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全面升级成效显著

zhuantibaodao 2015-06-28 21:12:05 本刊记者 贺 琼/文、图 总第281期 放大 缩小

 

6月10日至12日,本刊记者随港澳在深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汕尾市,采访深圳对口帮扶汕尾的扶贫工作。短短三天,足迹踏遍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城区、海丰县、陆丰市以及陆河县,炎炎夏日,马不停蹄,但记者们丝毫不觉得疲惫,反倒精神倍增,感觉收获颇丰。是被这片开发开放的热土所感染,是被当地老百姓一心奔小康的决心所感染,更是被深圳全面帮扶汕尾的成绩所感动,被180多名派驻汕尾的深圳干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所感动。

有理想的一群人

采访归来,记者感受最深的是派驻汕尾的深圳帮扶干部,他们是有理想、有追求并愿意去付出的一群人,他们是有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一群人,他们是“中国梦”的践行者,是平凡且伟大的人。奉献几多血和汗,不求青史留英名。

何学文,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总指挥、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他是深圳对口帮扶汕尾的灵魂人物。评价一个领导干部的好与坏,就看老百姓和下属们背地里怎么议论领导的。对何学文的好评和赞美,我们都是从深圳干部的“窃窃私语”中获知的。一提起这位掌舵人,下属们不仅肃然起敬,而且内心坚定,对前途充满信心。深汕特别合作区社会事务局叶征航副局长说,何市长是个大忙人,精力太充沛了,每天要接待7—8批客人;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林伟军说,自从何市长来到汕尾,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实现了质的飞跃,何市长用他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掀起了深圳对口帮扶汕尾的热潮。

记者印象:何学文很忙!6月10日上午,他连轴开了两个重要的会议,采访团为了节省时间想利用中午工作餐的机会采访他,没想到隔壁他还有一桌重要的客人。中午不休息,华润置地公司的人正与他紧密磋商。等到下午3点多,何学文匆匆赶过来接受记者的采访,短短半个小时,有工作人员过来请示,非他出去处理一下不可。

曾庆伟,陆丰市委常委,深圳市派驻陆丰“双到”工作组组长。据悉,他已是心甘情愿二度扶贫,在上一轮扶贫“双到”工作中,曾庆伟在湛江扶贫3年,积累了丰富的扶贫经验。这次,他主动申请来到家乡,希望为家乡的发展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对他的好评也是从下属陈彬副组长的嘴上一次又一次反复说出的。陈彬私下对记者说,正是因为曾常委,他才来这里扶贫,他就服曾常委这个人。

记者印象:曾庆伟很爽!军人的体魄,军人的性格,干事雷厉风行,说话却是真诚感人。他是海丰人,帮扶工作就是在建设他的家乡,他急啊,有太多太多的工作等着他去做,他巴不得一天当作两天用。对于陆丰的扶贫“双到”工作,曾庆伟是了然于胸如数家珍,他简直就是个“超级推销员”,为了家乡的脱贫致富,他豁出去了。

陈浩,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科长,陆丰市潭西镇东山村驻村干部。2013年7月,年轻的陈浩来到东山村,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陈浩所在的东山村扶贫工作成效显著。2014年3月5日顺利通过汕尾市扶贫工作检查组的考核验收;2014年6月5日东山村被选为深圳汕尾扶贫“双到”工作现场交流会的陆丰唯一参观点,多次被选为陆丰市扶贫工作现场会交流点,得到各参观单位的好评;2014年11月18日陈浩被广东省扶贫办选中作为全省扶贫业务培训会的五个发言者之一,向全省扶贫相关单位介绍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扶贫工作相关经验。

记者印象:陈浩很勤奋!大热天陪着我们走村窜户,参观学校,参观莲藕基地,参观农田水利工程,满头大汗,英俊的脸庞晒得油光发亮,记者劝他打把伞,他笑笑,习惯了,打伞不方便干活。东山村庄老书记说,陈浩才来两年多,头发看着看着就白了。庄书记还回忆起陈浩刚来时,正赶上“天兔”强台风,陈浩二话没说,马上投入救灾工作中。庄书记由衷地对记者说,我们感谢党,感谢深圳规划国土委,感谢陈浩。

深汕特别合作区:把理想写在大地上

没来过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人,根本想象不到这里在干什么!这里在建一座新城:一块产业高地、一块生命绿洲、一座未来之城。说白一点,这里在克隆深圳,但不是简单的克隆,而是高起点、高标准地建特区。

2011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粤东红海湾划了一个468.3平方公里的“圈”,创设深汕特别合作区,其规划范围包括汕尾市海丰县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可建设用地145平方公里。这个新的特区,承载着广东省委省政府的美好愿景:推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排头兵、全省乃至全国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区、城镇化创新发展示范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采访团一行来到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办公楼,红色的“把理想写在大地上”的口号映入眼帘,给记者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深汕特别合作区本身就是一个理想,而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人,就是一群有理想的人,将理想变为现实的人。

何学文在接受港澳媒体记者采访时透露,合作区制定了三年计划:去年起步,今年走稳,明年起跑。从目前来看,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中瑞华瑞机电工业园、晟火科技、大百汇生物制药、瑞和装饰材料、田园沐歌等大型企业已安家落户,去年有37个项目成功落地,今年计划50个项目落地,时间紧,任务重,时不待我,只争朝夕。合作区干部的工作守则就是“牢记使命、心怀理想;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团结协作,规范高效;热情服务,廉洁公正;好学进取,乐于奉献”。何学文说,我们是来做事的,不是来做官的,干部们吃在食堂,住在宿舍,抛弃深圳的优越环境来这里吃苦,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

何市长激情的话语以及勾勒的美景极富感染力和诱惑性,吸引了在场的港澳记者,有记者表示,很想投入深汕特别合作区火热的建设中,好好干一番事业,当年,错过了深圳起步的黄金期,现在深汕特区蓝图已经绘就,舞台已经搭好,正是燃烧激情、施展才华、激扬人生的好时机,在这里一定大有所为。

全面帮扶   改变汕尾形象

采访团一行走进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展现在记者眼前的首先是深汕两市全面对口帮扶的愿景和路径。记者看到,在进一步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帮扶汕尾有了全新的视角和前进方向。

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已升级为全面帮扶,按原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的话来说,“帮扶汕尾是深圳的分内事、自家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升级版的对口帮扶,并非简单的“施”与“受”,而是全方位渗透,不仅仅是真金白银地付出,还在考虑深圳人走后能给汕尾留下什么、如何彻底改变汕尾形象等问题。

深圳派了180多位干部进驻汕尾,绝大部分是驻村干部,干部们和村民打成一片,他们本身的行为就起到了先锋楷模的作用,他们用自己的爱心、知识、经验以及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来感化村民,带动村民致富,改变汕尾虽身处沿海却经济落后的现状。对于改变汕尾的城市形象,提升汕尾人的综合素质,深圳的帮扶也是不遗余力,想方设法。比如,创办汕尾海洋文化旅游节,包含红海湾沙滩狂欢节、鲘门海鲜美食节、开渔节、渔歌节等四个主题节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打造汕尾新的城市名片。汕尾人杰地灵,名家辈出,有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人物彭湃、谢非等,有艺术大师钟敬文、马思聪等,有科技领袖彭仕禄等,深圳汕尾两市宣传部门建立了合作宣传工作机制,加大了正面宣传汕尾的力度,正在着手打造汕尾名人文化新名片,全面树立汕尾开放发展良好形象。

以东山村为例   看汕尾的变化

港澳媒体采访团一行在林伟军副主任的陪同下,深入海丰县扶贫产业园、海丰县梓里村,陆丰市东山村、下葫村以及陆河县新河工业园等地考察,从产业园区到田间地头,感受对口帮扶两年来给汕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所到之处,记者们首先发现村里的道路修好了,道路两旁还种上了花草树木,每个村都修建了文化广场,村民们聚集在广场跳舞聊天,孩子们在广场嬉戏打闹,其乐融融。尤其令人赞赏的是,深圳人利用自身的优势,将产业帮扶作为扶贫帮扶的重心。突出产业造血功能,重点发展特色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促进贫困村实现长期稳定收益,实现“村村有分红”。

以陆丰市潭西镇东山村为例,这里是由深圳市规划国土资源委员会对口帮扶的。采访团一行站在改造后的东山文化广场,广场宽敞整洁,前方就是景观池塘,这不正是我们宣传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景吗?

据东山村老支书庄书记介绍,深圳的帮扶彻底改变了东山村,很多项目都是造福千秋万代的。比如,深圳帮助村里修缮了农田路桥闸,改善了村农田水利基础条件,受益农田面积达到2000多亩,水稻由一年一造提高为一年两造,去年全村水稻、红薯产量相比上一年增产50%以上;新建三面光排灌两用水渠超过3.5公里,将靠天吃饭的低产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良田;东山村农业“命脉”的二孔水闸重建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东山村2000亩水稻田常年积水、排灌不畅的历史;为确保400亩莲藕基地和周边1000亩水稻田种植过程中能正常抽排水,实现莲藕、水稻产量稳定增收,在东山莲藕基地南侧新建了一台容量为250千伏安的变压器,该变压器的供电覆盖范围约2000亩水田,受益群众约1500人,极大地改善了全村的农田排灌电力条件,为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提供了便利,大幅提高了东山村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记者欣喜地看到,小小东山村居然产生了“东山红薯”、“东山红米”、“东山莲藕”三大品牌产品,而且供不应求,在深圳市场反响良好。据驻东山村的干部陈浩介绍,深圳市规划国土委投入帮扶资金约10万元,帮助东山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红薯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了规模化的主导产业,帮助设计红薯包装,打响了村的第一个品牌产品“东山红薯”,并联系深圳农产品销售企业收购。已帮助合作社销售“东山红薯”销售额超过10多万元;投入帮扶资金30万元,对东山村100亩集体农田进行修缮改造,由东山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种植红米,红米种苗引进广东省农科院推广品种,并帮助提供化肥农药、包装设计等,还联系了深圳市好生活农副产品配送服务有限公司订单销售、扩大销路。东山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此项收益约20万元;“东山莲藕”的种植,引进了深圳农产品生产企业承包经营,通过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带动周边240亩个人的单造低产水稻田,整合形成约400亩规模的连片农田,采用“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东山村莲藕水生作物与鱼类混养示范基地,聘请当地贫困户在基地劳作务工,贫困户可以获得“租金+工资”双份收入,预计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每人每年增收6000元。

东山村的改变只是深圳全面帮扶汕尾的一个缩影。当然,要想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汕尾经济落后的面貌,两市还有很多事要做,比如招商引资的难度就很大,改变村民固有的观念也很难。但记者在采访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2013年8月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汕尾的城市和农村,都发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汕尾人民对深圳的感激也是真诚的,发自肺俯的。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