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向后看是为了向前进

tebiebaodao 2014-09-01 21:34:22 王德蓉/文 总第251期 放大 缩小

 

在中共历史上,全党参与的大规模的总结历史经验的活动有两次,第一次是延安时期毛泽东主持的对建党以来历史经验的总结,第二次是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主持的对建国以来历史经验的总结。

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邓小平不是历史学家,他看待历史的视角,当然不是也不可能是拘泥于历史学家专注的所谓“专业性”。举一个例子,邓小平曾经提出“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有很多搞历史专业的学者在网上提出种种质疑,认为这束缚了对历史真相的探寻。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认识邓小平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呢?

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为当前和今后的工作服务,向后看的目的是为了向前进。他非常明确地多次阐述过这个观点,比如:“接受历史教训,是为了今后的工作”,“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如三中全会所说,是为了团结一致向前看。不能在旧帐上纠缠,要把大家的思想和目光引到搞四个现代化上面来。如果不能得到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结果,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缺陷”。

邓小平主持起草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鲜明地贯彻了这一思想。邓小平在起草工作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中心的意思应该是三条,第一,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第二条是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要作出公正的评价。第三条是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事情作个基本的总结。

邓小平一开始就抓住了《决议》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即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初稿出来后,邓小平不太满意,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行,要重新来。我们一开始就说,要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现在这个稿子没有很好体现原先的设想。”

邓小平为什么如此重视这一点?因为这个历史决议是为了统一全党的认识而做的,是为了奠定改革的共同思想基础而做的,也就是说,这个决议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今后事业的发展。如果不能正确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上述目的就无法实现。最终,在邓小平指导下,《决议》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意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的历史作了全面、客观、准确的总结,从而达到了分清是非、统一思想、维护团结的初衷,为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正因为总结历史是为了服务现实,邓小平更重视对党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的总结,包括对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他虽然也在一般意义上提到过古代史和近代史,提到过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但总起来看,他还是更重视对现实经验的总结。因为这些经验距离我们最近,与我们的事业联系最直接最密切。通过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可以引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从而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服务。他1992年的南方谈话,实际上是对改革开放14年历程的一次全面总结,这次总结不仅回顾了过去,更重要的是开辟了未来。

以全局高度、政治高度和长远高度总结历史经验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时,非常重视全面性、科学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他说:“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才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

讨论《历史决议》时,有少数人揪住毛泽东的晚年错误不放,把这些错误归因于毛泽东的个人品质。对毛泽东的晚年错误,邓小平是怎么总结的呢?他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这样一比较,就可以看出,邓小平是站在全局高度、政治高度和长远高度来总结历史经验的,而一些人是站在个人角度、感情角度、眼前角度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两种认识的高下之别判若云泥。如果脱离了全面性、科学性和人民性总结历史,那么得出的结论必然会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损害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威信,涣散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团结。这是国家的前途命运不能允许的,也是人民不能接受的。

在总结历史经验时,邓小平非常重视与国际上同类问题的比较,体现了宽广的国际视野。有些问题,我们遇到过,其他国家也遇到过,比如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终身制”问题、“个人崇拜”问题,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急于求成问题,等等。比如现代化建设,一些发达国家是怎么做的,“亚洲四小龙”是怎么做的,等等。在这些比较中,他站在时代的高度、世界的高度反思我们自己的历史,强调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加快中国的发展。

最突出的例子之一,就是关于市场经济的看法,我们在很长时间里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的化身,看作是洪水猛兽。邓小平对我们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国际上这个问题的认识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当时,这些话,如果他不说,别人很难说出来。当然,邓小平也始终强调,决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模式,而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习近平指出:“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要求,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邓小平是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他总结历史经验所体现出的大智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色,从邓小平对历史经验的总结里,我们也许可以感悟到在今天如何正确地认识历史、面对历史和运用历史的深刻启迪。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