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痴迷世界杯的中国人

liaowangzhisheng 2014-07-11 15:30:01 秦晓鹰/文 总第246期 放大 缩小

有人对世界三个大国对足球的认知程度做了分折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人不喜欢看足球比赛,但会踢足球;中国喜欢看足球比赛,但不会踢足球;印度人既不喜欢也不会踢足球。这个结论有点冷幽默,却包含几分真实。

世界杯在中国

在世界杯开赛的这些日子里,你如果来到中国,特别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发达城市住上几天,你一定会吃惊地发现,中国人对世界杯的喜爱程度不但出人意料、简直是到了难以想像的地步:各大纸媒体和网络媒体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在滚动发布播出着各种有关世界杯的好消息坏消息,只要打开电脑翻开报纸铺天盖地的评论图片动漫游戏广告就会扑面而来。

一向把政治经济要闻和政府要员活动的报道放在黄金时间的中国各大官方广播电台、电视台,也一反常规,每天都会拿出大量时间对世界杯各组的赛事加以转播、重播。除央广央视外,近百家地方电台电视台也都推出了各自的竞猜、专访和体育彩票之活动。无数的名人半名人假名人、无数体育明星体育内行以及外行、学生和普通的家庭妇女纷纷走进电视走进广播,抒发情感、表述爱恨……男人喋喋不休地谈球技谈战术,女人津津乐道地说靓仔赞帅哥。写字楼、酒吧、餐厅、旅店、车站、机场……到处都是世界杯的广告和各国球星的人头像。

一些企业推迟了上班时间,借以讨好通宵达旦看赛事的员工。手机用户甚至可以收到帮人到医院开出病假单的短信,以解决人们在熬夜看球与“被迫”上班两者间的矛盾。在北半球的夏日凌晨,当你在微亮的曙光中走在中国的街巷时,临街敞开的住家窗户里会不时传来男人的吼女人的叫:“进球啦!”“射门!射门!”此时,你还会觉得痴迷世界杯的北京、上海与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相距甚远吗?

那么,没有球队在巴西征战的中国人为什么会如此痴迷世界杯呢?个中原因当然很多,但老一代中国人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不可小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中就有一大批足球爱好者。不过,堪称“球迷”这个称号的,恐怕还要算“中国改革开放之父”的邓小平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女子排球曾连续夺得五个世界冠军。当时就有人提议把女排的夺冠日定为中国体育节。但邓小平却表示了异议,他说,这要等一等,要等到中国足球拿了冠军才能设一个全国性的体育节。此后,中国足球一路跌跌撞撞,总体水平迅速下滑,直至有了被亚洲二流球队一场踢进5球的惊人惨败。

然而,尽管由于各种腐败无能与管理失当,屡屡蒙羞的国家足球队让中国公众气恼无限失望无边,但直至今日,足球本身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地位和分量依然是不可动摇的。习近平主席在私下还说了他对中国足球的三个愿望:一、“踢进”世界杯;二、、举办世界杯(大赛);三、赢得世界杯。一位上海歌唱家告诉他准备在最短时间创作几部歌剧时,习近平在对歌唱家的“雄心”表示赞许时,竟无意中说到了中国足球:“不容易啊,也是个梦想吧。不过,人总是要有梦想的嘛,就如同我们对中国足球的希望!”是希望还是梦想,我们暂且不用评论。但这件事至少说明中国人喜爱足球的“心火”从未泯灭,上至国家主席下至小巷居民,都是一样。很明显,在这团“心火”中,为国家与民族赢得荣誉占有相当的比重。

世界杯里有什么

但我以为这仅仅是中国人痴迷世界杯的一个原因,或者说仅仅是一种浅表性原因。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在争夺世界杯的赛场内外和赛程中,中国人看到了他们所渴望所梦想的一种社会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是既包括个人的才能智慧与热情得以尽情施放的精神状态,又包括每个成员之间不分等级不分族群的平等协作与交锋。

在世界杯赛事中,充满了竞争对抗又充满了理性规则,充满看似无情的淘汰与输赢又充满了真诚的人格尊重。野性豪气与理性精神之结合、活力四溢的青春与英雄末路的悲凉,把浓缩的人生无比真实地裸现于世。所有这些怎么能不深深打动着中国人呢?迷失自我、抛闪情谊、无视规则、践踏道德规范……经过几十年粗放的市场经济之后,中国遇到了极大的社会难题。自由奔放友好理性的精神就如一阵强劲的新风吹开了人的心扉,让苦恼不已的中国人每天都能沉浸在一种争而不乱、抢而不贪的氛围之中。

世界杯里有久违的守信与诚信,有奋斗者胜败的甘苦,更有理性与道德组成的规则天平。要知道,在金钱与道德严重失衡的今天,某些中国人、某些中国的“土豪”依然是文明世界的精神乞丐。

世界杯进入淘汰赛之前有过一天的休战,又恰逢中国的星期六休息日。这一天,有的球迷因为熬夜多日在“补觉”;有的男球迷忙着干家务,以示立功赎“罪”,弥补十多天因不干家务引起的太太们的不满……世界杯结结实实“打乱”了许多大中城市居民们的生活节奏和节律,但当我问到人们是否会为此而有怨言时,得到的回答几乎全都是“N0”。不少人甚至说:这些日子简直就像天天过节一样!有的男人说,中国妇女每年3月8日都有自己的节日。男人呢?四年才过一次,一次就是30多天,世界杯就是世界男人的节日,过瘾啊!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掰着手指头在算自已这辈子还能再看上几次世界杯大赛……所有这些酷爱痴迷世界杯的举动言论,其动因难道只限于前面所说的几个简单原因吗?

当然不是。

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谈到传媒与广告的关系时曾经预测:体育、体育赛事、体育明星将会成为世界广告业的“最大宠爱”。体育和体坛明星必将在广告上取代文娱和演艺明星。这位著名的未来学家做这种对人类看似无关紧要的预测有什么价值吗?价值在于他后面的结论,在于他把体育与人类对于工业化时代的反思与批判做了恰如其分的联系。奈斯比特认为,工业化延伸扩大了人的能力,但也压抑了人的原始动力,钝化了人的自然功能。而随着后工业化时代即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人类文明进步中出现的这种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更加严重与更加尖锐。在这种情况下,雅俗共赏、激动人心的体育赛事不但可以满足人们返璞归真的怀旧心态,而且可以让人们从工业化信息化的禁锢中得以抽身得到精神上的“补偿”。

体育是当代社会唯一一种不依靠外力只展示人类原始动力的事业,是人类原生态的延续和遗存,所有的体育规则都是对人类这种原生态的非功利性保护。而在体育所有的项目中,足球又较之其他项目更能展示体育的价值。它蛮勇地如同一场场血脉贲张的战争,但却是没有丝毫血色的真正理性的和平。绿茵场上的狂奔追逐是每个个人自然属性的自由宣泄,而每一次带来胜利的传接配合又有着人类相互依存的社会属性……

只要仔细想一想,你就能明白,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把上面这些道理“讲”得是多么透彻啊!它在给全世界球迷带来节日般的极大愉悦的同时,也在冲洗着人们的心,更给了目迷五色的中国人一个纯净的梦!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