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了解香港,恰逢其时

tebiebaodao 2014-06-27 15:32:20 印红标/文 总第245期 放大 缩小

 

近年来,香港社会围绕特首普选争纷不断,有愈演愈烈之势,而内地公众也似乎猛然发现香港的现实与以往的印象出现了不小的反差。香港怎么成了问题之都?国务院发布的《一国两制在港实践》白皮书指出香港回归后取得的巨大成就,回答了香港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对全面准确理解“一国两制”方针,澄清香港社会的种种认识误区,对于内地社会重新学习中央政策,了解香港,都是恰逢其时。

香港特区的地位

1997年,香港结束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开始“一国两制”的实践,至今已经近17年了。回归之后香港的地位在《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基本法里,已经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问题并没有因此变得简单。香港社会总有些声音,做似是而非或者另类的阐述,并且借助主流传媒,知识精英的身份营造相当强的话语权。

香港的地位是什么?其高度自治权利来源于何方?这应当是十分清楚,却是常常被某些人刻意模糊,甚至歪曲的问题。毫无疑问,香港是中国中央政府直辖的,享有高度自治权的特别行政区,其自治权来自中央的授权,而非其自身固有。

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单一制国家的地方行政区域的权力来源于中央的授权,就是说中央决定地方,地方的权力有多大,有哪些方面的权力,均由中央决定。这不同于联邦制国家。联邦制国家的联邦政府权力来自联邦成员(州或者邦)。联邦成员(州或者邦)先于联邦政府出现,是具有主权的政治实体,而联邦政府的权力来源于联邦成员(州或者邦)的让渡。如果将联邦政府视为中央,州或邦视为地方的话,可以说是地方决定中央。

单一制下的香港地区并无固有权力可言。然而近年来,有人抛出所谓“香港城邦论”,“一国两制,城邦自治”论,试图打造“香港城邦”的观念,鼓吹所谓“自治传统”,以这种自治意识与中央周旋,划定中央与香港的权力疆界,“恢复中港关系正常化”,以及“一切以香港为本位,香港优先,香港第一”。这意味着把单一制的地方行政区域偷换为联邦制的“州”,这里的“一国两制”被改变了味道。

事实上,英国统治香港的期间,并没有在香港实行以政治选举为标志的自治,香港居民没有自治权,只是到归还香港的前途已定,才启动选举。换句话说,港英统治末年的选举只是撤退的部署,是英国给中国留下什么,而不是它自己如何统治的问题。即使是这样,直到最后一天,港英的行政长官——总督仍然是伦敦英国政府委任,而与香港人无关。香港特区成立之后,香港才有了民选的特区行政长官,并且民选的方式按照香港基本法,从选举委员会的间接选举,根据香港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即将进行的普选。

香港的普选权来自基本法,因而只能在基本法的框架下探索具体的实施细则。如果说到香港的自治传统,才是刚刚起步。

特首普选之争

香港特区居民普选特区首长暨行政长官的权利源自基本法,因此顺理成章地必须依照基本法的规定进行,别无它途。如果不承认基本法的规定,那么普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依据基本法,香港特首需要同时向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负责。一方面,他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因此要向中央政府负责;另一方面,他是在香港特区,由香港居民选举产生的,因此要向香港特区负责,二者缺一不可。由此产生的一个合情合理亦合法的要求:香港特首要中央与香港两方面都能接受。

基本法对特首普选规定的提名委员会提名、选民普选和中央任命的程序正是为了保证当选的特首能够为香港和中央都能接受。香港泛民主派指责提名委员会提名是“筛选”,其实选举亦可视为一个筛选过程,港人普选筛去满意率较低者,中央任命是把关,可筛选去中央不能接受者,而提名委员会则预先平衡各方各界的意愿,筛去中央或特区居民接受程度较低者。如果仅反对一方筛选,恐怕有失公正。

至于目前很多泛民主派主张所谓“公民提名”,于法律无据。极端派以“占领中环”的违法行为争取公民提名,更应当是香港法治传统所不能容忍的。某些人为了自己一派的政治目的,无视法律,还要鼓动青年人违法,很需要予以警惕。

中央提出要由爱国者治港,香港特区政府领导要由爱国者为主体,特首要由爱国者担任,这是中央与特区关系所决定的,也表现了香港的主权归属。既然香港已经回归中国中央政府管辖,就不能不顾及中央的管辖权力。

香港特区的政制设计是行政主导,尽管民选立法会的制约已经使香港的行政主导权有所削弱,但是行政长官仍然处于政府执政的核心地位。以立法会议案的表决为例,政府提出的法案,如获得出席会议的全体议员的过半数通过,即为通过。而立法会议员个人提出的议案、法案和对政府法案的修正案均须分别经功能团体选举产生的议员和分区直接选举产生的议员两部分出席会议议员过半数才得通过。这个规定明显有利于政府,是为了保证政府的行政效率,而行政长官是政府的主管。

“一国两制”给予香港特区高度的自治权,允许特区享有与国家主体(即内地)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制度和生活方式,这种高度自治是世界各国仅见的,不可避免会因为制度、价值理念的差异产生矛盾、摩擦。因而,自治程度越高,中央就越是需要坚定的底线。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否则势必会出现管辖的困境,不论于中央于特区都是损失。在特首普选问题上坚持爱国者的标准,是这个底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围绕香港第一次特首普选方式的斗争,不仅是特首产生方式之争,也是由谁来决定规则的关键一役,各方都使出浑身解数,斗争日益白热化。国务院白皮书的发布,深化“一国两制”的方针,厘清香港社会的诸多认识误区,不仅使中央掌握话语主导权,也会令理性的反对派在博弈中学到在基本法框架内争取权利最大化之道。

对香港“一国两制”的再思考

白皮书是内地公众深入了解香港,学习“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性教材。香港回归之后,内地流行一种对香港发展的乐观情绪,似乎香港问题由此解决了,可以高枕无忧了。香港的负面消息很少在媒体出现,直到腰包稍稍鼓起来的内地同胞乘“自由行”之便涌入香港之后,才发觉香港社会的不如人意之处,某些港人没有适应回归的历史性转折,人心回归尚需时日,进而香港民主化进程中的种种冲突也逐渐进入视野,香港怎么了?

应当指出,“一国两制”的实践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随着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的升起,“一国两制”必然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并在应对之中得到发展。对此,不仅中央政府,而且内地传媒及公众也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白皮书的发布,提供了内地公众观察和深入了解“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特区实际情况的指导。随着香港与内地交往的扩展,关于香港的信息会吸引更多内地公众。

要争取增强香港同胞的国家认同和向心力,需要内地和香港两方面的努力。把祖国内地的事情办好,具有最重要的基础作用。内地民众所诟病的贪污腐败、权力监督不力、社会不公等弊端,在香港很多媒体的报道中,不可避免地被渲染,造成港人对内地的负面印象。而香港民众对内地的改革、德政也不会视而不见。当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而且在社会公正和谐、政治民主清明方面也赢得国内外普遍赞誉和尊重时,香港的人心回归必不在话下。

当前,香港与内地社会需要更多的相互学习、求同存异、互帮互谅,还要有同胞兄弟之间持久的善意的耐心。内地要等待香港社会逐步适应“一国两制”的转变和民主化转型,香港要等待内地改革的深化和社会政治的进步,携手共同争取美好的明天。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