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财经记者的困局

liaowangzhisheng 2015-10-29 17:03:15 总第293期 放大 缩小

来源:美国《国际商务时报》

翻译:杨丽娅

财经记者王晓璐被捕的事件似乎已经真相大白。7月,当时中国股市略有反弹之际,王晓璐发表文章称中国政府有意逐步撤出救市资金。王晓璐在被捕之后承认,他发布的信息是从不正当渠道获得,并为此给国家和投资人带来的损失道歉。

这个事件在财经记者圈中无疑相当于一记警钟,促使很多人避免发布此前被认为是合理的文章。一个年轻的财经记者说,“这是个很大的转变,过去我们总觉得经济相关的话题似乎是相对安全的话题,但这个事件告诉我事情并不如此。可能以后会有更多内部的自我审查。”

这则消息不仅是让现在的财经记者们感到担忧,同时也让一些想要成为财经记者的年轻人犹豫不决。不少中国新闻系的学生更愿意进公关或者市场营销公司,而不是当记者。其实早在王晓璐的事件之前,其他案件就已经让人感到寒意:比如陈永洲受贿写负面报道被判1年零10个月徒刑,中国21世纪网的总裁沈浩因腐败问题被捕。

虽然在中国财经新闻界记者腐败现象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但法律专家同样对这些逮捕行动感到担忧,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警告。

由于财经媒体的资金压力日益增长,加之受到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冲击,很多有经验的记者已经转行进入商业或者公关。这些趋势已经破坏了中国新闻界的产品质量。比如《南方周末》,原来在1990年代是家喻户晓的报纸,以揭露地方腐败而为名。然而现在,《南方周末》已经被置于地方宣传机构监管之下,很多尖锐的记者都离开,再也没有以前那样的影响力。

同样值得担忧的还有深度报道的缺失。比如天津爆炸案,虽然确实有一些记者冲到现场,最初也的确希望拿到一些深度报道,可是公众注意力很快就转向别处。一名资深记者说,“愿意挖掘此类新闻的记者越来越少,5年或者10年前,我相信天津爆炸案这样的事件会在公众视野里停留很久,即便新闻不再报道,但公众依旧会关注很长时间。”

今年白俄罗斯女记者Svetlana Alexievich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时,令人惊讶的是这在中国媒体圈掀起热评。在中国记者的社交网络上,很多评论认为这将鼓励中国的记者们从更宽的视野理解新闻工作,同时从更深的文化视角来解读。也有人愤世嫉俗地讽刺对比中国新闻界,现在中国新闻界要么是不能发表的文章,要么是转向娱乐或者时尚。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对新闻失去希望。诺丁汉大学中国媒体专家Ivy Zhang说,“仍然还是有一些非常聪明和有良心的记者。一些编辑仍然相当有新闻理想。在传统媒体式微的情形下,一些网络媒体成为新的替代形式,比如“自媒体”。自媒体可以利用在线视频聊天的形式,讨论当下的话题。比如高晓松,或者经济学家吴晓波。这种平台就像一个独立的智库,一位电视专业人士说,他们可讨论经济或者当下的话题,他们也很聪明,不会直接讨论政治议题,但是关心的民众们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目前仍然有资金愿意投入在线媒体行业,包括在线新闻和手机新闻客户端。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就宣布投资《财经》杂志旗下一款新闻客户端。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为了同上海报业集团的澎湃新闻进行竞争。澎湃新闻去年成立于上海,专注社会经济和文化新闻,同时包括地方政府滥用职权和司法不公等新闻。澎湃新闻相对小的精英客户群体,也意味着政府会相对于大众主流媒体,给予更多的宽松空间。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