中国国际战略的大格局、大视野、大气魄,彰显了中国大国的担当与责任。

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共同发展,但这决不等于要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在这一点上,有些国家和某些势力显然打错了算盘,他们以为,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将顾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对外宣示而不愿或不敢采取非和平手段来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以为中国为了求发展会降低原则和底线,因而屡屡制造事端,试图在核心利益上试探中国的底线。对此,习近平坚定地指出: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如果某些国家把中国的克制和忍让视为软弱可欺,把中国主张通过政治对话和外交渠道解决争端视为有机可乘,那他们必定要碰个头破血流。中国坚持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高度警惕和防范国际上各种反华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中国不会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努力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不容许在家门口生事,不容许他国为一己之私扰乱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中国不怕事,也不惹事,决不把走和平发展道路与维护国家利益割裂开来。中国的核心利益是决不能冲击和触犯的。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三年多来的实践表明,中国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日本悍然引爆钓鱼岛危机,试图在领土主权上挑衅底线,对此,中国毫不退让,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加强公务船对钓鱼岛海空一体的定期巡航,在东海方向进行多次海空联合军事演习,还强硬姿态表明了中国捍卫钓鱼岛主权的决心和能力。在南海方向,菲律宾、越南等国在域外国家的挑唆支持下,搞了很多小动作,中国不仅派出大型海警船巡航南海、驱逐非法入侵船只,而且对南海部分岛礁进行了填埋扩建,使中国对南海的主权掌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义利相兼

2014年7月,习近平在韩国首尔大学的演讲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他此前提出的“正确义利观”,他说:“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君子义以为质”,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国际关系中,要妥善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他提出,政治上,要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经济上,要立足全局、放眼长远,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

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结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习近平提出了“真、实、亲、诚”的对非洲外交理念,“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双方利益和关切,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沿带沿线人民,强调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绝不搞损人利己,以邻为壑。强调在与他国合作时决不附加政治条件。这些,都是中国实践正确义利观的具体体现。

正确的义利观包括了“ 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四个方面的内容。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就是中国倡导的正确义利观的一次精彩表达。习近平提出,中国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这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讲信义”守义务的体现。习近平提出中国将于2016年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这是中国“重情义”,以实际行动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体现。习近平指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中国愿推动巴黎大会如期达成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协议。各国应遵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是中国扬正义、推动国际秩序公平公正的体现。习近平提醒发达国家,应该落实到2020年每年动员1000亿美元的承诺,2020年后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加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应该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气候友好型技术,帮助其发展绿色经济。这是中国“树道义”、捍卫发展中国家权益的体现。相信未来“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的“中国义利观”,必将会在全球治理、全球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