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谋求建立多边化金融体系

liaowangzhisheng 2015-12-10 10:11:30 总第297期 放大 缩小

来源:美国《Project Syndicate网站》

翻译:杨丽娅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最近批准了中国的加入,并提交各成员国进行审批。但是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成员国的身份不仅是表明中国经济地位的快速提高,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是否会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变革,抑或反过来刺激中国变革。

全球金融危机动摇了国际金融体系的构架,让很多机构都措手不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年来实际上规模就大幅缩减。但是这也让他们证明了自身的勇气。很多金融机构最终展现出了他们的灵活度,扩大了话语权并吸引更多资本。金融危机实际上削弱了G7国家的力量,同时激活了G20。在诸种转变汇总,中国获得了增强全球影响力的途径,比如中国计划利用2016年担任G20峰会主席国的身份,推进其宏伟的计划。

实际上,中国目前的国家事务参与度前所未见。中国目前是很多多边国家合作组织中的成员国,包括非洲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藉此中国深化同多国的合作。比如中国去年高调履行承诺,投资20亿美元进入非洲发展共同基金。类似的,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同样在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合作部门和欧洲复兴银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同时,中国还发起成立新的金融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银行即是一例,银行成立成为重磅新闻,遭到美国的强烈抵制,同时也得到德国和英国的加入。

中国同样在金砖国家发展银行中居于领导地位。目前,中国正致力于400亿美元的丝绸之路基金,意在支持拓展“一带一路”战略——这一战略旨在推动欧亚的商贸和交流往来。这一战略是中国迄今以来最为雄心勃勃的战略,不管从范围还是活动程度上讲。基金一开始就出资在巴基斯坦修建造价为16.5亿美元的水电站,换取建设公司对水电站30年的管理权。

尽管中国目前有如此众多的投资项目,国家领导人在制度创新上仍持相对保守的态度。然而,就在去年,中国高层领导人已经酝酿建设一个新的多边金融机构,用来促进恢复环境——支持有关环境的大型项目,比如土地改良,水资源净化和改善空气质量。

由于需要全球合作和共担巨大的投资额,想要让这样的机构最终落地运转绝非易事。但这样的制度创新可以填补全球金融架构中的重要空白,并巩固中国在环境治理金融中的地位。

同时,中国也在小规模上进行了制度创新,他们使用更精简、更快的方式进行融资运转。比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主席金立群宣布计划消除一些目前机构中低效的部分,比如限制雇员的常驻国和国籍。

不论如何,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金融地位不太可能大幅改变现有的金融体系运转,当然中国会有助于进行改革。而且欧洲复兴银行无意会从中国经验——先实验、后推广,中获益。

但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银行似乎都没有改变多边金融环境,而只是增加了体量,同时表明中国有能力建设最新型的金融组织。当中国加入欧洲复兴银行时,至少在前期,中国的投入会比较小,他们说自己加入是为了学习。的确,同欧洲复兴银行的合作,可以为进军欧洲的中国企业提供当地知识和经验,甚至是潜在的保护。

目前,增加多边组织参与度似乎更多地改变了中国,而非这些机构,虽然中国的话语权与日俱增。中国近距离观察这些机构的运作方式,包括如何与民间团体机构的合作以及推动地方政策制定,将会帮助中国发展出推进同其他地区关系的战略。甚至可能促进中国完善自身的发展模式。

从长期看,中国在国内的发展挑战,尤其是环境恶化问题,可能会让中国扮演一个更积极的转变者角色,推动全球的制度性创新。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