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以公共消费推动现代产业新体系的构建

tebiebaodao 2015-06-28 19:32:07 丁元竹/文 总第281期 放大 缩小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面临的困境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绝不仅仅是经济系统的小小调整。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实际上反映出整个发展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当前中国产业发展内部的失衡实际上是整个发展失衡的反映,产业发展内部的失衡必须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等之间找到一种新的平衡。

换一个角度来看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会是什么样子?假如我们不是从私人消费,而是从公共消费,不是从私人部门就业,而是从公共部门就业,不是从私人部门,而是从公共部门出发,来看目前正在和将要进行的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会得出什么结论?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确实不容易。这需要勇气和创新性思维,需要调整研究问题的视角。

当西方国家把中国放在一个超级大国位置,不管是重视也好,捧杀也好,中国都需要清醒。因为,他在过去37年走过的基本是一条追赶的道路。如果他想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真正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就必须有自己的发展道路、自己的发展理论,一种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起步时所遵循的发展理论,而是具有21世纪特征、代表人类新的发展方向的理论。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不禁要问自己,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大国,我们在理论上准备好了吗?我们可以这样说,在指导思想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奠定了中国走向自己特色道路的理论基础,这是根本性的。仅这一点,就足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智慧。中国理论界,中国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科学等等,也需要而且应当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问题,来重新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式、研究方法、研究内容。面对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理论界应当高瞻远瞩、大彻大悟。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除了人口和劳动力总量是根本问题外,造成中国当前消费不足和就业困难的其他问题是,公共领域的消费不足和就业机会缺乏,以及基层公共领域不发育或者是发育不良。

形成这种局面的理念上的原因是,一是对发展的阶段性把握不够。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人民生活改善要求发展公共服务。随着公共服务的扩张,公共消费和就业必然要发展,阶段性使然。二是对政府改革的方向缺乏明确地认识,尤其是不能把握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责任内涵,不理解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和角色。三是对社会组织的作用认识不足。

把公共消费和公共部门就业作为政策支持重点

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产生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能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和有效治理;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来提高综合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还产生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共服务得到全面提升,在提升过程中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改革完善,扩大公共消费和就业。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上述两个过程的核心手段是政府实现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必然伴随着治理模式的转变。而治理模式的核心是文化和行政体制改革。这里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包括行政文化和经济文化。那种视经济为发展的唯一要素的理念必须改变。这也是韦伯重视宗教精神对现代资本主义所产生影响的原因。马克斯韦伯认为必须强调经济和社会结构与文化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复杂的因果关系网络。韦伯试图在意识系统与社会结构之间找到更为合理的解释,发现其多方面的,多种多样的关系。这种更为复杂的解释体系现在看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伴随着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尤其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必然会伴随着深刻的思想观念的变革。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一定要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但绝不意味着刚愎自用,广采博纳永远是文化立于不败之地的真谛。当世界对中国的成就刮目相看,中国人自己更需要深思,永远做一个具有厚重思想和文化行为沉稳的民族。一个民族如果因为自己文化的劣根性而扼杀了其经济的影响力将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情。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是曾经发生过的。在这个意义上,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不管人们现在是否认识到。$nextpage$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必须是在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公共部门消费和就业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体说,要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加强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在这个建设过程中,配置人财物资源,扩大就业,扩大地方和基层的公共消费,推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向完善,通过基层就业和公共部门扩张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各国,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国家,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社会问题众多,没有社会创新是不会走出自己特色道路的,也不能应对纷繁复杂的挑战。

国际经验表明,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不能离开经济社会发展而单独进行,必须全面考虑所处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真正从社会需要和居民的需求出发。各项政府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必须考虑相应的执行机构和部门的能力,政策制定必须与行政部门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来看,满足公共消费和扩大公共就业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之一,必须突破简单的经济结构调整框架,把视野扩大到全面的发展方式转变。

然而,在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被突出出来后,地方政府承担的任务前所未有,但是很少有人考虑地方政府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之后的公共支出和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在一个经济话语权占主导地位的系统里,似乎只要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起来,居民就可以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了,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大量基础设施的闲置甚至浪费,这些凸现了公共服务部门消费不足和就业不足。

中国真正到了需要考虑公共部门消费和就业的时候了。这种考虑的内涵包括,在政策上要研究适当把公共消费和公共部门就业作为政策支持重点,在统计上要考虑建立可以把各个层级的地方政府的公共消费和就业考虑进来的统计体系。

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四大要点

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首先必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即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的物质要素的投入,包括资本要素、土地资源要素、劳动要素,以追求发展速度为主要目标,粗放式的增长,转变到更多的依靠非物质要素的投入,包括人力资本、技术要素、知识资本等要素的投入。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转变增长方式,这个问题在“九五”时期就提出了,直到现在并没有完全解决。经济升级必须在“十三五”时期得到基本解决。今后一个时期,这个问题尖锐到什么程度,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投入产出。以前,中国GDP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几倍的投入,效率很低,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也是经济风险的根源。另一方面,投资效率低,必然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当前,我们面对的产能过剩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必须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十三五”时期,在新技术革命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带动下,中国的工业结构将会进一步升级,可能会出现两个趋势:(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工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2)工业的“深加工化”趋势明显,工业制成品的附加值将会明显提高。由上述两种趋势形成的合力及其作用将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这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信息化和深加工化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缓解资源供给的压力;同时,深加工化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缓解全社会的就业压力。

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必须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要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紧紧围绕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素质,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完全可以建立在信息技术投入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活方式改变的基础上。要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来提升传统产业水平,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这个过程产生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开发与传播。一方面它将通过技术开发来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技术方面的差距,提供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含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转型,加强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它将通过技术开发来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危机或公共卫生危机,缓解人口和资源压力。

就世界意义上的经济升级而言,包含了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当前经济形势处于低迷的实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接近尾声和第三工业革命刚刚启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经济自身的阵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根本特征是标准化的机器大生产,它在生产领域造就了单一的产生品牌和生产标准,在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造就了对于发展模式的线性思维。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得产品生产的差异化、生产活动的本土化、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居住方式的分散化、交往方式的虚拟化、自然资源使用的可持续性皆成为可能。

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必须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眼下“互联网+”在各行业广泛应用,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便利。

近年来,在滴滴打车等互联网软件支持下,出租汽车行业给大众出行带来诸多便利,也衍生很多治理问题。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有一个重要的技术,就是3D打印技术,这种新型铸造技术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标准化机器大生产形成鲜明的对照。人工智能将代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也代表了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未来,蕴含着国家产业变革和升级的重大机遇。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还将大大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也必将带来人口布局的革命,在这点上,许多地方已经并正在进行探索与创新。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问题,正好可以通过的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创新来加以解决。创新意识、互联网思维是新时期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