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直面经济学家的责任和命运

fengyanfengyu 2014-08-20 19:01:10 熊光楷/文 总第250期 放大 缩小

 

我和李剑阁相识于共同参与起草党的十五大报告。之后,是他推动了我利用业余时间打网球。此外,如果说周小川是一位业余音乐家,那么,李剑阁就是一位业余美食家了。他常常说自己在美食方面,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但我们也常常开玩笑说,他是理论大于实践,理论多于实践。

李剑阁曾经参加国务院领导部级同志的外文班,到澳大利亚学习。我到澳大利亚出访的时候,曾与他们聚过餐。他还曾作为一批部长级干部的领队,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进修。他的文笔很好,发表的文章比较多,在一些重要的经济争议问题上,他观点鲜明,也比较客观。有时候,他也会受邀到大学讲课,或在各种研讨会上发表演讲。2006年底,我和他就曾同时接受邀请,到汕头大学讲课。他的课比较风趣,既有理论,又讲求实际,很有启发性。

在李剑阁签名赠送给我的《历史的契机》(香港和平图书有限公司,2005年5月第一版)中,除了论述经济体制运行及经济改革的文章外,还收录了两篇关于经济学家的文章,反映出李剑阁对经济学家迷茫与困惑、责任和命运的认识。

《经济学家的作用、责任和命运》是李剑阁应孙冶方基金会的约请而写的一篇纪念文章。李剑阁在文章中并没有使用大量篇幅描述他对孙冶方的崇敬和仰慕之情,而是集中笔墨分析了中国经济学家的责任和命运。李剑阁批评了一些人士对经济学家往往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责难,批评了“三个经济学家至少有五种观点”的说法,也批评了经济学界一些“急功近利、趋势媚俗”的令人担忧的倾向,指出经济学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经济学家可以“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也可以“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经济学家预测不准,或者怀抱悲观态度是正常的,但经济规律绝不能像孙冶方批评的那样被视为“任人使唤的丫鬟”,可以随心所欲地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迷茫中的经济学家如何把持自己》最初发表在1998年12月的《财经》杂志上,使用的是“阎涛”的笔名。这篇文章重点针对当时发生的亚洲金融风暴和中国的通货紧缩,作了解释和廓清工作。文章指出,亚洲金融风暴的发生,不应该动摇经济学家对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念,不应该促使经济学家片面地到西方寻求所谓的“仙方”。李剑阁尤其针对经济学家的迷茫指出,经济学家不应该醉心于功名,而应该抛弃私念、效力于社会。

今天,亚洲金融危机和当时的中国通货紧缩已如云烟散去,但李剑阁对经济学家处境与心态的批评和建议,依然灼灼其华,具有启示意义。

熊光楷  上将,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院校的兼职教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