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王岐山为何放狠话?

tebiebaodao 2014-11-19 14:24:17 胡 敏/文 总第259期 放大 缩小

 

“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谁还敢我行我素、依然故我,就要付出代价!”。这是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中纪委四中全会上放出的一句“狠话”。

继10月下旬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也召开四中全会,对党的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落实进行全面部署。王岐山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着重指出,“党中央横下一条心,一定要遏制住腐败蔓延势头”。在新一届党中央近两年来密集反腐,成效卓然的态势下,王岐山对待当前党内反腐态势仍讲出一番狠话,其言之凿凿,掷地有声,且振聋发聩,足以引起海内外对下一阶段中共反腐走势做出新的预判。

艰巨:腐败已危及执政基础

中共十八大以来,反腐在中共党内刮起旋风并高压推进,被媒体誉为“打虎拍蝇”的战役对这个世界上第一大党展开了一场“刮骨疗伤”式的正面打击。扮演此次主角的中纪委对执政党内各种形式的贪污腐败频下重手。

据有关方面统计,在不到两年时间的反腐战役中,已有超过18万党员干部被处分,更有数目可观的司局级以上高官被查处严惩。无论是坐镇一方的地方大员,还是已位居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委员;无论是正崭露头角、渐起风云的政治明星,还是已功成名就、退居山隐的过往功臣,只要正在或者曾经涉足过违法乱纪、有腐在身,一应会“新账老账一起算”。用中纪委的话说,就是反腐“决不留死角”。

自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第五代领导集体上任以来,就开始对党内腐败“宣战”。2012年11月15日,新当选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指出,新形势下,中共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在此后的有关会议上,习近平也曾痛心疾首地指出,近年来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如果任由这一态势发展下去必将亡党亡国。新一届党的领导人就此向全党全国人民承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政准则,要严于律己,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决不允许搞特权。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都必须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决不手软,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中共不仅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中共第五代领导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和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在两年以来的反腐斗争日益彰显并初见成效,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称赞,在党内也赢得了威信。但尽管如此,中共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依然是新时期一场严峻的斗争,所谓沉疴难治,积弊难返,反腐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丝毫不可轻视。

也就是在十八大以来,中纪委经过两轮巡视依然发现: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行业特别是权力高度集中的领域,一些手握重权的党政官员依旧存在侥幸心理。从今年以来查办的国家发改委、山西、江西、云南等大的腐败案件看,既有历史延续的体制漏洞没有清理彻底,也有部分人或者利益集团沿袭过往惯性不畏反腐高压态势仍不收手。大量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以权抗法、以权压法的问题也是气息尚存。王岐山书记将一些地方的裙带腐败、窝案高发形容为“塌方式腐败”,并指出这些问题至今病源还在、病根未除。

既然药到病未除尽,一旦形势稍缓,腐败就有反复反弹的风险,还需施之重手,反腐艰巨性也体现于此。

威慑:惩治腐败须利剑高悬

中国古代官员的大宅或是议事大堂上常常挂有廉政自律的警句匾额,这叫“明镜高悬”,时刻提醒官员要为政清明。而当今社会对官员行为方式的约束已经有了更多的监管手段和机制保证。

仅就对防治官员出现腐败行为而言,研究国内外反腐肃贪机制的专家们早就得出一套“四不贪”理论,即法制健全——不敢贪,体制严密——不能贪,待遇优厚——不必贪,官员自律——不想贪。近年来在中共反腐败实践中,中纪委也认同这样的逻辑思路。

在2013年省部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研修班座谈会上,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就明确提出了中共的“三不腐”理念。他要求,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当然,形成“三不腐”机制是反腐败的理想状态,在实践过程中其实有着太多的不可控因素,结合中国社会处于大转型的历史现实,必须首先营造好“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的高压态势,必须坚决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

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深度的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已使得中国经济发展领衔于世界,但中国与许多后发经济国家和地区一样,并没能很好地绕过国民经济增长与社会腐败蔓延相行并进的历史怪圈。市场经济逐利的原始冲动和法治建设滞后产生的权力寻租也使得中国同样位居世界著名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建立的腐败指数排行榜的前例。不正确的经济发展理念和不科学的官员考核评价机制使得我们过于看重经济增长的数字游戏,所谓法律法规的公平公正、市场秩序的合理有序、人性道德的戒律良知都可以换上市场的价码拿来交易,社会价值的衡量标准就是拥有财富的多少和官阶的递升。而在党内,太多的官员早就置党性宗旨和党纪国法于脑后,深陷于各种形式的权力寻租,在权力腐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中央高层只有真的横下一条心,坚决地“治病树”“拔烂树”,才能遏制住腐败蔓延的势头。唯有一个严字、一个惩字,才能根本剿灭各种形式的腐败侥幸心理乃至变本加厉。因此,我们已经看到,不论官阶多高、不论曾经建功立业,只要对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党的利益“伸过手”,那么“伸手必被捉”。用王岐山的话说,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其关乎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

每个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意识到反腐利剑就悬在头上。执政党必须以强大的反腐震慑力撼动其心,一定意义上,以反腐促进执政党洗心革面才刚刚踏上征程。

常态: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

有意思的是,针对反腐取得的初步成效,坊间一再预判,到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如此高密度高压力的党内反腐是否会有所收手。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此前的一次政协议政会上回答一位委员提问时用一句幽默的话——“你懂得”,预示反腐何谈结束。而在此次中纪委四次全会上,却是用一系列狠话向世人表征反腐绝不收手。

正如众多观察家指出的,两年来的严惩腐败只是治标,最终是为形成反腐败的长效机制这个治本之策赢得时间和空间。制度建设是本,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又永远在路上。从王岐山放出狠话的背后我们还可以有这样三个理解:

一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定意味着反腐进入一个转折点。王岐山在中纪委四中全会讲话中强调“要加大治本的力度”,这其实意味着构建一个不敢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今后将更多地要靠依法治国来提供保障,一切反腐败作为也将会体现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而不是坊间传说的所谓“政治斗争说”。王岐山的讲话也确定了一定要“走向治本的反腐”阶段。有专家认为,这次全会是反腐败由治标的反腐走向治本反腐的转折点。

二是未来党内反腐还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王岐山在讲话中透露,现在的官场地位越高权力越大,特别是党内存在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大量的利益输送形成了大的利益团伙或利益集团,就此也客观存在抵抗反腐的情势。因此,王岐山的狠话就是进一步告诫一些人或利益集团腐败蔓延没有腾挪空间。他明确要通过纪检监察机关全面履行监督责任,确保使中央政令畅通,继续腐败一定要付出代价。

三是将更加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按照王岐山讲话强调的,今后落实反腐依宪执政之外还要依照党纪。将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实践成果固化为制度,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相关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并通过改革完善纪检监察组织结构,整合反腐机构,形成力量集中的“反腐拳头”。与此同时,还要让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德治是中华传统文化,法治又是现代国家文明,德治与法治结合既是改革更是创新。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