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透视中国经济改革

liaowangzhisheng 2014-10-14 12:37:52 总第255期 放大 缩小

 

中国如今的经济状况很容易让人持悲观态度。在30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开始疲软。一些评论员甚至怀疑曾经备受称赞的中国经济奇迹,或许只是一个海市蜃楼。

人们正质疑中央政府落实去年深化改革方案的决心。这很容易就引起了一些悲观的情绪。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也应当把事情放到历史的角度来看。当前中国已经走到了另一个决定命运的十字路口,因此回溯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历史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多少了解一些中国在其迈向繁荣的路上已经走了多远。

1978年应当是一个好的开始起点。当时,中国只有一个银行,没有保险公司。国有企业和政府的储蓄占到总储蓄额的83.8%。1958年至1978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每年增加约4元人民币,而对于农民来说,只有2.6元人民币。

日本的一份报道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有多落后。当那名记者参观重庆的钢铁厂时,他震惊地发现,工厂里有一个140年前英国制造的蒸汽式钢模具。他简直无法相信,但工厂经历告诉他这是真的。这个小插曲来自于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描述的是中国当代商业发展史的波澜壮阔和动荡不安。

实际上,1978年,中国还有许多重大的变化。安徽一个农村里的18个农民私下签订合同划分了他们的集体土地。这一举动在当时是冒着被判死刑的风险,但它标志着人民公社时代的终结。这个大胆的举动很快就被推向全国,并且释放出自1949年建国以来最大的生产力。人民公社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终结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经济事件中最重要的之一。这份由18个农民用血签的合同现在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另一个突破性的变化是重新开放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在毛泽东时期,中国陷入了对知识分子和学者长期的阶级斗争之中。大学被关闭,整整一代人迷失在政治标语和毛泽东的红色语录中。

但在1978年,500万有志青年参加了大学录取考试,其中40万人被录取。这些人之后成为了中国创造经济奇迹中的“顶梁柱”,其中一些人还成为了中国最有名的商人。

在1978年之前,中央对待外来资本如同鼠疫一般避之不及,但自从决定向外国投资者敞开大门之后,中国对美国、日本等地的投资者如同求婚一般热情。李嘉诚是香港最富有、最有实力的大亨,他甚至获得邀请,和中国领导人们一起,出现在1978年的国庆节庆祝活动上。

而邓小平作为曾经的抗日将领,也出访日本拉近关系。同年,诸如松下这样的日本企业开始在中国进行投资,而美国的可口可乐也在中国销售出了第一批饮料。

这些看起无害的变化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抵制变革的意识形态争议仍然很强,但改革的势头无法阻挡。

这篇文章无意沉迷历史,而是想突出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走了多远。很多当代对中国的评论常常是抨击中国改革进程缓慢,这固然没有错;但同时,一些评论也没承认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比如集体农业的终结、私有企业的出现和繁荣、计划经济的部分死亡。最重要的可能是,终结了“自杀式”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而开始发展经济。

中国的经济奇迹是真实的,并且是这个国家忙碌的创业精神的产物。最优秀的中国经济研究学家Nicholas Lardy曾经在他的新书中写道:那些认为国有企业主宰中国经济的观点是错误的。实际上,国有企业似乎在中国经济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他们占中国GDP大约1/4到1/3的水平。在许多部门,私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国有企业。

我们必须承认并相信中国过去的改革措施。虽然中国目前正在经历一个困难的调整时期,但中国的创业能量最终会占上风,而且像阿里巴巴这样的高科技企业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之光。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