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大有文章:中纪委为何要荐书

liaowangzhisheng 2015-03-06 23:05:59 秦晓鹰/文 总第269期 放大 缩小

近些年,我在与新朋老友见面时,经常碰到这样一种怪状:那就是这位“他”或“她”,在与你经过极为短暂(大约30秒至1分钟之内)的寒暄后,立刻就显得有些心神不宁。嘴上还在与你搭讪,眼神早已游离。像有心事,又像在寻觅什么,以至使你本想多说几句话的念头荡然无存。

我曾就此请教过某位心理医生,问他这种“走神”是否属于“多动症”。心理医生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反问:你觉得什么人身上这种作态最为严重?我思忖片刻后说:在官员、资本家(美誉为“企业家”)、名人和股民这四类当中最常见也最严重。而在一般老百姓中,青年人居多。医生又问:你觉得他们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答:就是神不守舍、眼神不集中。医生听罢,抚掌大笑并曰:“眼睛,心灵之窗。今天这个社会,人心中的欲望太多,眼晴不够用哟!”

“浅阅读”正出现在位高权重者身上

的确,如今市场经济瞬息万变,发财机会转瞬即逝,职场纷争你死我活,升降荣辱白驹过隙,权钱欲念此消彼长。黄金梦、权力梦、成名梦搅得国人坐卧不宁,而“梦”之变幻引出的悲喜转换更令人琢磨不定。于是,人们就总有一种无端地紧迫性。它所带来的心絮紊乱,神情恍惚,也就成了人们今天常见的心态与表情。

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命运,紧迫困惑浮躁的心绪,反映在人的阅读需求上也就有了两种倾向。第一是需要读点书。第二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从书中找到解开困惑的钥匙。其实,阅读的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本无可厚非。一般公众的浅阅读,包括跨职业、纯兴趣的浅阅读还颇有开拓视野扩展思维提高素质的好处。一名的士司机一位家庭主妇一个退休老人,闲来无事翻翻影视明星的自传,瞅上几眼电视主持人自吹自擂的文篇,也还算是一个解闷逗闷的乐子。

然而,问题是这种不求甚解、仅仅适应浮躁紊乱社会心态的“浅阅读”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出现在一些位高权重者身上。领导干部忙于创佳绩、忙于GDP、忙于应酬、忙于会议、忙于讲话、忙于出国、忙于剪彩、忙于接待和被接待……哪还有空闲时间、大段时间看书?我曾遇到一位经常出席国务院会议的高官,他平时向那些专家们征询意见的“口头禅”就是:“你能不能用三五句话就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有时,他也会拿出一本书顺手翻几页,然后便扔给秘书去看,并规定“看完后用三五句话把内容概括概括。”这其实就是地地道道的“浅阅读”!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官员的“浅阅读”竟是他们赖以指导工作的重要参考。他们选择的那些“浅阅读”所涉及的知识范畴,恰恰就是需要他们做出指导做出决策的基本工作内容和业务范围!这样一来,“浅阅读”就必然会演化成了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浅思维”,成了掩盖无知或一知半解的遮羞布,成了“浅决策”的始作俑者。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政府部门的某些政策之所以会常常朝令夕改、之所以会有政策“出不了北京城”、政策“出不了中南海”的尴尬,决策者在政策本身制定过程中的“浅思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由“浅阅读”带来的“浅思维”,再带来的种种“浅政策”是让中国各类政策规定失去了长期性、稳定性、准确性、前瞻性的最可怕的杀手。要知道,这一连串的“浅”造成多大的危害,笔者只要举三个小例子就足以说明:其一,是某特大城市的卫生主管部门决定,为了解决医患矛盾,将对全市医生护士进行正规的武术训练!其二,是另一个特大城市的有关部门确定了夏季消灭蚊蝇的标准,即在本市水边坐半个小时,如未受到叮咬即属合格!其三,在某个自称国际大都市的地方,为防止歹徒对中小学生袭击,“决定”给每个学校大门口传达室发几根结结实实的大木头棍子。请看,这些政府有关部门的无能是不是已接近了愚蠢的底线?想想吧,这样的浅薄幼雅可笑的决策主管还谈得上对一省一市乃至一国的现代化治理?所有这一切难道与若干年来浮躁的社会风气无关吗?浮躁恰恰又与“浅阅读”互为表里,除了把许多中国的官员弄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创造性思维大大减弱和退化之外,恐怕再无其他建树了吧。

有人说,中国人是世界上平均读书最少的国民。我对此说存疑,因为这说法太绝对化了。但看看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周围,有一个事实却不能不承认:如今,对许多中国人,特别是对许多中国各级党政决策者来说,静下心来去品味一本书,闻着书香去感悟一本好书的深意,恐怕早已是一种很久以前的记忆了,long long ago!如果不信,我们可以在中国内地随便“抽样”式地问一位首长模样的人,您已经多久没有去过书店了?恐怕他的回答依然是long long ago!

中纪委推荐了什么样的“图书目录”

但是,让笔者完全没有想到,或者说让我这么一个因为中国许多领导人因为“浅阅读”或者干脆“不阅读”而感到担忧的人惊喜的是,我在中国执政党——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网站上,竟然看到一个由该委员会郑重推荐的“图书目录”。而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在“新年看新书”的口号下,该委员会在2015年向全党(我以为主要是面向党的领导干部)推出的第一部书竟然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和他的妻子阿里尔杜兰特合著的《历史的教训》!中纪委的荐语是这样写的:“这是一本值得人们静下心来仔细品味的作品。”让躁动的中国人、让在各种欲望的搅扰下几乎坐不住立不直的中国人静下来看书。这句看上去很平淡但却意味深长的荐语,简直是太出乎我们的想像了。况且还是这么一本外国人写的内容很艰深的书。

说实话,杜兰特夫妇合著的这本书既不是一部历史著作也不是一部史论,而是一部史学随笔。是他们在完成十一卷巨著《世界文明史》之后,对人类文明进程中应该汲取的智慧的一种提练和凝练。书作者认为,这些从数千年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中“沉淀”下来的智慧对今天的人类具有极大的启发,只有延续而不是割裂或扬弃这些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人类才会获得“永恒的生命”。

笔者以为,凡读过此书的人,都不会说这是他们在完成历史巨著之后的蛇足之笔,都会被他们以历史学家的身份去关注今天人类命运的热忱所感动,也会被他们从历史学的透视镜中看到的今天人类仍摆脱不掉种种思维误区而备受震撼。在杜兰特夫妇的这部史学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与东方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看法。他们这样写道:“……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并且允许她的子民拥有更多的身体上和知识上的自由。同时,资本主义……借助于类似于半社会主义的立法,通过财富再分配政策,来限制个人所得。”“工业革命是正题,资本主义对抗社会主义是反题,那么下一个(社会)状态就应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合题”。最后书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主义(在)不断扩大自由”“资本主义(在)不断增加平等”。如今“东方就是西方,西方就是东方,这一对双胞胎很快就会团聚。”

在《历史的教训》里,类似这种让今天的中国人(特别是让那些闭目塞听、已经习惯于“红头文件”和“新闻联播”式语言的领导干部)感到陌生的观点、论点几乎比比皆是。例如:书作者认为社会财富的集中占有是有临界点的。越过“临界点”就会出现危险。历史用两种方法应对这种严重的危机:其一,是立法;其二,是革命。两种最大的区别是结果,立法是用和平方式重新分配财富;而革命则是在用暴力手段强行分配贫困。请注意,作者在这里用的是“分配贫困”,而不是分配财富。我以为,书作者这一立论,对今天苦于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的中国来说,启示会非比寻常。作者在分析了历史上的各类革命运动的局限时写下这样一句话,堪称精彩——“惟一真正的革命,是对心灵的启蒙和个性的提升”。这恐怕对如何遏止中国人社会公德和社会诚信的大幅度下降颇有借鉴。

作为一对终生研究世界文明史的学者,他们在《历史的教训》中说了许多对中国古代文明十分崇尚的话。但与此同时,也很直率很坦诚地讲了一些可能会让一些中国人听了不太受用的话。特别是对那些经常把“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挂在嘴上的人来说,恐怕尤为不中听。书作者这样问道:“文明会死亡吗?”之后便以希腊为例做了回答。他们认为希腊文明并没有死亡“只是外壳不再存在了”“内涵得到延伸了;希腊文明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原因是“罗马引进了希腊文明,并向西欧输出;美国从欧洲文明中获益,又准备以前所未有的技术方式,再次传播出去。”杜兰特夫妇最后郑重地说出了他们对人类文明走向的预言:“人的生命通过传宗接代而超越了死亡,一个有生命的文化也会超越时空、飘洋过海,将它的遗产传递给继承人。”今天“商业与印刷、电线与电报,以及看不见的多种空中‘信使’,正在把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明联合在一起,为所有人保存已被赠予的人类的遗产”!

中共能切割掉愚顽的

“浅阅读”吗

笔者做上述冗长的摘引,因为这些话正如中纪委的荐语所言,的确应该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在某些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经常表现出绝对的自豪与盲目的骄傲的同时,是否也可以琢磨一下杜兰特夫妇写下的这样的警句——“人类历史只是宇宙中的一瞬间,而历史的第一个教训就是要学会谦逊”!

其实,自习近平任中共总书记以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共党员推荐的书籍又岂止是一本《历史的教训》?外国人写的书在以往的书目中也占有了一定比重。除了王岐山先生给予好评的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之外,还有基辛格的大作《论中国》、科斯的《变革中国》、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与肯尼斯库克耶的《大数据时代》、理查德怀斯曼的《正能量》等等。

在中国人写的书中有内地公众并不熟悉的史学大家钱穆先生所著《中国经济史》,也有近年来的新书,如《重返文艺复兴》。看到中纪委两年中列出的这些书目,笔者第一个反应就是发自内心的高兴。从这些书目开列和对这些著作的荐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推荐者不但自己具有较为深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且深知目前中国各级干部拥有的中外社会科学知识极度贫乏、极需“补课”和充电。换句话说就是,中共高层已经意识到,“浅阅读”,甚至“不阅读”已经是中共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通病、顽症,甚至己经是一种严重的智力“内伤”,必须扫除这一对提高执政党社会治理水平,使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的巨大障碍。看来,彻底摒弃浅阅读,己经是在更深层次上中共转变作风、转变学风的当务之急。

不过,就在笔者为中共在学风上的改弦更张感到欣喜之余,又多少有些隐隐的担忧。我怀疑中共那些在权力场上打拼的人们,那些终日钻研权谋之术的人们,那些被物质欲望之火烧得五迷三道的人们,真的会安静地读书、认真地思考吗?笔者在读完《历史的教训》之后曾顺势写下了这样的话:“这是历史随笔,也是一本格言书,一本很有逻想个性的书。在大变迁大转折的时代,我们有时已‘逃离’了历史的教训,有时却仍陷在无数的中外前人曾陷入过的历史教训之中,不能自拔。没有相当的世界历史知识,没有容纳百川放弃偏见的政治胸怀,没有一颗渴望变革的心,根本就谈不上汲取什么教训,当然也读不懂这本书。”

希望这是在杞人忧天。更希望中共能切割掉愚顽的“浅阅读”,拆除种种精神樊篱,去理解现代世界,从而也才可以真正理解在这个现代世界中的现代中国。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