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闪光总理”李克强的英国之旅

liaowangzhisheng 2014-06-27 15:26:33 王 冲/文 总第245期 放大 缩小

 

6月16日,李克强总理开启访英之旅,短短数日,收获不俗成果。和以往领导人出访“在商言商”不同,李克强的英伦之行重视经贸却又超越经贸,各界均给予高度评价。

其中,《每日邮报》专栏作家以个人在英国外交部的经历,特别赞许了中国领导人的新形象。文章说,查尔斯王子曾称中国官员为面无表情的“旧蜡像”,但是作者认为“李克强不同,他是一个闪闪发光的领导人形象”,直接称其为“闪光总理”(PremierTwinkle)。文中还描述李克强入场带来的欢快气氛,并对比嘲笑英国上诉法院法官“从来没对我们这么礼貌”。

300亿大单惹人注目

领导人出访签署经贸大单,已成惯例,有人称之为“订单外交”,其实有误解。这些订单固然有照顾面子的成分,但更多是互利合作的产物,酝酿已久,只是借总理访问的机会集中签署而已。

本次,中英双方共签署数十项政府和商业间协议,内容涉及金融、科技、教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总额超过300亿美元。

其中诸多项目的确是共赢之举。比如,英国石油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金额达120亿英镑。根据此协议,自2019年起,英国石油公司将每年为中海油供应150万吨天然气,供应期限为20年。这对于中国的能源需求大有裨益。

再比如,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在伦敦设立欧洲总部,并将计划投资15亿英镑。投资领域包括金融服务、尖端工程、海上风电工程、新能源以及环境保护。这是中国金融企业走出去的范例。而伦敦,是金融创新和金融交易的绝佳场所。

除了能源领域的“大手笔”运作,以设立人民币清算行为代表的中英金融合作,也被称为中国“挺进伦敦”的一大亮点。

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包墨凯说,中国在伦敦设立人民币业务清算银行,是首次在亚洲以外的地区确定人民币清算行,这将使中英两国受益。

美国纽约梅隆银行货币研究部负责人西蒙德里克认为,借助这项成果,“中国政府表明其对生意持开放心态”。德里克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人民币和英镑直接交易,有助增加中英两国双边贸易。这将使中国市场变得更加平衡,潜在地消除中国房地产市场局部存在的泡沫。

毫无疑问,随着更多国家愿意接受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中国进出口将更加便利。

英国不支持“西藏独立”

李克强访英,是中国总理3年来首次访英,也是新一届中国政府领导人首次访英,具有不同寻常的政治意义。

其中,西藏问题、人权问题尤为突出。在英国首相卡梅伦2012年会见达赖喇嘛后,中英关系陷入僵局,眼见德国、法国从中国获得大单,卡梅伦颇为焦虑。2013年12月卡梅伦访华,中英关系舒缓。然后才有了李克强的访英之旅。

在西藏问题上,中英达成一致,在双方联合声明的第23条,就西藏问题达成一致:作为英方长期政策,英国承认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不支持“西藏独立”。同时,就香港问题,双方也认为,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维护和促进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繁荣与稳定符合双方利益。

在国家统一问题上,中国也投桃报李,支持英国统一。

6月17日,《每日电讯报》记者PeterDominiczak发表题为《中国暗示反对苏格兰独立》的报道称,中国暗示反对苏格兰独立,中国总理李克强利用自己的首次英国之行表示支持一个“强大、繁荣和统一的联合王国”。

人权问题依旧被提起

人权问题也是影响中英关系的重要因素。

中英人权对话原定4月16日在伦敦举行。英国外交部却两天前接到通报说,中方突然通知,中方代表将不出席。这是因为,英国政府公布了一份“人权关注对象国”名单,中国列于其上。这意味着中方用叫停人权对话来对英国的做法表达不满。

就在李克强到访当天,英国副首相克莱格还抛出了所谓“中国存在大量人权问题”的言论。

中英两国总理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一向刁钻的英国记者没有放弃就人权提问,也迎来了中国总理自信、坦诚、幽默的回答。

BBC的女记者说一口流利的中文,首先抛出了克莱格的言论,然后单刀直入,问中国在人权领域可以向英国学习什么。

面对这样一个略显“刁钻”的问题,李克强回忆起他2011年年初作为副总理应克莱格邀请访英时的情景。当时,克莱格曾拿出一份英国报纸给他看,在同一个版面上,既有欢迎李克强访英的报道,也有批评克莱格的报道。

李克强说,这就是所谓的“平衡”或“妥协”吧,在英国,一个问题不只会有一种声音,“我没有这样的期待”。接着,他话锋一转又说道,“中国宪法明确说中国尊重和保护人权。为了尊重和保护人权,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首先保证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30多年来让6亿人摆脱贫困。”

他强调,中英两国已在包括人权在内的诸多领域相互借鉴,中英只要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可以相互借鉴的内容就会越来越多。

午餐菜单卡梅伦敲定主菜

在政治、经济等大事之外,李克强这次访问也有诸多细节为媒体所津津乐道。

中国大陆媒体,还特别关注了李克强和卡梅伦共进午餐的菜单。这份价值400元的菜单包括:主菜:砂锅焖鸡,鸡胸肉搭配香菇咸味肉汁,再加上广式香肠和白菜;主菜配料:自制辣椒酱和辣椒油;主食:五宝蛋炒饭;甜点:1.菊花茶、甜味芒果布丁;2.绿茶、柠檬、芒果、草莓和巧克力口味的马卡龙小饼干。据说,主菜是卡梅伦首相亲自敲定的。

领导人之间,免不了互送礼物。英国首相卡梅伦将带有费罗斯亲笔签名的《唐顿庄园》第一季第一集剧本作为礼物赠送给了中国总理。

有人说,《唐顿庄园》是英国版的情深深雨蒙蒙,不知卡梅伦送此剧本,是否象征着中英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情谊。

外媒评价充满“羡慕嫉妒恨”

对于李克强的英伦之行,不仅中英两国媒体关注,世界各国主流媒体均给予大篇幅报道。有客观报道,也有酸溜溜的评论,感情复杂。

英国《卫报》称,140亿英镑对中国来说是小菜一碟,但对英国来说则是巨额大单,因而首相全力以赴礼遇中国总理李克强。卡梅伦先是在最后一刻匆匆安排了中国总理与女王的会见,然后又为中国富豪的赴英签证开启了一路绿灯。

李克强在温莎宫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会面后,法国《费加罗报》评论说,英国人毫不犹豫地铺下红毯以使来访者忘却2012年达赖喇嘛访问伦敦引发的怒火。

《费加罗报》这么说,恐怕是另有所指。法国领导人也曾在会见达赖后失去中国的经贸大单,不得不改变错误的立场。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则发表文章称,此次访问被称为中国与欧洲国家支票簿外交的范例。文章说,英国的评论员们有一种趋势,认为李克强的访问是英国对中国表示恭敬的一个例子。这一评论的背后,是中日两国在国际社会的舆论角力。显然,对于李克强总理得到的礼遇,日本媒体有点酸葡萄心理。

日本《产经新闻》则认为,英国女王会见并非国家元首的李克强的做法非常罕见,由此凸显中国影响力的增强。

在英国王室礼宾仪式中,不存在国王可与正式访问但非国事访问的政府首脑举行会晤的规定,但对中国总理李克强却给出了特例。俄罗斯之声的评论认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是英国外交中的优选方向。双方签署的简化中国人入境英国签证协议也证明了这一点。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