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北京疏解:战略大棋局中的关键一步

tebiebaodao 2015-08-17 16:55:57 总第285期 放大 缩小

文 魁/文

(首都经贸大学原校长、北京市政府顾问)

中国首都北京,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染上了“大城市病”:人口过度膨胀、分布过密,造成交通日益拥堵、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环境超载,不但城市管理难度加大、城市发展不可持续,而且与首都功能也发生了严重的矛盾。人口过多是导致各种城市病的直接原因,而其背后深层的成因是北京集聚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在否定迁都和调整行政区划的选项后,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出路只有一个:疏解北京这座城市的非首都功能。

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国家制定了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质是把北京现有的经济发展优势和趋势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更大优势和新的趋势。因此,疏解与协同成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疏解就谈不上协同,离开协同,疏解也难以实现,疏解与协同辩证统一,谁也离不开谁。而其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就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这样看来,疏解就不仅仅是解决北京城市病的问题,而且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先导。可谓一石两鸟、一举多得。

俗话说,棋错一步,满盘皆输。而走活全盘,也往往在于关键的一步。中央的《规划纲要》提出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大棋局中一步关键落子。这一步落子,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以下的几个功效。

严控人口,

探索解决“大城市病”之新路

疏解的直接功效,显然是为北京治病。北京聚集资源求增长,在经济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出现了肥胖病。北京常住人口2151.6万人,其中城六区1276.3万人,突破了原定北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超过18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人口膨胀导致交通拥堵,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550万辆,人们每天都要忍受通勤的煎熬;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20;大气污染、雾霾频发、生态退化。

面对这些困扰着京城的难题,出路只有一条,减轻城市压力、瘦身健体,以和北京的资源禀赋相适应,更好履行首都核心功能。因此,中央果断做出决策,北京必须改变原有发展的路径依赖,提出23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特别是城六区的人口,要逐年下降,并且有明确的时间要求。

其实,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病的出现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疏解这一步棋更具深刻意义的是,中央希望在全国城镇化的过程中,通过北京的严控人口,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解决“大城市病”的新路。

腾出空间、功能重组,

优化提升首都功能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提出后,大多数人都在关注着疏解本身和与疏解相关的种种具体问题,而忽略了疏解背后更为重要和深远的历史任务。疏解在“瘦身”的同时,更要“健体”。离开“健体”的“瘦身”,为疏解而疏解,就很难达到疏解的最终目标。

我们要特别注意理解中央在提出疏解的任务时,同时提出的“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的深刻意义。这是疏解所要达成的真正目标,也是疏解更深层次的功效。疏解后的京城,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必然要进行老城的功能重组。这种重组,符合熊彼特“引入新组合”的特征,是一场规模更宏大、影响更深远的伟大历史创新。而且只有真正认识到疏解的这一功效,才能减少疏解阻力,使疏解更自觉、更主动、更有成效。

正如很多人已经提出的疑问那样,北京疏解功能腾退出的空间做什么?如果继续走土地置换、招商引资的老路,就会重蹈覆辙,造成新一轮的扩张;就算用作它途,如果与疏解对象利益无关,也会引致疏解对象的心理失衡。因此,腾退空间的用途必须事前给出清晰明确的答案。这里,希望北京市政府,应尽早拿出城市功能重组、提升首都功能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安排,与疏解方案同步出台、同步推进。

优势外溢,扶助贫弱,

带动区域平衡发展

从表面上看,疏解似乎只是北京的事。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北京可以疏解的功能和具体项目,不难发现,疏解的一个重要功效是北京经济发展优势的外溢。

北京经过多年的发展,落后产能已经不多,在疏解的对象中,真正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会就地淘汰,决不会输出。而要输出的,是与北京资源禀赋不相符合、特别是与首都功能不相适应的项目。这些项目,优势鲜明,所以是优势的外溢。如,包括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型在内的一般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部分高等教育、优质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

对北京来说,必须“舍得”才能疏解;对于河北来说,则是扶助贫弱、带动转型升级;对于京津冀整体来说,更是缩小差距、实现区域平衡。我们说,疏解与协同具有辩证统一性,正是从这一功效出发的。认识疏解的这一功效,才能真正理解疏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

转换模式,促进产业升级

优化、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北京以首都功能作为城市定位,没有定位全国经济中心,但并不是不发展经济;疏解非首都功能,也不是所有非首都功能都要疏解。但疏解毕竟会对北京的经济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上。随着疏解的展开,北京不得不思考,北京要发展什么样的经济?北京如何发展经济?老路行不通了,新路在哪里?新路如何走?这是一个大课题,需要展开深入的系列研究。中央已经对北京的经济发展做出原则性的指向:北京的经济属性应该与城市功能定位相符合,是服务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应该发挥科技创新中心作用,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应该调整发展思路,在疏解中产业升级,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疏解的这一功效,必将带来北京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推动产业转移、理顺产业

链条、对接国家战略

疏解,必将带来京津冀的区域经济重构。因此,疏解的过程必然产生推动产业转移、理顺产业链条的功效。

过去,京津冀地区由于行政区划的障碍,利益藩篱阻碍了资源的流动,产业之间的联系是隔断的。而这次疏解必然要跨行政区划,因此理论界多年的呼吁、实业界一直的诉求,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可以在京津冀更大的范围进行资源配置。过去不合理的产业布局,在疏解中有可能发现新的潜在利益,从而得以产业的转移;过去断开、无序、散乱的产业,在疏解中,得以链接、理顺、整合。产业链条的理顺,可以形成京津冀产业的一体化,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的大战略,形成对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战略支撑。

走好这步棋,实属不易

综上所述,疏解确实是一步好棋。但真正走好这步棋,实属不易。疏解首先是要改变现存的利益格局,要动很多人的奶酪,涉及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利益联系,不仅是一次利益的再分配,而且会改变成千上万人的生活轨迹、各级政府的工作方式。疏解后的美好前景在召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改变现状,存在风险,必须周密策划、谨慎行事,不能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因此,中央特别强调要“有序疏解”。

有序二字,内涵丰富,必须深刻理解、精准把握。有序,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可以设定某些指标,但始终以目标的实现为检验成败得失的标准,不能拿指标当目标;有序,要有实施的战略步骤,讲究轻重缓急,不能急于求成、超越必要的阶段,也不能畏首畏尾、贻误出手的战机;有序,要对主体的现实状况和周边的环境联系了如指掌、对采取措施的效果胸有成竹:有序,要充分估计各种可能、特别是对疏解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要有应对措施,把损失减到最小、争取收益的最大;有序,要有多种预案,遇到不测情况时能够灵活变通处置;有序,必须有可靠的组织实施系统,政令畅通、工作到位,防止歪嘴和尚把好经念歪;有序,就是政策要有理、有力、有节,舆论要掌控主动、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治城市病要“中西医结合”,有些要慢慢调理;有些则必须药到病除。有些疏解,好比动外科手术,手术前必须对已经与机体融为一体的病灶进行充分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案。

疏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