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习大大提到的供给端改革,原来包含那么多内涵

tebiebaodao 2015-12-21 09:48:45 总第298期 放大 缩小

厉以宁/文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2015年10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随后10月15日在G20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又重申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共同协同发力。至此,供给方面改革进入决策公共讨论。

供给方面发力到底是什么意思?

经济学当中经常考虑供求平衡问题,认为既可以从需求方面调控,也可以从供给方面着手调控。二者区别在哪里?从需求方面调控是近期内可以做到的,主要通过增加财政收入、货币贷款来刺激需求,或者用减少财政收入和减少信贷来抑制需求。

而供给方面的调控,被认为是中期调控。之所以供给方面调控是中期的调控,主要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政策的调整、技术政策的调整、资源配置的调整,这些都不是近期就可以见效的。

供给方面可以抑制供给,但不是主要的。抑制供给,比如关闭产能过剩、消耗能源、消耗资源过多的企业,看起来容易,实际上也会遇到困难。比如说怎样安置失业工人、怎样处理闲置设备和厂房。当然供给方面的发力和需求方面的发力都可以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供给方面的调控比需求方面调控一般都难一点,风险也会大一点。

最大的风险在哪里呢?在于失业人数增加,如果长期存在失业,社会将不会稳定。因此一谈到供给侧的发力,通常是指增加供给,而不是关停企业。

供给方面发力的难点在哪里?

在供给产能不够的情况下,盲目扩展产能是有问题的。虽然产能扩张会使停产企业由于重新得到贷款又恢复运行,但却使资金继续流向那些停产、减产的企业,结果不但会造成宏观上的通货膨胀,而且会导致国内经济结构更加不合理,结构调整也将因此而更加困难。此外,供给增加的同时会带来“三个不足”:一是资本不足,因为要增加投资;二是专业人员跟技工不足;三是土地和淡水供给不足、营销力量也不足。这“三个不足”都需要统一规划、统筹解决,这也从侧面说明,为什么把供给方面发力看成是中期调控的原因。

那么,怎样克服当前供给方面改革的这些难点和障碍呢?一是可以通过定向调控。定向调控也就是结构性调控,以定向减税、免税手段来鼓励现有生产能力,促使他们增加供给;二是鼓励高新企业的成长,扶持短板行业,以弥补生产能力的不足;三是大力发展新产品,使它们能够提供居民需要的消费品与服务,以扩大需求;四是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缓解人力资源供给的不足;五是继续简政放权,明确“三个清单”,即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这样有利于民间资本投入到供给方面去,增加供给的主体;六是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促使民营企业加快转型。所谓民营企业的转型,主要是指到了一定规模以后,应该从家族经营制转型为现代企业制度,要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产权的细化、产权的奖励。

增加供给和增加需求是什么关系?

供给方投资主体和需求方投资主体都不是被动的,他们各有自己的盈利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它们的行为是互相影响的。简要地说,要增加供给,就必须增加投入,包括资本的投入,各种生产资料的投入,以及人力资本的投入。而要增加需求,除了政府购买以外,更需要民间的消费。民间的消费包括居民的购买力,这就要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还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愿望。甚至我们可以讲,现在要真正扩大消费,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他们的购买意愿。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跟老一代不一样,但是年轻一代一般刚开始没有什么钱,有钱也不一定投入消费,关键是他们愿意投资。

但是,作为投资者,无论他是投资到供给方面,还是投资到需求设施方面,他首先一定会考虑回收的成本、利率高低。假设都往供给方面投,这个时候需求怎么样?需求方投资者会转到供给方面,因为感觉到供给方面力量大。假定供给方力量没有需求方力量高,人们又会从供给方面把资金抽出,改投到需求公共设施上,所以双方有一个互动的过程。不要以为你增加供给只要投入,民间资本跟着来。不一定。他们还要观察。所以这个过程是缓慢的。

另外,供给的增加,还意味着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在供给方面,不仅要看资本的投入,还要看人力资本的投入。如果人力资本跟不上、技术工人跟不上,专业人员跟不上,供给就不可能取得那么大的效果。所以这里就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我们既要重视供给的发力,同时要将供给的发力跟人力资源升级结合在一起。我们经常讲旧人口红利没有了,但新的人口红利将不断涌现。

比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给人力资源升级创造了条件,农民热衷于创办家庭农场,创办小微企业,这都是人力资源的创新。所以未来中国的人力资源应该会随着供给的发力逐步提高。因为不提高就跟不上供给的需求。

怎么跟上?一是要靠我们前面提到的创新创业;另外,靠教育制度的改革。我刚从贵州回来,过去的毕节学院改成了贵州工程综合学院,开始把重点放在培养技工,90%以上的毕业生分到企业。同样在云南,我也看到职业学校向沿海一带输送技工。这就使人力资本发生变化。

   

供给的增加会遇到哪些不可逾越的障碍?

增加供给不是万能的,因为供给增加也要符合经济规律。要注意增加供给的长期效益,不然将来又会遇到麻烦。

首先,供给的增加会遇到一些不可逾越的障碍,主要是资源有限,包括土地有限、淡水、交通运输等资源有限。中国东南沿海的土地已经显得稀缺,在西部投资,又有特殊的投资困难,就是西部土地虽然多,但其他资源不足,交通运输成本高。这些问题短期内不容易解决。

其次,供给方发力是与需求互动的,现在的需求还有很多问题。比如,不久前,在河北考察时,我曾讲过四句话:第一,让产品更个性化;第二,让服务更人性化;第三,把品牌打到国外。据中国品牌协会的调查,给外商发调查表,让他们把知道的中国品牌写几个出来。最后问卷拿来一看,就一个品牌“茅台酒”。对中国的制造业,他们只知道茅台酒,好多制造业不知道。第四,把顾客留到国内。现在到国外旅游的人很多,旅游者在国外购买生活品花的资金非常多,为什么到国外买呢?一是认为可以买到真货;二是人家货卖得比中国卖得便宜。为什么中国卖得贵?因为关税高。人们到国外去买不是不可以,但是到国外买增加的是外国的税收,增加的是国外的就业。给我们的进口商品减少关税以后,我们还是可以做到把顾客留在国内的,这样,增加的就是国内的税收,增加的就是国内的就业。

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我们说供给是中期的调整,中期的调整就跟政府规划有关,现在正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中,应该考虑增加一些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让供给方更好地发力。

(来源:《北京日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