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四个切实” 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tebiebaodao 2015-07-20 15:59:47 总第283期 放大 缩小

曹 新/文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中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必须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切实落实领导责任是扶贫开发的保证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重要使命。切实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的重要保证。目前中国贫困人群超过7000万,集中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差、自然灾害多、基础设施落后的连片特困地区。一些地方仍面临着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贷款难等诸多问题,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打好扶贫攻坚战。
切实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要深化思想认识。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抓手,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的全局,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的一系列论断,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重大意义。
 切实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要强化领导责任制。扶贫开发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中央要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考核评价、总体运筹等工作;省级要做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市(地)县要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综合协调职能,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加大省县统筹、资源整合力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各级组织部门要积极配合。中国东部地区各省(直辖市)要进一步加大对所属贫困地区的帮扶,要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原则,逐级分解落实;扶贫部门要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顶层设计、沟通、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相关行业部门要按照分工,发挥职能和行业优势,切实加大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帮扶力度;要搭建有效平台,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做到上下一心,各方努力,把扶贫开发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的关键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主要要解决粗放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精准扶贫主要是谁贫困就扶持谁,谁的贫困程度深对谁的扶持就多。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就是要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扶贫明确了“谁去扶贫”、“扶谁的贫”和“如何扶贫”,为实施“靶向疗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广东省按照“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县有案”的工作要求,对贫困村、贫困户登记造册,录入电脑,建立动态档案和帮扶台账,实现全省联网,使每一个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挂扶单位的帮扶情况一目了然。各帮扶单位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调研,了解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贫困户生活生产情况,找出贫困原因,为制定扶贫规划和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在扶贫开放实践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创造出了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劳力转移扶贫、移民搬迁扶贫、社会爱心扶贫等十多种帮扶模式。有以建基地、签合约为主的区域经济协作帮扶;有以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帮扶;有以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为主的特色旅游帮扶;有以入股分红增收为主的入股经济项目帮扶;有以担保和小额贷款为主的金融信贷帮扶;有以技能培训和助学为主的智力帮扶;还有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生活保障帮扶,以建移民新村和整体搬迁为主的移民搬迁帮扶等等。精准扶贫保证了扶贫措施落到实处,增强了扶贫实效。
总的来说,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就是要按照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期间的讲话要求,全国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切实强化社会合力是扶贫开发的支撑

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就是要最大化调动社会资源,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经济项目、开展技术培训等,改善贫困户和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近年来,举全国之力,聚社会之财,集全民之智,实施扶贫攻坚,形成了领导重视程度最高、扶持政策最实、资金投入最多、社会参与最广的大扶贫格局。在扶贫开发中,政府各部门根据中央政府的统一要求,从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参与扶贫开发。政府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了本部门、本系统的扶贫开发具体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地区脱贫的优惠政策,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资金、物资、技术上向贫困地区倾斜,积极为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作出贡献。
切实强化社会合力,进一步完善社会扶贫帮扶形式,由单纯依靠政府扶贫向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共同参与的扶贫帮扶格局转变。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要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坚持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资金。到贫困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帮扶活动,努力做到帮扶重心下移到贫困村、帮扶对象明确到贫困户,帮扶措施到位有效,帮扶效果可持续,实现社会帮扶精准化、科学化。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是扶贫开发的基础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要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扶贫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选派扶贫工作队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要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一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有效发挥作用。


在扶贫开发中必须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强调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以此提高村民的自我组织程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在农村要大力推行村委会直接选举制度,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真正将群众拥护、有能力带领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人选举为村干部。同时,严格实行村务公开,村级财务的各项收支、扶贫资金的发放使用、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变更等各项事务,都要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的检查和监督。提高基层组织服务群众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切实扶贫到村到户,构建长效机制,提高扶贫开发绩效,真正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贫困群众既是扶贫的实施主体,又是直接受益者。要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增强贫困群众立足自身脱贫致富的信心,激发贫困群众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的决心和热情,充分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并使这种活力成为脱贫致富乃至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不熄引擎。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