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对南海应谋定而后动

shehuiguangjiao 2015-06-23 16:54:54 邓聿文/文 总第280期 放大 缩小

 

围绕南海的最新较量是由中国造岛引起的,美国指责中国的造岛行动是“秀肌肉”,破坏南海现状,以大欺小。为捍卫所谓航行自由权,美国还派舰机对中国的南海岛礁进行抵近侦察,并声称在必要时进入12海里,直到香格里拉峰会,美国对中国的发难才有所缓和。

最近几年,南海问题受到的关注度大为增加,中国和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声索国的争执也日趋严峻。不过,和过去几年相比,今年相关国家的南海较量有一个很大不同,就是域外国家特别是美国从幕后走向前台,赤膊上阵,反之南海声索国则隐居幕后,出现这种情况,大概和中国的造岛有关。用美国的话说,中国虽然不是造岛最早的,其他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这么做了,但中国不做则已,一做就超过了所有国家过去造岛的总和,面积达到3000英亩,如果以这样的速度推进,不出几年,南海将成中国的势力范围,而对中国的造岛行为,其他国家根本无法制止,只有美国出面。进一步,美国从中国的造岛中发现,北京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无论是经济(设立亚投行)还是军事(造岛),扩张太快,此时再不阻止,怕是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南海问题上的中美冲突

事情看似凶险,也没到最坏时候,中美双方尚保持着起码的理性。有几个动向显示南海较量尚处于可控程度。一是5月底在新加坡召开的香格里拉峰会并未形成之前舆论预测的美国及其盟友再加上南海声索国合围对华的情况出现,相反,美国防部长卡特虽然对华态度照样强硬,但也承认南海造岛并非中国一家,其他声索国早就在做,并敦促所有国家都停止造岛,这在美国过去的对外讲话中是少见的。二是也在香格里拉峰会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致辞两边都不得罪,这反映了东盟的最新共识,即避免倒向一方,实际是倒向美国。三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在白宫接见东南亚青年领袖时谈到南海问题,认为中国对南海的一些诉求“可能合法”。上述几点说明,美国从过去完全偏向其他南海声索国,稍稍修正了一点。

然而对中国来说,还不能松懈。因为这或许预示着美国在酝酿一场更大的风暴。从过去几年中美南海争斗的经验来看,往往是上半年紧、下半年松,但不管如何,美国是不会放弃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的。美国要重返亚太,南海就是一个牵制中国的着力点,这是由美国的战略所决定的。更进一步,也是由美国的文化所决定的。美国已故政治学家亨廷顿在其名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中认为,未来世界将会形成儒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联合起来对抗基督教文明的局面,并设想了一场发生于2010年的中美之间围绕南海的大战。在亨廷顿的设想中,最后这场大战会发展成中日和伊斯兰国家为一方,美俄及西方国家为另一方的世纪大战。由于亨廷顿是从文明角度看待中美冲突的,所以将中日放在一个集团,将美俄放在另一集团,这与今天的现实严重不符,是亨氏预测的一大失误。但亨氏假设的这场南海世纪大战,也反映了美国战略界一个根深蒂固的成见:中国作为一个异质文明的崛起,终将会挑战美国霸权。因此,在看待南海的中美冲突时,不能仅仅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还应看到这深层次的一面。而在美国精英层看来,眼下正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最好时机,因为中国国内问题一大堆,正处于将强未强阶段,再过几年,要遏制中国,难度无疑就大很多,甚至根本无法撼动。

南海确有可能成为中国的滑铁卢,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中国今后在南海问题上面临着以下几个难点:一是北京对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使中国把追求一个和平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作为自己外交的优先课题,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诉诸武力,以免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二是国内的维稳需要也使得领导人在“外患”与“内忧”间选择先处理“内忧”;三是中国的军事力量近年虽有长足进展,但要在南海作战尤其是保住作战成果,海空军力量还嫌不足;四是有关声索国作为东盟成员,中国要面对的其实是整个东盟,如何避免东盟过度卷入进来,中国还没有好的办法;五是时至今日,外部势力尤其是相关大国,借口航道安全越来越深地插手南海事务。由此看来,中国在南海上是单打独斗,而对手则有南海声索国、美国等域外大国、东盟,北京面对的是这些势力的结合。

解决南海问题中国应有短中长期目标

中国要解决南海问题就须有一个详尽规划,想清楚自己要什么,短中长期达到什么目标,据此制定方案,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手段,要有清晰的思路,谋定而后动。

短期来看,中国应该加强对南海及其岛屿的开发和管理,特别是将赤瓜岛和永暑岛两座岛屿的扩建工程完成,不能让它们成为一个烂尾工程,否则,不但前期工作白做,更显示中国的战略意志薄弱,故而必须顶住美国的停建压力。中期而言,要和东盟签订《南海行为准则》,中国和东盟早已达成《南海行为宣言》,但宣言对相关各国没有约束力,故东盟迫切希望和中国尽快签订准则。

作为南海最大当事国,客观来看,中国一旦签订准则,在南海的行动将受很大约束,从这个角度看,准则的签订于中国对南海权益的主张有不利之处。另外,准则是以各国对南海实际占有的状况为基础的,这也是中国为什么一直不着急签署准则的原因。尽管如此,为使南海保持和平状态,中国终究是要和东盟签署准则的,且不能太晚,合适的签署时间应是中国的造岛工程完成之时。

短中期行为是服从长期目标的。中国在南海的长期目标应该是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南海各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并最终将美国挤出南海。美国重返亚太实际是以压制中国的战略空间为目标的,南海是其一大重点,作为中国国土,当然不允许别国的舰机在自己的领海恶意通行,这和航线自由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换言之,非军事化的通航从来是自由的,中国也不会拦阻,但带有军事目的的航行则排除在外。现在中国没有这个能力,一旦有这个能力,肯定是要把美国挤出南海。而要把美国挤出南海,除自身实力外,也需要东盟特别是南海声索国配合。

问题是,他们会配合吗?如果中国承认各国目前在南海的现状(当然不是承认他们对南海的主权),并积极履行维护国际海域安全的国际义务,如为通航船只提供气象预报、海上救助、打击海盗等服务。中国还可以提出,和南海诸国联合组建航道安全执法队伍,保护南海航行安全。为国际提供公共产品,其实也是中国作为崛起大国的责任。假如中国这样做了,南海声索国就没有理由还要美国留在南海。退一步,即使到时声索国强留美国于南海,中国的反制也就显得有理有据,反制的强度也可以更大。

在中国上述短中长期行动和目标中,也要注意风险。一个风险是,如何应对美国对中国南海岛礁进行12海里的抵近侦察。美国如果不能叫停中国的造岛工程,极有可能会采取这个办法来挑衅,而对中国来说,美国若这样做了,无疑性质起了变化,是对中国主权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个挑战,既让美国感受到中国的反制意志,又把它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上升到战争高度,是一大考验。另一风险是,中国用什么方式应对东盟及声索国的权利主张。过去的思路是把它限制在双边谈判中,认为这是双边问题,不承认东盟在南海事务上的权利。后来发现这有困难,中国又提出“双轨思路”,也就是一方面在北京和声索国间,通过协商谈判解决争议;一方面也承认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其对南海的关切有其合理之处,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把东盟作为谈判对象。

“双轨思路”实际是认可东盟有限介入南海事务。可对南海声索国而言,他们不会满足此。他们总觉得同中国的一对一谈判,由于力量对比实在相差太大,从而总吃亏。而只要感觉吃亏,他们就会拉域外国家特别是美国介入,这是南海问题复杂化的一个起因。有鉴于此,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再灵活一些,如承认声索国在东盟框架内和中国谈判争议问题。这样,声索国虽然可以借助东盟的力量为自己增加一点砝码,但增加的这点砝码对中国构不成多大压力。然而,却可以表示中国为解决南海问题的诚意,也使得中国有理由要求东盟约束声索国的一些无理主张。

最后,作为军事威慑的手段,中国要维护南海权益与和平,必须大力发展海军,尽快把这个短板补上。说到底,军事力量虽不常用,可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说话就不可能硬气。所以,加强军队建设,是贯穿于短中长期各个阶段的任务。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