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大数据时代意味着什么?

tebiebaodao 2014-06-24 11:49:35 荆林波/文 总第244期 放大 缩小

 

探讨大数据时代意味着什么?它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变革,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大数据时代,其次,要厘清大数据的变革,最后,要思考如何应对大数据的挑战。

什么是大数据时代?

什么是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意味着什么?国际数据公司定义了大数据的四大特征:海量的数据规模(vast)、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veloci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和巨大的数据价值(value)。仅从海量的数据规模来看,全球IP流量达到1EB所需的时间,在2001年需要1年,在2013年仅需1天,到2016年则仅需半天。全球新产生的数据年增40%,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翻番。

而根据2012年互联网络数据中心(IDC)发布的《数字宇宙2020》报告,2011年全球数据总量已达到1.87ZB(1ZB=十万亿亿字节),如果把这些数据刻成DVD,排起来的长度相当于从地球到月亮之间一个来回的距离,并且数据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飞快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35~40ZB,10年间将增长20倍以上。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所谓大数据并不仅仅是指海量数据,而更多的是指这些数据都是非结构化的、残缺的、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处理的数据。也正是因为应用了大数据技术,美国谷歌公司才能比政府的公共卫生部门早两周时间预告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

大数据带来怎样的变革

就像电力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发电、输电那么简单,而是引发了整个生产模式的变革一样,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大数据”应用将会对人们的生产过程和商品交换过程产生颠覆性影响,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只是整个变革过程中的一个技术手段,而远非变革的全部。

“大数据”的本质其实是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化应用,其真正的“魔力”在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使工业制造的生产效率得到大规模提升。简而言之,“大数据”并不能生产出新的物质产品,也不能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但能够让生产力大幅提升。正如,《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作者肯尼思库克耶和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指出:数据的方式出现了三个变化:第一,人们处理的数据从样本数据变成全部数据;第二,由于是全样本数据,人们不得不接受数据的混杂性,而放弃对精确性的追求;第三,人类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转而关注相互联系。这一切代表着人类告别总是试图了解世界运转方式背后深层原因的态度,而走向仅仅需要弄清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

大数据的挑战

第一,大数据将成为各类机构和组织,乃至国家层面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数据将不断成为各类机构,尤其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成为提升机构和公司竞争力的有力武器。从某种层面来讲,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已经演变为数据的竞争,工业时代引以为自豪的厂房与流水线,变成了信息时代的服务器。阿里巴巴集团的服务器多达上万台,而谷歌的服务器超过了50万台。重视数据资源的搜集、挖掘、分享与利用,成为各机构的当务之急。

第二,数据的公开与分享成为大势所趋,而政府部门必须身先士卒。2013年6月17日到18日在英国北爱尔兰召开G8会议,签署了“开放数据宪章”,要求各国政府对数据分类,并且公开14类核心数据,包括:公司、犯罪与司法、地球观测、教育、能源与环境、财政与合同、地理空间、全球发展、治理问责与民主、保健、科学与研究、统计、社会流动性与福利和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

2013年7月,中国国务院就要求重点推进九个重点领域信息公开重点工作。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的建设,而政务诚信是“三大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政府言而有信,才能为企业经营做出良好示范,更有利于推进社会诚信提高。作为市场监督和管理者,政府应首当其冲推进政务公开,建设诚信政府。为此,中国国务院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要求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提高决策透明度,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

第三,机构组织的变革与全球治理成为必然的选择。在工业时代,以高度的专业分工形成的韦伯式官僚制组织形态,确实具有较高的效率。然而,这种专业化分工一旦走向极致,就容易出现分工过细、庞大臃肿、陈旧僵化、条块分割等弊端,无法有效应对新管理问题提出的挑战。大数据技术及其管理模式提供了一种解困之道:在管理的流程中,由管理对象和事务产生的数据流只遵循数据本身性质和管理的要求,而不考虑专业分工上的区隔,特别是顺应了全球治理的需要。

1990年,德国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首次提出“全球治理”的概念。所谓全球治理,指的是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制(regimes)和有效的国际合作,解决全球性的政治、经济、生态和安全问题(包括全球性的冲突、人权、移民、毒品、走私、传染病等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为了顺应全球治理的浪潮,中国应当构建自己的全球治理理论。深化对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研究,正确认识全球治理的实质和规律,根据中国的特点和国家利益,形成中国自己的全球化理论和全球治理观,为世界贡献中国人民对全球治理的先进理念。当然,构建中国最新的全球治理理论,当务之急是构建中国的国家治理理论,夯实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治理理念,切中了中国国家运行中的核心问题。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带给我们众多的冲击,每个人都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放弃残缺的守旧思想,大胆接受新的挑战。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