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世界需要真孔子

liaowangzhisheng 2015-02-13 14:53:35 秦晓鹰/文 总第268期 放大 缩小

一则瑞典停办孔子学院的消息让我思忖良久。相信对此关注的人不止我一个,尤其是在人文社科界。瑞典方面表示,此事与政治外交无关,纯属院长退休等一般事务性原因。中国方面则表示,全球有70多个国家有孔子学院,尚有正在申请的200所,瑞典一家退出尚属正常。笔者以为,中瑞双方用的都是无关痛痒、不伤害对方感情的客气话。是否还有其他原因,舆论与公众当然也就不得而知了。

但仅就这则消息而言,无论是对几年来努力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中国政府,还是对我等长期钟情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界同仁来说,恐怕都不是什么佳音,至少会使我们不爽甚至感到有点尴尬。

那么,为了尽量减少这种不爽与尴尬,我们自己是否也应该对创办孔子学院,甚至是对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这个大战略,加以悉心与虚心地考量呢?我与多位文化界友人就此交流过看法,众人的意见表述有犀利泼辣的,也有温润平和的,但概括起来却依然非常尖锐。即便是那些很有建设性的意见,在某些具体环节上乍听起来仍然带有颠覆性。

我辈同仁一致认为,孔子学院的主业必须尽快从以汉语教学为主转向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这种转型是一种客现要求,这包括两大因素。其一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责任与国际担当愈来愈明显,愈来愈沉重,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让世界了解和理解中国不但变得日益迫切,而且也较为人性化,较有说服力和历史穿透力。其二,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存在某些具有隽永智慧的因素,它们对缓和当代世界的紧张局势仍有着现实意义,对缓解人类在发展中遇到的世界性难题也具有一定的顿悟作用。

正是因为有了以上这样的客观需求,我等以为,在以孔子学院为基地进行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时必须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去粗取精。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即便是中国人终生浸淫于此恐怕也只能学个九牛一毛,更何况对象是外国人。因此,大可把基础性传播简化为三大范畴,并且以这三大范畴为框架,收纳一切可示范之经典。这三大范畴应该是:其一,(天行健)自强不息。其二,(地势坤)厚德载物。其三,天人合一。也有人提出,还应有中庸之道内含的“和”文化,那就见仁见智吧。

最后一条,也是众人一直深为遗憾与忧虑的是,国人在当今世界上的负面形像,往往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播中受到外国人的质疑,很有跛足之感。也许有人说这是他们对“中国奇迹”羡慕嫉妒恨引来的中伤,是把中国妖魔化的阴谋。笔者对此种陈旧自欺的看法不屑评论。只是要郑重地向有关决策层和决策人建议:在你们竭力向世界传播与推介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和提高中国的“软实力”的同时,也要把全力以赴改善中国人的对外形象一齐“打包上市”。假货的泛滥、造假的猖獗与商业上的失信,以及在社会公德上少数人毫无忌惮的丑行,这些都使中国人的形象在国外受到了相当大的损伤。要晓得,人的言行是一切文明最真实的诠释。如果人们把数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一个不讲诚信不爱卫生不珍惜环境的民族连接在一起,我们就是再办100所、200所孔子学院又有何用。

总之,传播孔子,今天就必有真孔学;传播传统,今日就必有真关照。对外宣传得失与否,必以国内社会大环境为铺垫为策应。古今一体,内外相通,方为孔子学院昌明之路也!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