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基础性创新不足拖累中国经济

liaowangzhisheng 2015-11-19 10:55:38 总第294期 放大 缩小

来源:澳大利亚《商业观察者》

翻译:杨丽娅

多年来,中国企业一直被冠以“山寨”和盗取知识产权的名号。很多美国投资人和观察者,比如风险投资人Peter Thiel,曾经都认为中国没有能力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性创新能力。

然而,中国目前却处在一股创新热潮中。数千家创新企业已经成型,有一些已经在短时间内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比如深圳大疆创新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私人用途无人机制造公司,占到全球市场的70%。野村银行估计大疆创新的市值在100亿美元左右,而该公司创立不过10年。

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创新能力。从“世界工厂”崛起的中国已经对全球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关于中国制造业有诸多的猜测:如果中国成为了全球科技领先者,就像日本或者韩国,会如何?这对世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麦肯锡全球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了一份详细的报告,试图解答这些猜测。概而言之,这份报告预计中国有望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并且在一些领域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报告中说,“十年之内,世界可能会看到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影响力。”

报告将创新能力分为四种类型,然后解析中国在哪些方面做得很好,那些做得不足。四种类型分别是:聚焦用户型创新,效率创新,基于工程的创新和科学研究创新。

麦肯锡认为中国企业在聚焦用户型和效率驱动创新上做得很好,在工程基础上的创新成败参半,企业在科学研究上的创新则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本土目前约有1亿中产阶级家庭,这一数字有望在2020年达到2亿。这是萌发创新的一片热土,尤其是对客户服务型创新企业。举例来说,中国的自主品牌小米手机已经可以做到让粉丝们在网上投票新功能,然后再数周之后软件即可更新。

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已经发展出创新模式服务于中国市场。比如腾讯公司,把虚拟商品在线卖给玩家,还有支付和电子商务功能;取代了传统的广告模式。腾讯产生的平均用户收入高于“脸书”。

麦肯锡预计,到2025年,在服务型行业的创新可能遍地开花,每年创造出的额外GDP在5500亿到1.4万亿美元之间。中国企业在效率型创新上也做得非常好,因为中国广阔的制造业体系——拥有1.5亿工人,现代运输方式和工厂管理体系,供应商也是日本的5倍之多。这令中国企业可以在降低成本、设计灵活的生产体系等方面成为行业翘楚。比如一些在中国深圳的企业,将想法转变为模型只需要其他企业1/5的时间,而且成本要节省一半左右。

然而,当来到工程领域上的创新,中国则是好坏参半。比如中国在高铁、风能和通信设备上面的创新能力很强,可是在汽车和商用飞机上则迟迟没有进展。

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巨大的国内市场都促使高铁这样的企业取得耀眼的成绩,中国企业可以利用这些迅速消化国外技术并建立自己的新技术。现在中国高铁企业占到全球市场41%的份额。

可是尽管中国有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市场,但中国汽车制造业创新仍捉襟见肘。因为大量国企汽车制造厂都乐于使用国外已有的技术平台来获得现成的利润,并不想花力气投入大量资金在研发方面。另外一方面,中国对汽车工业的保护性政策也促使这一局面的形成。

中国创新的“阿喀琉斯之踵”在于科学研究创新,比如制药、生物、半导体和化学等。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研发时间很长。中国在这些领域中仍处于产业链的底层。管理制度、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和政府资金投入效率低下都是原因。

麦肯锡估计,基于中国最近的表现,到2025年,单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创新每年就为中国贡献了1万亿到2.2万亿的GDP。如果对中国的预计正确,那这将对全球行业进一步产生冲击,毕竟仅仅是廉价的中国制造就已经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