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城市留守”儿童群体扩大

liaowangzhisheng 2015-08-19 16:56:32 总第286期 放大 缩小

来源:美国quartz网站

翻译:杨丽娅

四岁的邹子怡(音译)安静地坐在破旧的教室里看《冰雪奇缘》。当电影结束,主题曲响起的时候,他看了看周围其他的同学,似乎想要说点什么。然而他没有。周围的大人说,他很少说话,而且几乎凑不起完整的句子。

在广州一个托儿所做兼职的主妇吴新奇(音译)说,“他已经一周都穿着同一套衣服来了。”邹子怡的父亲是开摩托车的,每天工作到半夜,几乎没有时间陪他;而他的母亲在去年离开了这个家庭。他的爷爷55岁,从湖北农村到这里打工,同时负责接送子怡到托儿所。

邹子怡是广东省2000多万农民工孩子中的一个。相比起其他留在湖北荆门的孩子,他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幸运的,至少他能跟父亲和爷爷一起住。但是同其他数百万农民工的孩子一样,邹子怡的生活并不轻松。他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这个慈善托儿所,因为家里的大人们每天至少需要工作10小时以上,而且并不富裕。他从家庭或者学校都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也没有多少社会交流。他大部分时间都独处,看电影和图画书。

过去几十年中,数以亿计的中国农民工离开家乡聚集到大城市,在城市里他们可以找到比务农收入更高的工作。这股移民潮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在过去十几年,尽管经济增速每年高达10%,制造业始终贡献着接近1/3的GDP。

但是,这些工人们的子女状况却令人担忧。他们中的一些孩子正成为中国“迷失的一代”,成为中国经济奇迹的牺牲品。由于城市生活成本很高,很多农民工将子女留在农村老家,或者送回农村老家,交给家里其他亲戚照管。中国留守儿童几近6000万人,这一群体最终因自杀事件引起了国家的关注,政府承诺将进行改革。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此类悲剧不允许再次发生,”并责成政府相关部门设立对农村孩子的照管。

遗憾的是,一些成长在城市里的“留守儿童”,却几乎没得到过社会或者政府的注意。这些孩子随着父母生活在城市,父母一边工作一边抚养他们。

有时候这些孩子被称为“流动”或者“移民”儿童,他们和他们的家庭都缺少地方社区的福利支持,而且由于户口问题经常出现无法进入公立学校念书的情况。移民儿童由于户口是农村的,他们无法得到和城市儿童相同的权利。

这些孩子被迫进入非官方学校。这些学校往往师资力量不足,并往往只顾图利。由于远离他们的故乡,同时父母又无暇照顾,很多孩子的社交技能发展很慢,而这些技能对于他们成人之后是必须的。有时候,他们所受的教育比他们上一代还糟糕。

移民儿童的数量正在不断增长。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调查数据,2010年,差不多每四个在城市生活的儿童中就有一个是移民儿童;2013年,这一数据变为1/3,总计约3580万。

由于中国从1970年代之后开始推行计划生育,于是家里儿童的数量大幅减少。理论上讲,当农民工进城务工时,家里剩下的其他大人(比如爷爷奶奶)还可以照顾孩子。而当孩子随父母进城之后,这个体系就失效了。同时,由于每周多达60小时甚至更多的工作时间,父母们基本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尽管他们希望和孩子有更多互动。

除了语言沟通技能不足之外,这些孩子还缺乏其他的教育。比如和邹子怡同班的宋莹莹(音译)虽然看起来更加活跃,可是她有时候会在操场之类的地方大小便,因为父母从来没教过她什么地方是“正确的”厕所。

对这些城市里的“留守”儿童来讲,想获得良好的教育非常困难。在广州,小学分为较好的公立学校和大量缺少监管的私立学校。公立学校总是优先当地户口学生,对没户口的家庭来说想进公立小学非常难。

如果父母无法将孩子送进公立小学,又对私立学校不满意,他们只能别无选择地把孩子送回老家。但是孩子对此会感到相当不安。现年8岁的一名小女孩在接受访问时说道,“我很怕被送回家,因为那里没人会在意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